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南方农机》2024,(2):119-122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农业技能人才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属性,不仅是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以农业特色劳动教育内容为引领、以系统化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涉农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学徒制在涉农类专业教学中有效开展,针对涉农专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工坊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构建思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该模式的设立原则、设立情况以及运行途径,旨在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工匠工坊"精神的育人体系,增强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着力发展12大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专业技能人才培育以高职院校为主力,从贵州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特点分析涉农高职院校的空间分布特点,就涉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及分布特点、涉农专业结构要素与专业规模三个方面剖析贵州省涉农高职院校对接特色产业概况,最后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余乐 《现代农机》2023,(3):95-97
以涉农高职院校耕读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围绕农业高职院校“耕读兴乡”路径展开探讨。解读“耕读兴乡”理论构想,阐明“耕读”与“兴乡”的关系,分析“耕读兴乡”的基本含义与重要意义,并总结农业高职院校“耕读兴乡”建设中的问题,体现在涉农人才就业不对口、课程设置偏于重读轻耕、教育和产业系统相隔离三方面。提出农业高职院校“耕读兴乡”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耕读兴乡”教育目标、优化“耕读兴乡”课程内容、创新“耕读兴乡”教学模式等,以期为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海波 《农业工程》2019,9(3):95-98
高职院校正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争创一流专业和一流学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专业特色,避免同质化,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内涵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特色专业内涵和涉农高职院校特征,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环境保护专业1个立足、2个服务、3个面向和4个突出的“1234”特色发展思路与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一流环保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伍晓 《南方农机》2019,(4):87-87
实践教学是当前提升学生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综合素质和素养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其专业实践的教学任务改革作出探究,以此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积极做好教学设计思路的创新以及教学实践内容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训室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9.
王文明 《南方农机》2024,(7):88-90+110
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进行介绍。然后指出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学生农村就业率偏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涉农高职院校资金拨款较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乡村振兴实际环节脱钩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政府引导,统筹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优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合适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强与乡镇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创建高质量师资团队,优化专业设置。为涉农高职院校如何高效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现代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中职学生和其他院校的学生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同,需要结合教学现状,来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进。在现代教育的新要求之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中职院校对于涉农专业方面的培养教育,更是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的基础目标。农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首先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才能够让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充足的保障。同时,农业本身也是人们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在现代的发展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行业。本文针对中职院校中的涉农专业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基于PDCA循环理论和农牧企业产业升级现状,以高职涉农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构建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实践表明,介绍利用PDCA循环理论完善教学体系、建立反馈调节机制和实行过程管理,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方艳 《农业工程》2017,7(6):142-145
研究生就业情况关系着培养单位的学科发展及生存。结合涉农院校的学生特征、师资队伍及培养模式等影响因素,从高校教学的角度审视就业问题,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考核体系和就业渠道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工科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培养质量及就业竞争力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机电专业与其他专业有很大的区别不。机电专业的实践操作性较强,教学中不只教授给学生机电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机电专业教学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有较严格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的教师不只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在2015年我国的教育部门曾提出,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文章首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教学的改革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兴华 《南方农机》2019,(12):101-101,105
国家立足发展战略层面,制定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对高职院校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方针的实践操作,也是进一步改革高职教育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加以提高的主要方式。文章主要论述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内涵,具体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采取的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吴金龙  杨秀芳  王伟 《南方农机》2023,(10):196-198
【目的】为了将高职劳动教育融入工科专业建设,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大学生,激发学生练就自身的实干能力及创新精神。【方法】课题组以工科专业建设发展为基石,提出了“强化意识树精神、立足专业融课程、创新引领强技能”的课程改革目标。结合城轨机电专业特点,对标“2+5”组合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扩充实践内容、培育劳动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在劳动教育与实践中树立“明德、慧智、健体、育美”的良好风尚。【结果】在探索劳动教育促进工科专业建设发展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谁负责”,解决了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不会干、不想干、不敢干、不去干”等问题。【结论】高职劳动教育融入工科专业建设的创新模式提升了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自我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刘芳 《河北农机》2021,(6):116-117
高职涉农专业学生是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识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但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涉农专业高职学生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识不强,专业职业认同感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从构建多层次的认知体系,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完善实践机制等方面,强化涉农专业大学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