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业防治法是利用栽培和环境控制的方法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如采用作物轮作、清除作物残茬、清洁田园等措施,以限制害虫的食料来源,土壤耕作、适时种植和收获、科学的水、肥管理、控制杂草和栽种诱杀植物等,这些措施的目的均是使环境不利于害虫的发生。一、农业防治法的特点 1.农事操作在农业生态系中对  相似文献   

2.
农业防治是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控制和消灭病虫发生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措施。农业防治的理论依据是从病虫、作物、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中抓住关键.有目的地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创造对病虫发生繁殖不利而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实践证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业防治措施同高产栽培措施是一致,具有经济有效、安全低碳、生态环保、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优点。农业防治包括栽培制度,管理技术措施等。实行轮作换茬、合理布局品种、适时中耕松土除草、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清洁田园、除去杂草等,可以减轻许多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因此,农业防治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现状农业防治是害虫防治法的主要类别之一。我国在解放前对这方面已开始有所研究,但研究的害虫种类很少,内容不多,有意识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则更少。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农业防治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逐步显  相似文献   

4.
在原苏联,相当重视利用食虫的节肢动物来防治作物害虫,赤眼蜂属的卵寄生种类和麦蛾茧蜂是植物保护中应用最多的种类,控制面积共达1870万公顷,在保护地栽培蔬菜作物的生物防治法的发展中,食虫节肢动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绿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关注点,而"绿色"的关键在于植物保护的思想、技术和策略。本文总结了农业生产模式的4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和物理农业,论述了农业生产模式及其与植物保护思想发展的关系,详细阐述了这4种农业生产模式下植物保护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重新排序了IPM植保工程的5项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强调针对不同作物,制定标准化的IPM工程操作体系,以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品质。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围绕水资源最优利用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一种管理体系,必须从生态环境全局出发,协调各种有效措施,调节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动态平衡关系,把害虫的危害压制在经济允许域值之内,保证人畜健康和持续增加生产。在我国虫害综合防治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虫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农业害虫是关系到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特殊的昆虫类群,已经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本文从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的发生、为害以及与天敌间关系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温度升高导致农业害虫的发生区域扩张,发生期提前和延长,高温适生种群发生量增大;农业害虫的为害时期改变,为害程度加重,为害物种之间产生新的竞争关系;农业害虫与寄主植物、天敌之间的同步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本文最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就气候变暖形势下农业害虫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农业害虫的自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果树和蔬菜等的重要害虫几十年的防治经验,论述了农业害虫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自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作物耐抗性的利用、植物性杀虫剂的利用、昆虫行为和习性的利用、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农业措施的利用以及农业害虫的综合自控技术。依据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讨论了在农业害虫的治理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一切自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灌溉绿洲农业生态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论的方法,以黑河流域大农业生态结构的历史和现状为素材,对农业生态的系统中优化结构发挥高效功能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当前农业结构提出四个层次的调整:第一层次,调整大农业生态结构,协调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比例关系;第二层次,农林牧各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第三层次,充分利用空间,发展立体农业;第四层次,生物和环境因子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的发展。调整后的生态结构应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营养结构和网络结构的平衡,收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使三个效益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具有氧化性强、分解速度快等特点,O_3在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有高效、无残留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体对O_3的敏感性,不仅存在种间差异,也存在个体发育阶段的差异。通过O_3或O_3水处理后,虫害可能存在"此伏彼起"的现象。综述并分析了O_3在农业害虫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替代化学农药防治大田害虫和仓储害虫等;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改变作物的代谢途径和影响天敌昆虫的种群繁殖等。施用O_3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与害虫的龄期、虫态、种类及环境等有关。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特性,建议在夜间施用O_3或O_3水,这样更适合植株的生理活动需求。目前,关于O_3与植物、O_3昆虫、植物与昆虫两两之间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O_3—植物——昆虫三者之间的研究依然缺乏,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本县农业生产一直以粮油为主,植保干部也主要以抓粮油作物病虫害为主,对其他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增加,种植作物品种、栽培方式多样化将大大改变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新病虫将不断出现,局部地区不时将发生始料不及的突发灾害。特别是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发展优质农副产品,对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污染提出更高要求,植保部门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变化与特征,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临河市绿洲农业为例,通过建立高产效益、生物量、等价产量、稳产性能、增产性能、综合性能、产值、光能利用率、热生产效率的隶属函数关系,用Fuzzy向量A和Fuzzy矩阵R根据B=A·R的关系,首次分析了临河市绿洲农业粮经作物的生态经济优势。由此确定调整农作物结构数学比例关系,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粮经作物的调整方案,为绿洲农业建设的作物初级生产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临河市绿洲农业为例,通过建立高产效益、生物量、等价产量、稳产性能、增产性能、综合性能、产值、光能利用率、热生产效率的隶属函数关系,用Fuzzy向量A和Fuzzy矩阵R根据B=A·R的关系,首次分析了临河市绿洲农业粮经作物的生态经济优势。由此确定调整农作物结构数学比例关系,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粮经作物的调整方案,为绿洲农业建设的作物初级生产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83—1985年,对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农田进行了害鼠危害损失测定,明确农田害鼠数量(密度)与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了适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农业防治措施对油菜菌核病控制作用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 ,常年种植 1 7 33万hm2 以上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常发性重大病害 ,近几年随着种植品种的优质化、双低化 ,该病的发生更加普遍 ,农民防治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适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2 0 0 2年、2 0 0 3年连续两年我们就农业防治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控制作用进行了专题探讨。通过用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和不防治空白对照相互比较来评价农业防治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田基本情况两年均选在黄州区禹王办东湖村同一片的 1 2块…  相似文献   

