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研究成功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它是将夏休闲期覆膜抑蒸保墒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其技术核心是:麦收后遇雨深耕→足额施肥→起垄覆膜→秋季人力穴播。 我县 1999年秋播前引进该项技术,在焦村乡任村示范种植 20亩,平均亩产 241.6 kg,较同期播种的秋覆地膜穴播小麦亩产 201.8 kg,亩增产 39.8 kg,增产率 19.7%,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杨秉中种植的 2亩周年覆膜小麦平均亩产 395 kg,创当年全县旱塬区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2.
小麦、春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津市实验林场进行了小麦、春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传统高产模式下的地面灌溉撒施肥料比较,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突出。其中冬小麦节水48%,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88 kg·m~(-3),春玉米节水43%,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为5.71 kg·m~(-3);冬小麦氮肥节省25.8%、春玉米氮肥节省28.5%;冬小麦投入成本累计增加79元·(667 m2)-1,春玉米减少1元·(667 m2)-1;冬小麦增产24.3%,春玉米增产18.1%;冬小麦增加效益144.2元·(667 m2)-1,春玉米增加效益200元·(667 m2)-1。  相似文献   

3.
地膜水稻栽培就是采用地膜全程覆盖,并相应组装湿润栽培,全层施肥等配套技术,解决山区水冷温低这一突出障碍因素,营造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实现水稻生产的平衡增产.1999年,我们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地膜水稻的试验示范,本年度共完成地膜水稻面积2 1230亩,其中早稻试验面积121亩,中稻示范面积21109亩,经测产验收,早稻平均单产432kg,比常规栽培亩增58kg,增产15.51%;中稻平均单产620kg,比常规栽培亩增153kg,增产32.62%.全市累计增产323.6万kg,增值320万元左右.该项技术所显示出的具大的增产潜力为山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突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陇东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及其增产效果。该技术1999-2001年在镇原县示范种植453.30hm^2,平均产量达到3652.2kg/hm^2,较冬小麦秋覆膜栽培增产20.9%,增收694.3元/hm^2,较露地条播冬小麦增产69.5%,增收1647.4元/hm^2.该技术适宜的陇东旱塬及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麦积区农技推广中心近年来引进、示范并取得成功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2009~2010年在中滩镇、甘泉镇共示范该技术203.5亩,平均亩产233.5 kg,与露地大豆相比,平均亩增产69.9 kg,增幅42.7%,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旱作区进行适宜宽幅精准匀播栽培的冬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临旱9号长势整齐,抗逆性好,折合产量6 222.0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497.7 kg/hm~2,增产率8.7%,建议在大田生产中示范推广;众信7298、长5553长势整齐折合产量均为5 973.1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4.3%,在生产中可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7.
邯郸市永年区属于地下水超采区,其中有13个乡镇为浅层严重超采区。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承担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项目",共实施了13 000亩,其中固定式喷灌10 870亩。为了对冬小麦水肥一体化固定式喷灌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我们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连续两个年度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示范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效果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亩增产33.13 kg,增产率6.83%;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结构、施肥时期合理,氮肥平均亩少施3.49 kg,减少了农田氨氮面源污染;平均亩节本增效214.22元,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施用固体黄腐酸有机肥料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验证其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固体黄腐酸有机肥料在本地玉米上施用效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亩分别增产37kg、28kg,分别增产5.1%、3.9%。其中施用固体黄腐酸有机肥料的2个处理中,底肥常规施肥总量不变,另外加入固体黄腐酸有机肥料10 kg/亩(处理1)的产量要好于底肥常规施肥减量30%,另外加入固体黄腐酸有机肥的10 kg/亩(处理2)。大区示范结果表明:加入固体黄腐酸有机肥10 kg/亩比常规施肥增加产量34kg/亩,增产4.9%。  相似文献   

9.
李超 《河北农业》2006,(12):5-6
冬小麦“四统一”实用栽培技术,是冬小麦节水、省肥、亩产500-600千克,措施简化栽培技术的简称。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证明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亩节水50-100方,亩省尿素10千克,亩节支24.87元,亩增产小麦106.3公斤,亩增产值158.94元,亩增收节支183.81元。该技术体系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证明了在小麦生产上综合技术的增产潜力是巨大的。实用栽培技术概括为八个字:种、土、肥、墒、质、密、水、暄。  相似文献   

