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水县1984—1986年鸡寄生虫普查中,经对47只鸡的剖检发现,下列3种寄生虫为我省首次发现。①楔形前殖吸虫:寄生于鸡输卵管内,感染率2.1%,感染强度0—19。虫体呈梨形,长2.89—7.14毫米,宽1.7—3.71毫米,腹吸盘大于口吸盘,咽呈球形,盲肠末端伸达虫体后1/5处,睾丸呈卵圆形,贮精囊越  相似文献   

2.
前殖吸虫为黑龙江省家禽体内少见的虫种,以前曾在鸡体内发现透明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pellucidus),1995年对嫩江县1只鸡体内采集到的前殖吸虫进行鉴定,为黑龙江省首见的楔形前殖吸虫(P.cuneatus),特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标本采自嫩江县送检的1只当地品种成年鸡,为农户自家散养。虫体标本在常水中自然死亡后用70%酒精固定,鉴定时虫体用盐酸卡红染色法染色,装片后镜检,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测量虫体及其各器官大小,鉴定到种,绘出形态图。二、鉴定结果虫体寄生于鸡直肠和泄殖腔,共8条,经鉴定确认为楔形前殖吸虫──Pr…  相似文献   

3.
1病原特点 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常导致母禽产蛋异常,甚至死亡。虫体呈棕红色,扁平梨形或卵圆形,体长3~6毫米,宽1~2毫米。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肠管分叉,2个椭圆或卵圆形睾丸,左右并列于虫体中部两侧。  相似文献   

4.
鸡的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肠道、腔上囊和输卵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扁平比较透明,长约5mm,宽约2mm,前端较狭窄,后端宽圆,外观呈梨形。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调查福建省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 ,捕捉、收集各地溪蟹 ,分离各种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猫、狗或鼠、兔 ,检获成虫鉴定虫种。结果发现福建省共有 7种虫种 ,即 :林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福建并殖吸虫、闽清并殖吸虫和泡囊并殖吸虫 ,分布于全省 42个县 ,其中卫氏并殖吸虫为广泛分布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6.
鸡前殖吸虫病是由于前殖属中的前殖吸虫寄生在鸡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腔上囊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吸虫是扁平动物门,吸虫纲.前殖吸虫是一种扁平的叶状蠕虫,因为大多生长在鸡输卵管内,所以被称为前殖吸虫.常见的前殖吸虫有以下几种:楔形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家鸭前殖吸虫、鲁氏前殖吸虫.螺和蜻蜓为该病的两个重要中间宿主,螺是第一中间宿主,蜻蜓是第二中间宿主.鸡群感染吸虫后,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治疗会出现愈后不良,因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和终生带虫,最终只能淘汰发病鸡只,给禽养殖场特别是散养鸡带来持续性的危害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国五省斯氏并殖吸虫群体形态学的分类地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于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我国五省(广东、福建、云南、河北、四川)斯氏并殖吸虫各群体之间的种内差异以及四川并殖吸虫独立性问题。并比较宫崎、泡囊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在形态学方面的种间差异。应用光镜方法分别观察五省斯氏并殖吸虫成虫染色标本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对表型观察指标(成虫长宽比例、睾丸长度与休长比例、口腹吸盘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从形态学方面观察结果来看,五省斯氏并殖吸虫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其中四川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之间存在的差异也不大。泡囊并残吸虫在形态学方面与斯氏并殖吸虫各地域株也较为相似。日本的宫崎并殖吸虫在形态学方面与斯氏并殖吸虫群体可能均属斯氏并殖吸虫同一虫种,由于受地理因素影响,种内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载域株。四川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可能系同种异名。其二泡囊并殖吸虫与日本的宫崎并殖吸虫很可能也是斯氏并殖吸虫的同种异名。为进一步明确五省斯氏并殖吸虫群体及泡囊并殖吸虫与日本的宫崎并殖吸虫的分类地位尚需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是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勐腊并殖吸虫成虫体棘、口、腹吸盘.为鉴别其虫种提供资料。方法为直接从人工感染的猫体内解剖取出勐腊并殖吸虫成虫,用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后,乙醇脱水,离子溅射仪镀金,JSM-8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云南西双版纳瑶瓦区阿括拿青(阿括拿青)虫体的体棘均为丛生型皮棘。新回宽寨老熊青(老熊青)虫体体棘在腹吸盘上方以单棘为主,偶见双棘。腹吸盘下方,为单双棘混合存在。结论认为从SEM形态观察发现勐腊两个不同点采集的勐腊并殖吸虫形态上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一分支,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强壮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obustum)和弗氏棘口吸虫(E.friedi)。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种鸟的虫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两种鸟之间的虫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所获得虫体与强壮棘口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之间的形态特征,发现这两种鸟体内检出的棘口吸虫均与弗氏棘口吸虫的的形态特征更为相符。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确定感染喜鹊和山斑鸠的棘口科吸虫均为弗氏棘口吸虫,这是弗氏棘口吸虫在国内的首次报道,喜鹊和山斑鸠应为弗氏棘口吸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10.
1988年8月内蒙古畜牧科学院野生动物繁殖场一只幼黑鹳(Ciconia nigra)发病,初期食欲仍正常,主要表现吞咽困难,继而食欲减退,头颈部日趋肿胀,临床检查在咽喉部发现虫体19条,经鉴定为呵欠鸟凯塞玛吸虫(Cathaemasia hians),药物驱虫后病鹳痊愈。本病由该吸虫侵袭所致。现将虫体形态,临床表现与治疗报告如下: 一、虫体形态新鲜活虫体粉红色半透明、畏光,可以作爬动或滚动运动。因而呈球状,帽钉状,矛状或不规则形。酒精固定后虫体乳白色.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背部扁平,腹部较凸,以腹吸盘处最显著。表面有小棘。虫体大小为11.3—12.0×3.8—3.9毫米。在虫体前三分之一处有一切迹,长1.22—1.25毫米,深0.75—0.83毫米。口吸盘次顶端马蹄状,前缘孤  相似文献   

