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0 V、110 V、120 V电压均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完全麻醉且72 h存活率为100%。100 V试验组平均休眠时间17.0±3.84 min,且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谷草转氨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外,谷丙转氨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乳酸以及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100 V标准脉冲直流电电击3 s对鱼体没有永久性损伤,是一种耗时短、伤害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方式,可以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0 V、110 V、120 V电压均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完全麻醉且72 h存活率为100%。100 V试验组平均休眠时间17.0±3.84 min,且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谷草转氨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外,谷丙转氨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乳酸以及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100 V标准脉冲直流电电击3 s对鱼体没有永久性损伤,是一种耗时短、伤害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方式,可以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选取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为研究对象,设定20℃、16℃、15℃、13℃和10℃共5个温度梯度(20℃为对照组),从20℃开始,采取1℃/d的降温速率,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对云龙石斑鱼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对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珍珠龙胆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青龙石斑鱼)进行低温胁迫,每天记录3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当存活率低于50%时,记录半致死温度.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半致死温度为8℃,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11℃,青龙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9.5℃.云龙石斑鱼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低温胁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波动,在15℃和10℃时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在16℃和13℃时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16℃时有所升高,但整体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波动,除13℃以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在13℃和16℃时略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和15℃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种杂交石斑鱼中,云龙石斑鱼最耐受低温;低温胁迫会导致幼鱼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保活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分别以O2、CO2、N2 3种气体的配比、保活温度、保湿材料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条件范围,正交试验优化气调保活条件,并对不同保活阶段的肌肉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气体配比为V(O2)∶V(CO2)∶V(N2)=85∶0∶15、保活温度为15℃、保湿材料为海绵时,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间最长,保活12.5 h其存活率为100%。珍珠龙胆石斑鱼的体质量损失率随保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复水12 h后累积体质量损失率达(6.49±0.15)%。背肌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灰分含量略微升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血糖含量、皮质醇含量随保活时间的延长呈曲线变化,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下降。综上所述,气调保活中珍珠龙胆石斑鱼肾脏、肝脏、免疫系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复水之后均有所恢复,且保活时间长于纯氧环...  相似文献   

5.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胆石斑鱼)为父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因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珍珠龙胆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珍珠龙胆生长的最适宜为盐度为25~35‰,最适宜水温为22℃~30℃。广东沿海,尤其是惠州海域,常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对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耐受,选择健康活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个体,采用渐变式方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耐受范围较广,适宜水温为20~35℃,临界下限水温为10℃,临界上限水温为39℃;适宜盐度为11~40,临界下限盐度为3,上限盐度可到45以上;耐受低氧:DO_1为0.70 mg/L,DO_(50)为0.67 mg/L,DO_(100)为0.60 mg/L。  相似文献   

7.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在北方逐渐推广。珍珠龙胆石斑鱼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29.99±2.60) g]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化学组成、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6个盐度梯度,分别为10、15、20、25、30和35,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实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盐度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在S4组,显著高于S1和S6组(P<0.05),存活率在不同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同WGR相似的变化趋势。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S3和S4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1和S6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3和S4组较低,显著低于其他4个实验组(P<0.05)。随盐度升高,血清中谷草转...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2种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91.47±3.7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542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57尾,分别投喂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养殖75 d。结果显示,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及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差异不显著。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而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相对冰鲜太平洋玉筋鱼而言,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显著降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但是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在2组饲料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太平洋玉筋鱼更适合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参考冰鲜太平洋玉筋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10.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适宜水温为22℃~30℃,低于20℃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停止摄食、不游动,11℃以下较小的个体开始死亡。龙胆石斑鱼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商品鱼市场价格好,也可以做为观赏鱼,目前在广东和海南等地正在逐渐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 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替代组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3)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各替代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4)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升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5)各组肌肉氟含量均在可检测范围以下,各组间骨骼氟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酶解磷虾粉可替代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40%以下的鱼粉,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活体运输的条件,对大黄鱼的生态冰温进行探索。分析鱼水质量比和暂养时间2个因素对大黄鱼保活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期找到大黄鱼保活的适合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大黄鱼的生态冰温为-2℃~7℃;鱼水质量比及暂养时间对大黄鱼保活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温度为5℃~7℃、鱼水质量比为1∶4、暂养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进行保活,保活时间可超过19 h。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活体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戴燕彬 《福建水产》2021,(3):299-306