10.
正技术概述:以引进小型、经济、实用型播种机和挖掘机、脱毒马铃薯生产和马铃薯加工设备为基础;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和种薯生产技术示范和马铃薯加工与产业化关键技术为重点,示范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脱毒种薯和马铃薯加工等关键技术,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解决马铃薯品种混杂、退化和产品加工粗放及设备落后的生产现状,实现马铃薯大面积高产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增产增效情况:平均增产1000 kg/667m2,亩增产率20%以上,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和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水资源日趋馈乏、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生产当务之急.作为节水灌溉重要技术之一的喷灌技术推广应用较快,但在滨湖涝洼地目前仍是空白.经我场在万亩滨湖涝洼地上的应用证明,喷灌技术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有防旱作用;二是有防渍涝作用;三是有节约水资源的作用.我场地处济宁微山湖畔,耕地为60年代末围湖改造而成,于90年代中期安装TPL--半固定式喷灌,使冬小麦产量在300kg/亩的基础上提高稳定在500kg/亩以上,夏大豆产量在80kg/亩的基础上提高稳定在150kg/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防渍涝效应.经大面积比较试验,应用喷灌技术当年,冬小麦可增产25%~33%,节水60%以上.现将应用该技术及防渍涝效应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导读:为了着力提升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并大面积示范推广,2014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在该区开展了小麦宽幅精准匀播试验示范,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区种植1万亩。目前,长势良好。示范表明: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栽培技术克服了传统冬小麦栽培中因播幅较窄、出现的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现象,能够充分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对于提高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免耕抛秧将水稻生产推向一个轻松愉快的轻型化生产的更新境界,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抛秧技术的升华和飞跃。我县是全省免耕抛秧项目重点示范县,我们把项目工作定位于中心工作,在两年技术探索改进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四项技术,推广免耕抛秧五万亩获得丰收。现将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情况概述之。1 示范实施概况1.1 早稻早稻示范推广1.7万亩。7月11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市县专家对我县免耕抛秧示范进行现场测产,在两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取五点取样,实割测产结果:免耕抛秧亩产384.1kg,比对照翻耕抛秧的亩产338.5kg,增产45.6kg、增13.47%;比对照免耕插秧亩产319.9kg,增产64.2kg、增幅20.07%。对测产田块单打单收,其实际产量(见附表)。免耕抛秧亩产379.5kg,比对照翻耕抛  相似文献   

14.
"越糯2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Z94-207///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糯新品种.1998年经绍兴、诸暨、嵊州市农科所联合鉴定,平均亩产535kg,较对照"浙852"增产13.2%.1999~2000年参加绍兴市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17、519.85和471.43kg,较对照"嘉育948"分别增产5.3%、6.52%和9.4%.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1999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示范种植110亩,实产为370~420kg,2000年扩大到275亩,平均亩产440.6kg.其中该场周国根农户种植44.63亩,平均亩产483.5kg.东湖镇独树园区许夏牛农户种植42亩,平均亩产450kg.皋埠镇孟家葑村吴玉富农户种植13.7亩,平均亩产510kg,其中2.5亩,亩产达550kg以上.于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栽培的抗性强、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笔者于2021~2022年开展了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兰大211亩产为430.828 kg,较兰天33(对照)亩增产125.09 kg,增幅为40.91%;中梁38亩产为390.50 kg,较对照亩增产84.77 kg,增幅为27.73%;中梁34亩产为363.19 kg,较对照亩增产57.46 kg,增幅为18.80%。这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越冬性、抗病性强,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在当地同等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按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我县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栽技术示范列入新技术推广重点,全县推广示范面积6880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1 示范概况在6880亩试验示范面积中,早稻1950亩、中稻370亩、二晚4560亩,主要分布在赤水、甘竹、旴江、头陂、千善、尖峰等乡(镇)。经调查,免耕抛栽早稻平均亩产430kg,与常规栽插产量相当,中稻平均亩产467kg,比常规翻耕栽插略有增产,二晚亩产440kg,比常规栽插增产8%左右。为使该项技术在我县尽早应用,县农技中心安排赤水镇回辛村中堡村小组、甘竹镇洙淇村桥头村小组为水稻免耕抛栽示范中心片,总面积123亩,其中早稻56亩、晚稻67亩,早稻56亩田当中安排了15亩放养雏鸭300羽。2 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7.
高生春  高军  李翠莲 《吉林农业》2010,(11):143-143
玉米是确保靖边县粮食安全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提升玉米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挖掘旱地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科学栽培技术模式,在旱地玉米露地、半覆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示范推广了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集成栽培技术。2010年全县示范推广面积3.3186万亩。平均亩产749.2kg,比半覆膜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40%以上,亩增产150kg以上,亩增收300元以上,其集成栽培技术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滦南县属于冀东麦区,常年小麦面积22万亩,播种时间一般在9月25至10月10日,前茬作物一般为春夏玉米和花生,习惯亩播种量为15~20kg。为探讨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新途径,2008年县农技人员试验示范了冬小麦稀播早播技术,播期提前10~15天,亩播量减少10~15kg,1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25kg,其中2.6亩高产田亩产675kg,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行果树配方肥肥料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最佳配方,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果树施肥技术,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5年-2016年在合阳县甘井镇西牛庄苹果园进了新型肥料不同使用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处理和新型肥料不同用量处理对苹果都有增产作用,优化处理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亩增产474.5kg,增产率15.9%、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6.5;株施4公斤、6公斤、8公斤和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275.2kg、428.5kg、562.3kg,增产率分别为9.2%、14.4%、18.9%。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4.1、1:3.6、1:3.2。在新型肥料不同施用量中,株施8公斤增产效果最好,株施4公斤投产比最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