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基础设施(GI)的网络化构建,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斑块破碎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现状绿色基础设施要素,依据景观连通性对GI网络中心分级;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现状GI网络格局,结合自然、人类活动因素构建生态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构建连接廊道,并提取生态节点。结果表明:一级网络中心分布于长沙市的西南部、北部;中部生态阻力较大,不利于网络中心的连接,通过多级连接廊道的构建有效地连接GI网络中心;生态节点可提高较长廊道、阻力值较大区域的连通性,从而构建起多层级的GI网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漪湖环湖地区受到周边农业生产、圩区水产养殖及上游流域水量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域及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绿色基础设施功能单一等生态问题。鉴于生态护岸自身特征及其综合效益,文中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生态护岸绿色基础设施综合体来解决南漪湖环湖地区的多种生态问题,在南漪湖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护岸类型和生态技术选择,并选取了较为典型的4个生态空间进行了生态护岸绿色基础设施综合体模式的构建,为生态护岸绿色基础设施综合体在我国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生态景观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充分考虑杨凌示范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下,指出当前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的不足。以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基石,从绿地生态系统、生态绿色廊道和生态斑块优化体系三方面展开论述,涵盖绿地系统、河流水渠、交通路网、公园绿地、城市森林、城乡结合部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探讨了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构建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许哲瑶 《广东园林》2019,41(4):22-27
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基于城市双修,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风貌以实现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通过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坚持全要素的核心建设理念,将道路及其周边环境、人的活动需求、区域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统筹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品质化提升措施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包括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城市代表性景观的塑造、品质生活景观的营建、城市人文品位的提升和智慧型绿色基础设施几大方面,成功塑造了代表性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5.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近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基础设施对于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有很好的效果,而合适的植物选择正是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基础设施中较薄弱的环节。本文以中小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中植物的选择为切入点点,运用低影响、低成本、低技术的规划设计理念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构建,针对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植被浅沟、嵌草砖及雨水湿地五种不同类型的低影响绿色基础设施自身的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植物,使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康居理念与住宅社区相关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建立了住宅社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春江郦城住宅社区绿地景观的指标体系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住宅社区绿地景观期望度评价体系,运用专家评分、归纳总结法等方法,从服务功能、生态保护、环境美化3个方面提炼了可评价住宅社区绿地景观12个指标因子,通过AHP计算分析得出:在着重考虑生态保护、功能性兼艺术性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植物选择与配置、生态可持续性设计、游憩乐和设施设计等重要因素。以将龙湖春江郦城中的绿地打造成一个集景观观赏、健身休憩和创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于一体的区域城市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林业》2021,(1):95-100
传统设计体制的被动性导致了滨河景观设计的尺度断裂、空间割裂及其工程技术不生态等问题,并最终导致滨河景观生态系统及功能的退化。绿色基础设施(简称"GI")因其具有程序主动、尺度多层级链接、功能多样复合等优势,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理论。文章先从GI视角对滨河景观的复合生态功能及3个设计尺度进行认识,进而在GI空间组织原理指引下提出滨河景观设计技术路线,其途径是构建宏观上支撑河流廊道及城市GI网络的城市滨河景观区,中观上是多个单要素景观系统空间及功能整合的滨河景观实体,微观上是高效的生态服务场所及工程技术;最后,对株洲湘江景观带的中观尺度设计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即将优先构建的生物多样性等5个单要素景观系统在空间上整合生成生物多样性、生态防洪堤、生态游憩3大空间及相应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8.
绿色基础设施(GI)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国家级新区——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2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评价分析,并科学识别生态源地,构建源地间的生态廊道,提出沣东新城GI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沣东新城的生态环境在10年间不断恶化: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核心生态源地分布不均匀,重要和一般生态源地分布分散;现有连接廊道连通性差,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连接,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针对问题,在研究区内增补13个生态源地、44个小场地以及56条连接廊道,优化GI网络,提高其完整性,为高度破碎化的城市新区GI网络修复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区,以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类土地利用类型,基于景观干扰度与景观脆弱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榆林市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耕地、草地为榆林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增加;建筑用地增加率达到400.78%。榆林市2000年景观生态风险呈现中东部高,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Ⅲ级风险以上面积达82.28%;2015年I级风险核心增加,面积增加至11.24%,V级风险被I级风险切断,面积减少至16.80%;榆林市景观生态风险值分别为0.1371、0.1355,风险值下降1.18%,区域生态风险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当下,城市新区道路绿地建设出现了诸如城绿空间分离、路景功能分离、人绿空间分离等问题。文章针对新区道路绿地规划方法,跳开过去单一绿化种植或游憩空间的单一研究方式,站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度进行思考,从生态格局和景观风貌2方面构建新城道路绿地规划体系,以期为城市新区的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发展角度的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乡村景观的科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该文从乡村景观生态保护与修复、GIS技术在乡村景观生态领域的应用、乡村景观生态评价、生态化更新、生态整合及系统性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等6个方面对国内外基于生态发展角度的乡村景观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拓宽研究领域、重视新的保护与修复方式等3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密不可分。文章综述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和生态服务效应等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探索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协调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迅速发现、准确评估和有效管控森林生态风险隐患,提高目标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和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该文主要论述了森林生态风险评价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探讨了森林生态风险评价与预测的主要方法.旨在为建立一个适合辽宁林业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基础理论参考,在森林资...  相似文献   

14.
防护林景观格局的研究能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景观分类、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景观格局与功能、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在防护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防护林景观生态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今后景观生态学在防护林的研究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石漠化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风险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石漠化风险评价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可以为石漠化灾害风险防范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文中在对石漠化及其风险评价相关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 基于石漠化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从概念模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3个方面展开评述, 提出石漠化风险评价的主要方向是定量化、系统化和全球变化情景下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文章阐述了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及主要提出背景,介绍了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政策、管理工具及项目进展,总结了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4种典型案例模式,最后根据美国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能够增加景观格局连通度,是应对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各类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以福州市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度分析等方法获取研究区域GI源地,运用最小积累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廊道,构建并优化了GI网络。结果表明:福州市景观类型整体上较为丰富,以林地为主要用地类型的GI源地间缺乏连接,潜在生态廊道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连接度,并通过适当增设源地的方法对GI网络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廊道过长、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能为后续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也正在摸索中重构。以维护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出发点,以生态安全网络理念为基础框架,采用绿色质量评价研究方法,构建由自然绿地斑块、人工绿地斑块及生态廊道构成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并结合深圳市自然保护体系规划探讨了具体的规划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把握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现状,从森林健康、森林景观稳定性状况2个方面,构建浏阳市森林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质量评价体系中,系统活力性、可持续性、地形敏感度、景观适应度为一级指标;龄组、平均胸径、每公顷蓄积量、土层厚度、起源、郁闭度、海拔、坡度、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分维数倒数指数、斑块丰度指数为二级指标。研究结果对浏阳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政府应对森林生态变化做出及时、合理、有效的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外城市农业景观(Urban Agriculture Landscape)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农业概念界定、国外城市农业景观实践与案例启示三个部分,对国外城市农业景观的指导原则、发展策略、设计方法进行解读,以期在社会学意义、生态学功能等层面上为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开放空间的规划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深度参照。文章认为景观正成为对城市空间碎片进行生态整合的主要媒介之一,城市农业在城市生态与城市形态、食品安全与食物供给、自然教育与工作机会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以作为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