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叶综合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节约肥料成本、改善烟叶品质,在川北烟区开展了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农艺、烟叶经济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烟叶生长,提高打顶后烟株农艺性状指标;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无机化学肥料处理烟叶产量增加9.3%,产值增加12.1%,中上等烟叶所占比例提高6.6%,节本增收5 735.3元/hm2。因此,川北烟区烤烟种植时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
烤烟主栽品种的演变特点与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经过“七五”至“十一五”的发展,烤烟生产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全国已审定通过的烤烟品种超过50余个,虽然可供烟叶生产选择种植的品种有很多,但在烤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却不到10个。2007年在全国烟区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的烤烟品种主要包括:云烟87、云烟85、K326、中烟100、红花大金元,其中云烟87、云烟85、K326和红花大金元4个品种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83.6%,占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的93.0%。研究分析我国烤烟主栽品种的演变特点和遗传关系,既可进一步了解我国烤烟品种的发展与变革,又可为全国烤烟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烤烟种植是鄂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提升烤烟质量,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鄂西烟区烟叶烤青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气候预报预测和平衡施肥、大田管理、成熟采烤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预防措施,旨在降低烤青烟叶比例,逐渐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质量需求,促进鄂西烟区烟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土地总面积201.1万亩,耕地面积63.3万亩,占土地面积的30.9%;宜烟地面积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是全国烤烟生产最适宜区之一。渑池县的烤烟质量较好。其烟叶颜色桔黄、金黄、油润丰满、味道醇和、燃烧力强,且久放不褪色。在国内市场上享有一定信誉,畅销15个省(市)的40多家烟厂。在渑池县的财政预算中,烟叶税收占有相当比  相似文献   

5.
2004年安仁县种植烤烟526.7公顷,到9月22日止,全县已完成国家指令性收购任务85.5万公斤,烟叶质量较往年明显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达83%.全县烟农总收入1084万元,上交税收700万元.牌楼乡柏叶村陈万贱是一名铁匠,2003年种植烤烟3335平方米,每667平方米收入超过了1700元.陈万贱种烟尝到了甜头,虽然家里只有他和他老婆2个主要劳动力,平时他还要兼顾铁铺生意,2004年他还是种植烤烟5336平方米,且每667平方米烤烟收入接近2000元.他计划2005年种植烤烟8004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凤冈烟叶基地单元围绕"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质量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 333.33 hm2,收购烟叶3 030 t,均价14.75元/kg,上等烟比例46.36%,上中等烟比例90.79%。单元建设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烤烟是景谷县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骨干经济产业,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7万亩,收购烟叶8万担,收购金额6046.9万元.实现税收1330.3万元。如今烤烟产业已成为景谷县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沼肥种植烤烟对烟叶的增产和增值效果,为沼肥种植烤烟提供可靠依据。进行了沼肥种植烤烟与农家肥种植烤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肥种植烤烟的烟叶产量和质量比农家肥种植烤烟的烟叶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沼肥种植烤烟的烟叶比农家肥种植烤烟的烟叶在产量、产值(以盘县2009年收购价计)、中上等烟率分别增加330kg/hm2、5235元/hm2、28.3%。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 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云南烟区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样品5 893份,采用连续流动法检测烟叶钾含量,分析了云南烟区烤烟钾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云南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钾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6%、1.8%、2.1%,主要分布范围和样本频率分别为1.25%~2.0%、1.25%~2.25%、1.5%~2.5%和76.4%、81.9%、73.4%,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大于1.5%的样本频率分别为61.0%、75.8%、91.7%.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在年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主栽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红大’>‘K326’>‘云烟87’>‘云烟85’;不同生态种植区域烟叶钾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滇西南烟区烟叶的钾含量最高,滇东北烟区最低.  相似文献   

