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本刊为7满足盆景、根艺爱好者的要求决定增加篇幅、充实内容,并以1/3的篇页数介绍、评论盆景艺术作品,以及树根艺术,同时开辟“你问我答”新栏目,及时解答读者中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为离休退休老同志开辟的“祝您健康,祝您长寿”这个专栏,将不断以典型事例印证养花制景确能使人健康长寿,给生活带来无限  相似文献   

2.
看了贵刊几篇关于“古道西风”的评论,我看有些说法显然太狭隘了。过份夸大某件艺术品(特别是盆景艺术品)的社会作用,认为不是给人以奋发向上,就是给人带来消极厌世情绪等说法是不恰当的。盆景艺术和直接的政治宣传鼓动艺术不是一回事,没有必要让盆景艺术去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社会职能,一是硝烟迷漫、民族危亡之  相似文献   

3.
人(动)物形象介入盆景艺术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盆景的内容。实践证明,惟有在数量和体量上突破界定的范围,放宽对所谓人(动)物“配件”在盆景中的应用,才能显示出人(动)物形象在盆景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数量和体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说明多少;后者示意轻重与大小。盆景中的体量,主要是指大小。两者所要  相似文献   

4.
盆景的发展离不开盆景艺术鉴赏评论家的赏评。从近几年刊物发表的文章来看,盆景赏评的现状不容乐观!愚以为:中国的盆景艺术评论大多是唱赞歌亦或说是吹捧,少有挑毛病找不足者。难道这就说明被赏评之作都已至佳境、不可挑剔了吗?这是不可能的!若作者看了赏评文章而自我满足,昏昏然不思进取的话,这将害人不浅。  相似文献   

5.
文化、艺术活动需要评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文学、影视、绘画、音乐评论等等。有了评论,就有了对某件作品或某位作者创作水平、艺术质量的优劣、高下的说法。从中总结经验、寻求发展动力、前进方向以及发现行进中的缺陷或障碍,以促进该艺术品种的健康发展。综观中国盆景艺术的现状,则明显地缺少有艺术质量的评论,相比其他艺  相似文献   

6.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感到未人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章之日!  相似文献   

7.
“盆景是一门艺术”这一立论,已得到艺术领域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为何在此又旧话重提呢?原因是拜读了朱贞佳同道《论盆景艺术的唯美主义》一文(见《中国花卉盆景》一九九三年第三期,下文简称《论》文),不得不有感而发。一、盆景艺术作为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盆景是艺术。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和政治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进行艺术  相似文献   

8.
尤无曲先生现年91岁,系我国的老国画家,盆景艺术造诣也很深,一生淡泊名利。今年3月在南通举办国画盆景艺术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文化画报》、《江苏画刊》、《东方美术》等均做了详细报道。许多媒体认为:“国画与盆景艺术相结合也是发展方向。”尤无曲的盆景几乎全部是亲手育苗、培植、造型的,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版《新民晚报》叶尤无曲先生的艺术评论是:“画品人品皆称上品,绘事园事堪为大师。”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主持召开了现代盆景艺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秘书长隋学芳主持,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石万钦以《现代盆景艺术概述》为题做了讲演。他谈到,自1997年首次公开提出“现代盆景”的概念,至今己10年有余。现代盆景实现的是盆景艺术同种不同类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11.
我从85年起订阅《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发现凡是有关根艺的文章都刊在《盆景专页》、《盆景篇》栏内。从一些文章中得知根艺作品还能参加盆景艺术展览。显然,根艺是被归为盆景类的。我认为盆景和根艺是概念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盆景艺术如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1945年第二次大战后才开始发展,而且仅仅只有少数人从事盆景栽培。二三十年代,两位来自中国哈尔滨和广州的移民,为澳大利亚带来了盆景艺术。他们是澳大利亚盆景的开拓者。 1964年,悉尼的Ryde园艺学校开办了首期盆景班,将仅有的几位实践者组织到一起。两年后,第一个盆景艺术社团在悉尼成立。不久,一些俱乐部纷纷在墨尔本、堪培拉、佩思、阿得雷德和布里思本成立。之后,堪培拉和墨尔本相继开办了更多的盆景艺术教学班。  相似文献   

13.
盆景是活生生的东西。原树胚不会自然形成适合自己情趣的树型,也不是任何人所种同样的品种都能形成一定的形态;而是不同的树,不同的人、不同的技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种出不同的千变万化盆景姿势。截干蓄枝是创作岭南盆景的主要艺术手法。一盆成功的盆景,随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修剪)都符合独立的盆景造型标准,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摘去叶片)后仍保持树型的优美和自然风貌,毫无矫揉造作,并且更能显示出盆树的骨干苍劲与枝桠线条的自然流畅。我栽培的这  相似文献   

14.
盆景艺术发展史已经证明,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而存在的盆景,体现了人作为有意识、有情感的社会存在物对美的刻意追求的一种“本性”,是人与自然抗争的产物。从盆景艺术的诞生起,艺术家已经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主体意识清融于盆景艺术的创作之中。越是精美的盆景艺术佳作,越能集中体现盆景艺术的这一本质内涵。那百孔千疮的古桩。气宇轩昂的古松,无疑都是对大自然残酷槯毁生命的一种抗争,而那种穿岩的枝叶,附石的根爪又何尝不是对生的欲求的体脱?这以其说是柴种植物生存的本能,不如说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复现。所以说盆景艺术的本质内涵即在它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盆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发展至今,盆景既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商品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也可以进行市场流通。越来越多的盆景人意识到,真正要让盆景艺术散发青春与活力,必须扩大消费群体,使盆景走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6.
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大良镇是个南方古镇,盆景艺术在当地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出现一股栽种花卉、制作盆景的热潮。大良镇盆景协会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人民群众渴望改善和丰富文化艺术生活的呼声中诞生了,现今有会员70多人。协会以振兴中华,发展岭南盆景艺术,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协会成立不久,即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会员了解中国盆景艺术的历史和岭南盆景艺术的发展史,以及全国各流派的艺术特点,学习植物学、土壤学、植培技术和盆景制作技艺。协会还以改革创新为指导,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什么是“盆景艺术”,我同意《中国盆景艺术》一书(85年版)的见解:“盆景艺术是以树木、山石等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地再现自然神貌的艺术品。”在这个定义中,既以制作的材料、加工方法区别于其它(如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又以掺有人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花卉盆景》2005年第4期,盆景艺术家、理论家曾宪烨先生发表了《也谈三公原则和盆景展览评分制》,文中认同了 AB 版评分表的作法,而重点是有的放矢地对《古木雄风》和《沦海横流》作了很直率的点评,尤其是对《古木雄风》的溢美之词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19.
“盆景的制作”提法不妥,盆景属艺术范畴,称“盆景的创作”为宜。虽一字之差,却混淆了盆景艺术的基本概念,冲淡或否定了盆景本身归于精神产品的属性。制作乃是物与物简单的集结,而盆景是作者主观情思的物态化,是作者一颗艺术之心的表象,是以艺术的形象摧动观者心弦,产生共鸣,得到丰富的千差万别的不同感  相似文献   

20.
盆景——顾名思义,是用盆作栽体,养植经艺术加工后成观赏性植物的泛称。一树二盆三几架,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合适的配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使用习惯,对盆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因而促进了各式盆景用盆的创作发展,各式形状多种规格、材质的盆景盆使盆景人士在创作时能因景因势选用,丰富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盆景创作高手对用盆相当考究,个别配盆还专门量身订造,以提升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