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棉轮作在浙江余姚一带的栽培历史较久,到目前为止,这种耕作制度已发展到钱塘江两岸、东南沿海和金衢盆地,面积四十多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三分之一。七十年代以来,稻棉轮作区由于普遍推广塑膜育苗移栽,解决了稻棉两熟之间争劳力、争季节和争土地的矛盾。促进了粮棉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套以育苗移栽为 相似文献
2.
我市稻棉轮作棉田约占总棉田面积的2/3,但皮棉亩产仅50公斤左右,对全市棉花平衡增产影响很大。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稻棉轮作地区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栽培技术不配套,表现为前期发苗迟,中期旺长,后期早衰。针对这一问题,1984~1986年,在稻棉 相似文献
3.
绿黄隆每公顷15克,即可有效防除亚麻田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土壤pH对其活性影响明显,随pH升高,活性增强;但喷雾载液pH对活性影响不显著。绿黄隆对亚麻生长初期有抑制作用,进入快速生长期基本无影响。绿黄隆可与防禾本科草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4.
绿黄隆每公顷15克,即可有效防除亚麻田绝大多数叶杂草,土壤pH对其活性影响明显,随pH升高,活性增强,但喷雾载液pH对活性影响不显著。绿黄隆对亚麻生长要初期有抑制作用,进入快速生长期基本无影响,绿黄隆可与防禾本科草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5.
6.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草丁膦、绿黄隆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为材料,在三叶期分别喷洒5个浓度的除草剂草丁膦和绿黄隆,观察不同基因型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受到药害后的特征变化,为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如下:对绿黄隆抗性最强的为自交系连玉87,最弱的为昌7-2;对草丁膦抗性最强的为9801,最弱的为郑58。喷除草剂后3 d和6 d时,通过测量连玉87和昌7-2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发现在喷洒草丁膦或绿黄隆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总量增加。草丁瞵处理后3 d和6 d时,氨在体内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25倍和7倍,氨基酸总量在3 d时减少了56.31%,6 d时增加了15.11%。绿黄隆喷洒后3 d时,氨基酸总量减少了34.00%;6 d时,氨基酸总量减少了65.03%。 相似文献
7.
8.
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5年于河南安阳黄萎病人工病圃和新疆黄萎病重病田研究了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病圃黄萎病发生的中期,连续喷施600倍棉萎克2次后,处理区的病情指数下降14.3%,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0下降到2.8;而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92.6%,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2上升到5.9,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5.4%。在新疆阿拉尔和石河子重病田黄萎病发生初期,连续喷施棉萎克3次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1%和73.1%。本研究表明,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喷施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8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在棉花上的脱叶催熟效果,以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提高,其中以高剂量处理(有效成分量为450 g/hm2)效果最好,低剂量处理(有效成分量为150 g/hm2)效果最差;各处理对棉花的棉籽发芽率、产量及品质均无显著影响。综合脱叶效果和经济效益推荐8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的有效成分量225~300 g/hm2(制剂量为281.25~375.00 g/hm2)用于棉花后期脱叶催熟。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土壤质地变差,气候变化多端,对棉花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产量和品质上不去的现象,探讨了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提出改变种植模式和施肥方法,以适应现代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为明确邵阳烟区稻茬烤烟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不同烤烟经济性状指标的效应不一样,种植密度对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施氮量对烤烟均价、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主要影响烤烟均价。3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以互作最大,占37%左右;其次是施氮量,占35%左右;种植密度最小,占28%左右。4邵阳稻茬烟区烤烟生产以种植密度16 667~18 182株/hm2、施氮量120~135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13.
75%磺酰磺隆WDG对麦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75%磺酰磺隆WDG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当季小麦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于2010-2012连续两个生长季,设11.25、22.5、33.75和45 g·hm-2 4个剂量水平,于11月中旬小麦越冬前茎叶喷雾,调查喷药后田间杂草生长以及后茬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的出苗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喷施75%磺酰磺隆WDG后15~30 d,田间杂草以黄化为主,死亡率较低,至喷药后120 d(返青期),对看麦娘、石龙芮、碎米荠的控制作用非常好,4个剂量处理的株防效达到93.6%~98.0%;对硬草的控制作用稍差,株防效为64.0%~94.3%.该药对小麦安全,未见药害症状,保产效果较好.后茬水稻在11.25、22.5、33.75 g·hm-2剂量下生长基本正常,在45 g·hm-2处理下生长明显受抑;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的出苗基本正常,花生和棉花的生长未见明显异常,大豆株高和产量在45 g·hm-2剂量下略低于空白对照;玉米生长在33.75和45 g·hm-2剂量下显著受抑,株高和产量分别降低0.0%~50.5%和8.1%~63.9%. 相似文献
14.
15.
氮肥运筹对稻茬麦区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有效改善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的氮肥运筹方式,于2016—2017年设置不同施氮量N0(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和不同基追比(7∶3、6∶4、5∶5)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小麦光合效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4时,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冠层叶绿素密度、光合速率均最高;相同基追比下,施氮量增加120kg·hm^-2(N1比N0、N3比N1)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叶绿素含量(灌浆中期基追比6∶4除外)、叶面积指数、冠层叶绿素密度和光合速率。施氮量为120kg·hm^-2和180kg·hm^-2时,3个基追比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N2下基追比5∶5的处理除外)和硬度指数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施氮量为240kg·hm^-2时,基追比5∶5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且各基追比间的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施氮量相同时以基追比6∶4最利于高产,但施氮量为240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因此,施氮量180kg·hm^-2左右、基追比6∶4是安徽省稻茬麦区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夏播作物前茬对后茬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开展田间二因素试验,设置两个不同施肥水平(常规施肥和不施氮肥)和三种夏播作物前茬(玉米、大豆和花生),分析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叶夹角(LA)、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Fv/Fm),以及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温度(Ts)和土壤呼吸速率(Rs)变化,并在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不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前茬的小麦LA略增,而LAI、IPAR、SPAD、Fv/Fm、SWC、Ts和Rs均有所降低。不施氮肥条件下,花生前茬的小麦LAI、IPAR、SPAD、Fv/Fm、SWC、Ts和Rs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前茬(P<0.05),其中花生、大豆和玉米前茬的SWC较CK的降幅分别为13.56%、13.39%和10.77%。与CK相比,不施氮肥条件下,花生前茬的小麦LA较CK的增幅在3种前茬中居中,小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