本研究在连续给药的情况下,开展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体内的代谢残留情况研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水产养殖上为指导恩诺沙星科学用药提供借鉴.在28℃的水温条件下,以30 mg/(kg·bw)恩诺沙星对平均体重为(3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连...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肝脏代谢酶活力对盐度骤降的响应,设置27(对照组)、21、15、9共4个盐度梯度对云纹石斑鱼进行盐度骤降胁迫实验。分别在0、1、2、3、7 d时取样,测定其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显示,ACP活力盐度21组先波动变化后恢复正常水平,盐度15组先下降后升高,随后第7天下降恢复正常水平;AKP活力盐度21组和盐度15组先呈下降趋势,第3天大幅度升高;GPT与LDH活力盐度21组和盐度15组基本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并波动的变化趋势;GOT活力变化趋势盐度21组先升后降,盐度15组先降后波动。研究表明:在盐度27骤降至21或15,均会使云纹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磷酸酶、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活力初期均会受到抑制,随时间延长可以得到恢复;而当盐度从27骤降至9,3 d时实验鱼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曹杰  王琪  梅俊  谢晶 《水产学报》2021,45(7):1034-1042
为探究大菱鲆分别在有水及无水条件下运输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变化,为大菱鲆的保活运输提供参考。将大菱鲆进行暂养、降温、充氧包装后进行模拟运输,并在运输不同时间段取样,检测大菱鲆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指标。结果显示,模拟运输18 h后,有水运输组和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存活率仍为100%。大菱鲆肌肉中水分含量、粗脂肪、pH、糖原、三磷酸腺苷(ATP)和腺苷酸(AMP)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和肌苷酸(IMP)含量升高。其中,有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38.65%,IMP含量增加了29.1%,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12.83%,IMP含量增加了28.47%。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尿素氮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运输过程后,无水运输组中大菱鲆生理应激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有水运输处理组中的大菱鲆。此外,低温无水运输组大菱鲆肌肉中呈味核苷酸IM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有水运输组,表明低温无水运输增加了大菱鲆呈鲜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鱼肉风味。研究表明,低温无水保活技术在活鱼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渗透调节与耗氧率的影响,设计实验一,将(162.5±12.1)g珍珠龙胆石斑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10 d,测定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也随着升高,各组[Na+]:[Cl-]比值无显著差异(>0.05);经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365.95 mOsm/kg,所对应盐度为12.75。实验二,将(26.4±2.7)g幼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30 d,测定在开始暴露后0 h、3 h、24 h、72 h鳃Na+/K+-ATPase活性及表达和第30天耗氧率,结果表明鳃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增大呈“U”形变化;鳃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波动较大,在72 h后随盐度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与酶活性一致;第30天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d内能够完全适应6~30盐度急性变化,耗氧率除了受离子渗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其生活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21.0℃、26.6℃、30.9℃、36.5℃)对小[(28.1?1.1)g]、中[(278.9?20.1)g]、大[(575.8?37.4)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水温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当水温为26.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10±0.124)mg/(g·h)、(0.306±0.007)mg/(g·h)、(0.161±0.010)mg/(g·h)和(47.739±21.048)μg/(g·h)、(13.956±1.783)μg/(g·h)、(6.811±1.882)μg/(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四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在水温15.8~36.5℃范围,相同水温下,珍珠龙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规格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不同温度条件下,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的耗氧率Q10和排氨率Q10在21.0~26.6℃时均达到最大,且其均在26.6~30.9℃时最小。小、中、大3种规格O/N比值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1.535~113.541、15.713~32.193、12.097~27.094,表明实验水温条件下小规格珍珠龙胆的供能物质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中、大规格珍珠龙胆的主要能量物质为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正常和患石斑鱼综合症的点带石斑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用石斑鱼在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养殖,鱼体质量(232.39±42.15)g,水温23~25℃,盐度30,溶解氧6mg/L,NH4+-N1.10mg/L,NO2--N0.22mg/L。试验结果表明,患石斑鱼综合症的点带石斑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基转移酶、溶菌酶、一氧化氮、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石斑鱼;总抗氧化活力、总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低于正常石斑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石斑鱼;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数、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血清替代补体溶血活力仅在患病鱼血清中测出。以上指标可供石斑鱼综合症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黑鲷(Sparus inacrocephalus)增殖放流最适宜运输密度及运输后生理生化变化情况,选取全长9~11.7 cm的黑鲷鱼苗为实验对象,设计5个密度组(10尾、15尾、20尾、25尾和30尾)采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方式,即塑料袋中充等量的海水并充氧至饱和,水体为育苗池海水,水温27.7℃,盐度29,pH 8.04,溶解氧8.8 mg·L~(–1),运输2.75 h。分别于运输后暂养的第0、第6、第12、第24和第48小时取样,研究黑鲷鱼苗血清和肌肉中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的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后,10尾组和15尾组血清和肌肉中的TP和MDA浓度低于30尾组(P0.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30尾组(P0.05);从暂养后恢复水平上看,10尾组和15尾组肌肉和血清中各项指标恢复最快,20尾组和25尾组次之,30尾组的各项指标恢复较慢且至实验结束时未能全部恢复。综合经济因素分析,在水温27.7℃、盐度29、pH 8.04的条件下运输9~11.7 cm黑鲷鱼苗2.75 h时,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的最佳密度为每袋25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