11.
以评价三峡库区山地黄壤烤烟烟叶化学性质为目的,在控制试验地采取烟叶样分析化验,对比全国不同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定量分析了全国不同烟区烟叶化学组分的特点和不同烟区烟叶化学性质的异同,将全国烤烟烟叶分为山东型、河南型、大西南型,从而充分认识了三峡库区烟叶化学性质属“大西南”型,烟叶具有含钾量高的优势。同时,还提出了该区优质烤烟生产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分布情况,2009年和2010年在百色主要烟区进行调查取样,利用获取的110份烤烟样品数据,研究了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特征。结果表明,百色烟区烟叶钾含量较高、氯含量偏低、钾/氯适宜,钾含量<2%的样品占12.73%,氯含量< 0.3%的样品高达73.63%,烟叶钾/氯≥12的样品占30.91%。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在不同植烟县、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模式间存在差异,表现为隆林、田林等县钾含量较低,各县氯含量总体偏低,仅西林县氯含量的适值样品率达到75%;中部烟叶平均钾含量略高于上部叶,但其氯含量低于上部叶;云烟87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平均值均最高;水稻—烤烟模式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均高于玉米—烤烟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烤烟生产角度出发,结合西畴县自然、经济、社会特点,针对特定的岩溶生态环境、人多地少的县情、典型的山地农业特征,阐述西畴县烤烟发展历程和现状,针对存在的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滞后、耕地肥力下降、科技含量低、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不稳定等问题,提出稳定基本烟田种植面积、烟农队伍、烤烟科技队伍、烟叶产量和质量;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增强其运作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烟叶生产机械化进程;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种烟效益;加大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等对策措施,旨在为西畴县烤烟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墨江县的山地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同季适宜配制杂交玉米种子的地块大部分用于烤烟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夏季烟叶生产与玉米制种争地矛盾,充分利用秋季光、热、水、耕地等资源优势,在烟叶采收后地块配制杂交玉米种子,以此来增加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烤烟和玉米种子双重增收的目的。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山地烟后杂交玉米制种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哈尔滨烟区分布于黑龙江省6个行政区,年烟叶种植面积约20万亩,拥有烟户4000余户。提高烟叶质量、培育生态特色烟叶一直是哈尔滨烟区的主要目标。开展烟叶标准化生产成为哈尔滨烟区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内容,2010年标准化推行率达到100%。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标准化烟叶生产"1234"工作方法即:推行一个体系、落实两套方案、实现三个提高、促进四个转变。一、推行一个体系:推行一个体系,即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这是开展烟叶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大烟区代表性样点烤烟产值及相关调查资料,借助神经网络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2种数学模型筛选福建烟区主要烤烟品种K326、云烟87(85)的产值估测模型;并借助GIS与烤烟产值最佳估测模型集成技术,开展福建烟区烤烟产值分区.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对品种K326、云烟87(85)产值的模拟精度分别高达99.74%和99.72%,表明该模型可作为福建烟区烤烟产值较理想的估测模型;福建烟区烤烟K326的高产值和低产值区面积分别占全省烟区烤烟生态适宜用地总面积的26.36%和54.43%;云烟87(85)高产值和低产值区面积分别占全省烟区烤烟生态适宜用地总面积的48.77%和30.25%,表明福建烟区云烟87(85)高产值区面积明显大于K326.  相似文献   

17.
<正> 保康自1988年引进、推广、发展烟叶生产十年来,烟叶生产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一,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997年种烟4,200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产烟叶650万kg,总收入达到8,1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第二,烟叶税收比重提高,成为山区财政增收的重要台柱。1996年全县烟草行业实现税收1,5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9%,烟叶税收占乡镇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4%。第三,烟叶成为富村富民的骨干项目。通过种烟,全县有62个空壳村转为积累村,其中村积累5万元以上6个,10万元以上1个村,许多村还减免了三提五统,农民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湖北恩施州"清江源"品牌优质烤烟基地利川市烟区烟叶生产实际,通过对利川烟区烟叶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对规模化种植现状进行广泛的调研,分析了"清江源"优质烤烟基地规模化种植的可行性,为构建烟叶规模化种植模式推广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湖北恩施州"清江源"品牌优质烤烟基地利川市烟区烟叶生产实际,通过对利川烟区烟叶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对规模化种植现状进行广泛的调研,分析了"清江源"优质烤烟基地规模化种植的可行性,为构建烟叶规模化种植模式推广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郏县烟草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认真贯彻“稳定规模、主攻质量、提高水平、增加效益”的指导方针,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保持烟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大力加强“三户三队”建设,稳定烟叶种植规模,从而保持了烟叶生产的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县种烟面积92293亩,收购烟叶25.3万担,实现烟叶税收4202万元,连续数年被评为省、市烟叶工作先进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