11.
<正>犬梨形虫病是由犬巴贝斯和吉布逊氏等梨形虫引起的。临床表现为高度贫血,急性病例还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该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国都有。1病原引起犬梨形虫病的病原主要有以下几种:犬巴贝斯虫:多呈双梨形状排列,两虫的尖端锐角相连,在红细胞中寄生的虫体较大,一般长达4~5μm,个别红细胞内可能含有较多虫体。吉布逊氏梨形虫:虫体很小,多呈环形,卵圆形,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春节,我站从湘潭市肉食水产公司购回一批来自长沙某鸡场的冷藏鸡蛋100公斤。在一鸡蛋清里发现两条吸虫,随即将虫体挑出,用生理盐水漂洗,染色镜检。虫体似爪子形,体长9.0—10.0毫米,宽3.5—4.0毫米。口吸盘近圆形,直径为0.85—0.9毫米。腹吸盘圆形,直径为0.85—0.95毫米,位于虫体上1/3处。口、腹吸盘大小相等。睾丸呈卵圆形,大小为0.9—1.0×0.6—0.65毫米,位于虫体下2/3处。贮精囊呈旋曲状,  相似文献   

13.
1后睾吸虫病 鸭后睾吸虫虫体较长,大小为7~23毫米×1.0~1.5毫米,口吸盘大于腹吸盘。虫体窄长,大小为14~24毫米×0.88~1.12毫米,口吸盘大于腹吸盘。睾丸球状,前后排列在虫体后部。虫卵呈卵圆形,一端有盖,另一端有较尖的刺突。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北安垦区的红色边疆农场张某饲养36只白来航与本地杂交母鸡群。常年散放宅前屋后荒草丛中。1993年6月20日正值高蛋产峰期。产卵量突然由90%降至5%,并不断产出软壳蛋及无卵膜蛋,之后在1枚鸡蛋中发现3条虫体,7月25日剖杀23只病鸡,在两只病鸡的输卵管壁上发现虫体14条,经鉴定系前殖科(Polsthoglilimidae) 前殖属(Prostnogonimus) 透明前殖吸虫(P.Pellucidus)。这是在北安垦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上接第16期28页) (三)饲养管理 1.分池饲养.虫体之间因争食、争空间会发生相互残伤,影响生长,大小不能混养,应按虫体年龄、大小分池饲养.可用8毫米×8毫米~10毫米×10毫米筛眼的筛子把虫体过筛,按大小分开,同龄的养在一个池内,便于管理和喂饲.每池的虫体密度:1~3龄若虫每平方米饲养1千克左右,4~7龄若虫每平方米饲养0.75千克,8龄以上(包括产卵虫)的大虫,每平方米饲养0.5千克.这样按龄分池饲养,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又能节省饲料.  相似文献   

16.
从汕头市某动物园一头病死云豹(Neofelisnubulosa)的肺脏中检出大量肺吸虫成虫。根据病理学解剖、寄生特点和虫体形态学鉴定,结果证明所分离的虫体为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i)。  相似文献   

17.
鸡前殖吸虫病的诊治殷凤彬李忠米瑞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齐市1610001病原体鸡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属的吸虫,寄生在家鸡、鸭、鹅及其它鸟类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和泄殖腔而引起的一种家禽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透明前殖吸虫、卵圆前殖吸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四川牛的毛圆科Trichost ronyylidae leiper,1912线虫三个新种,分属于副古柏属Paracooperia Travassos,1935和斯氏属Skrjabinagia(kassimov,1942)。其中两种寄生于水牛,定名为四川副古柏线虫P.sichuanensis sp.nov.和水牛斯氏线虫S.bubalis,sp.nov.另一种寄生于黄牛,定名为四川斯氏线虫S.sichuanensis sp.nov. 上述三新种有以下特点与所有种区分。 一、四川副古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前腹肋较大,外背肋不达伞缘。交合刺较短,为0.275~0.293毫米;其主支较长,末端向内弯呈指形钩;腹支上的齿状突为8个。雌虫阴门距尾端为0.230~0.245毫米;虫卵较大,为0.075×0.0375毫米。 二、水牛斯氏线虫新种,虫体较大。雄虫体长为6.07~8.89毫米;雌虫为8.85~10.39毫米。交合刺长0.105~0.180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箭头状。雌虫阴门外无瓣膜;阴门距尾端为1.40~1.55毫米;尾长为0.120~0.140毫米。 三、四川斯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背肋分成2支,每个支的末端又分为三个小支。交合刺较长,为0.188~0.225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靴状。雌虫排卵器(包括括约肌)短,为0.20~0.25毫米。  相似文献   

19.
(一)病原鹅虱又称羽虱,据记载已发现40多种。寄生在鹅头部的羽虱,虫体呈长椭圆形,雄虫体长4~5毫米,雌虫体长5~6毫米,全身有密毛,虫体呈黄色,腹部各节有明  相似文献   

20.
禽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属的前殖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类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等部位的一种吸虫病,主要引起输卵管炎,继而造成家禽产蛋能力下降,蛋品质受损,严重时可因腹膜炎导致病禽死亡。本文对禽前殖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进行综述,为禽前殖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