17.
民勤绿洲农业系统变化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基于1956—2008年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近50年内民勤农业生产系统(作物和牲畜)和环境系统在土地退化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一步探寻了民勤农业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系统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状态。研究表明:(1)在土地退化的条件下,民勤农业生产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依然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状态,虽未使民勤农业系统在土地退化的影响下崩溃,但却存在过度种植放牧、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2)民勤绿洲农业各子系统围绕长期均衡态还存在短期的波动,其中天气条件(沙尘暴次数)和地下水资源(机井数)开采调整回均衡态的贡献显著,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前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9129和~(-1).2583,远远大于其他指标;在对荒漠化地区进行监测时,应当优先选择沙尘暴天气数和机井数等指标;(3)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羊只存栏数和地下水资源(机井数)开采是沙尘暴次数的Granger原因。畜牧业的发展,超过草场的自然承载能力,风蚀现象加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矿化度增加、地表植被大面积死亡,导致沙尘暴灾害加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放牧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来实现研究区的荒漠化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旱灾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是人类与自然联系的重要纽带,对自然灾害具有复杂影响。本文从土地利用的3个方面: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水平梳理了土地系统与农业旱灾的关系,并总结了研究中常用的5种方法: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方法、作物模型方法和遥感方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最后提出采用多尺度、多因子、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是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旱灾复杂影响的有效手段,并展望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精度,开发与完善区域作物模型以及整合区域社会经济指标,采用景观尺度上的情景建模,通过多目标的权衡与优化,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作物品种改良和利用作物模型及统计方法,从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其农作物旱灾的关系,找到区域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土地利用策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背景下,使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害虫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和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现状,归纳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害虫生态调控科学原理或学说,从非农生境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其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在农田内、农田边界以及农田景观格局三个层次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作物害虫的方法及具体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作物害虫的发展方向,为有效开展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知识原理和方法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手段,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病虫害的防治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有植物病害550多种,虫害700多种,恶性杂草80多种,造成损失占作物收获前的35%以上,占收获后10%~20%。因此,加强植物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采取积极的植保措施,对保障农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