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季是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春节和清明节期间是森林草原火灾的易发期和高发期。面对焚烧秸秆、祭祀扫墓、进山旅游等野外用火活动剧增的严峻形势,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层层压实防火责任,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切实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严格“七管”,实现“七到位”。2023年春节和清明节期间实现了多年来首次“零火情、零火灾”,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维护了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火源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火源特点及对策福建省林业厅杨长职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的集体林区,也是火灾的多发易发区。作者对“八五”期间引发森林火灾的火源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防范对策,供参考。1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据统计,“八五”期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2168次,其中,森林火警504次...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吉林省1969―2013年森林火灾资料,分析吉林省森林火灾火源的特点,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省森林火灾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绘制图表分析森林火灾火源的年际变化,确定目前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主要火源之间的显著差异关系,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和均值图得出各火源对森林的危害程度。【结果】吉林省1969―2013年已查明火源的森林火灾为5 216起,占总森林火灾次数的75.35%;过火总面积合计达103 162.70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63.63%;受害森林面积合计达51 316.88 hm~2,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55.15%。吉林省共有森林火灾火源23种,目前主要火源为烧荒烧灰、故意放火、祭祀用火、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野外吸烟。烧荒烧灰、外国烧入和野外吸烟一直是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3种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和过火总面积分别占总的64.63%、71.90%和67.33%;故意放火、祭祀用火、野外取暖做饭有明显"抬头"趋势。以烧荒烧灰发生次数最多,并主要集中在1969—1985年,由烧荒烧灰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总次数的41.78%,对森林的危害最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54.17%。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极为频繁,在1969—2013年呈连续状态,每年都有发生,占总次数的22.03%,对森林危害也较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15.51%。由外国烧入引起的森林火灾1974―2013年共发生43起,仅占总次数的0.82%,但对森林的危害极大,占总受害森林面积的2.22%。祭祀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1970―1989年发生较为频繁,1990年开始逐渐减少,但从2002年开始有"抬头"趋势,并主要发生在4月清明节前后,占总次数的9.51%。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每次危害程度大小依次为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烧荒烧灰、野外吸烟、祭祀用火、故意放火。特别是外国烧入火源如果控制不力,很有可能发展为重特大森林火灾。【结论】吉林省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现为烧荒烧灰、故意放火、祭祀用火、外国烧入、野外取暖做饭、野外吸烟,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依据,利用Excel绘制折线图,对吉林省6种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是针对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在2月也要注意防范;祭祀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4月的白天;纵火火源和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在白天发生频繁,但是在夜晚人们防范意识薄弱期间也有发生;境外烧入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发生在下午和晚上。针对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要在春秋两季进行全天候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5.
南方林区森林火灾的起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万余起,其中,仅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6省(区)就发生森林火灾5000多起,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全国因森林火灾死亡80人,南方6省(区)为46人。2003年10月-12月份,南方6省(区)共发生森林火灾2581起,比2002年同期上升1870.2%;受害森林面积17934公顷,比2002年同期上升3684.2%。南方火灾高发,且呈现出区域集中、人为火多、伤亡严重、扑救困难的特点,为历史罕见。森林火灾起因一、林分结构单一,森林植被附属物多,森林自身抗火能力低下南方集体林区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过度采伐,天然阔叶林减少,现有林分以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为主。杉木、马尾松是易燃树种。马尾松的换叶和杉木郁闭后的自然整枝,使林中堆积着大量的枯枝落叶。山区农民燃料结构、用材结构发生的变化和封山育林措施的不断加强,使得森林植被越来越好,林下附着物明显增多、增厚。加之集体林区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森林火灾的隐患越来越突出。二、林区社情复杂,火源控制难度大上坟祭祖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约占45%。其时间主要集中在清明前后及春节期间。由于山上祖坟面广、点多,以及坟主上坟时间...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今年是我国将清明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这个与双休日相连的三天假日,在为人们带来扫墓、祭祖方便的同时,也为森林防火带来了严峻考验。为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坚决遏制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民政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周”活动,“防森林火灾,保平安清明。”  相似文献   

7.
《森林防火》2008,(1):29-29
清明节是我国祭奠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受各种封建观念、陈旧习俗的影响,一些人在清明节仍采用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等方式进行祭扫活动,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火灾,2005~2007年全国因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近7000起。约占三年已查明火因火灾总数的1/3,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极大压力。为有效遏制清明节期间森林火灾的高发态势,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向社会各界组织、团体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防火》2007,(3):30-30
野外非生产性用火在我国森林火灾成因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一直沿袭至今的上坟烧纸送灯等祭祀活动,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据统计,从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2595次.因非生产性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为7323次.其中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为3634次,占森林火灾成因的28.85%,占非生产性用火成因的49.62%。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蒲城县2005~2014年森林火灾发生的年度、季节、时段、火因、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浦城县森林火灾发生呈现一定规律性,一是森林火灾发生每间隔3年出现一个相对较高的峰值;二是森林火灾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11~17时;三是引发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是生产性用火;四是森林火灾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北片乡镇(街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在不同月份和日内时刻造成火场总面积的差异性;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黑龙江省1997—2017年由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最频繁,危害也最大,且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雷击火主要聚集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以6月和7月发生最频繁;每年9月16:00—16:59由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在1997—2017年呈波动式下降,且主要发生在4月和5月;农事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6月12:00—12:59和9月16:00—16:59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而野外吸烟火源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在月和日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针对该种火源在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的时间都应重点防范。从空间上看,农事用火主要聚集分布在黑河市市辖区、嫩江县、逊克县、七台河市等地;野外吸烟则主要聚集分布在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逊克县、嘉荫县、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等地。【结论】随着黑龙江省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雷击火、野外吸烟、农事用火在近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聚集分布,主要聚集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黑河、伊春地区及东南部七台河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燃烧的火环境,秦岭林区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针叶林、栎类林等森林植被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频繁的人为活动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火源,这些要素共同造成了森林火灾多发的现状。通过对秦岭林区森林火灾影响要素的探讨,总结出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首要要素的结论,加强人为火源的管控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5—2007年西南地区卫星监测热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是我国受森林火灾危害严重的主要区域,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对改进这一地区的林火管理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国家林业局林火监测中心提供的2005-2007年卫星监测到的热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发现2005-2007年西南地区热点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和贵州西南部,所有监测到的热点中30.1%是农业用火,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和南部;44.6%的热点可能是野外植被燃烧引起的,这些热点包括草原、灌丛、森林和荒地上的火烧以及计划烧除、炼山等.西南地区的火烧主要发生在11月-翌年5月,1-5月份发生的火烧占全部野火热点的77.6%.森林火灾集中分布在云南东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大部分地区.由于这一地区人为火源和农业用火较多,加强研究区内高火险天气的火源管理是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甘肃迭部林区存在的当地村民刀耕火种、煨桑祭祀、野外随意用火等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问题。论述了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开展防火宣传,靠实各级责任,加强火源管控,强化火灾预测预报和值班值守制度,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定期开展扑火演练与火场实战,建立快速联防联控联动机制等扭转迭部林区森林防火被动局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来 ,湖北、江西、广东等省森林火警、火灾频繁发生 ,伤亡事故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森林火灾6 2 0次 ,因森林火灾死亡 15人、伤 14人。清明节即将来临 ,上山扫墓人员增多 ,森林火灾隐患加大。针对十分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 ,为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森林  相似文献   

15.
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火源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人为火源又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由天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是雷击火。在我省因雷击火发生森林火灾的现象很少。人为火源中,生产性火源主要是烧荒、烧垦、烧灰积肥、烧田边地角、烧炭、狩猎等用火;非生产性火源一般是吸烟、烧纸、烧香、儿童玩火、烤火、烧饭等等。据一九八七年以来我省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所酿成的火灾已查明的火源中,人为火源中非生产性火源酿成火灾的占76%,生产性用火占24%。因此预防森林火灾,必须把强化火源管理做为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加强火源管理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加强一个“管”字。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6.
采取措施控制火源─—天水市护林防火的调查熊惠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天水市充分认识森林火灾发生的客观规律,采取了以火源管理为中心的防火措施,使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逐年减少,从1989年开创了无森林火灾记录并连续保持四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强化...  相似文献   

17.
加强福建野外火源管理的对策福建省防火办杨长职据福建省“八五”期间森林火灾统计,5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火警)2168次,受害面积为19725.8hm2,造成经济损失2亿多元。作者最近对福建省“八五”期间引发的森林火灾火因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查明的火灾(火...  相似文献   

18.
《森林防火》2013,(4):16-18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现有森林面积为2.17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1.4%,其中集体林面积为2.06亿亩,占94.9%。集体林以中幼林、人工林、松杉桉等易燃林分居多。集体林区林农交错,野外火源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多发,全区98.4%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集体林区。可以说,做好了集体林区的森林防火就做好了全区的森林防火。  相似文献   

19.
对德化县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森林可燃物的分布特点及燃烧特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计划的农业生产用火是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素,郁闭度小于0.8的针叶林分是德化县多年来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区和受灾区。根据德化的实际情况,森林火灾防控主要应从阻隔火源与可燃物的接触入手,强化林火阻隔体系建设,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配合其它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森林火灾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丹东市振安区"十二五"期间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从地域分布、季节变化、起火时间、火灾起因四方面进行丹东市振安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丹东市振安区共发生森林火灾162次,受灾森林面积50.7hm2;森林火灾发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将丹东市振安区划分为森林火灾重灾区、一般灾区、轻灾区三类区域;主要发生季节在春季防火期内,4月为高发期;起火时间主要集中在10:00—14:00,占69.75%;主要起火原因为清明节上坟用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