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苜蓿皂苷对断奶仔猪脂质代谢、抗氧化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苜蓿皂苷对断奶仔猪脂质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性能指标的影响。根据品种、胎次、日龄、体重尽量一致的原则,选择健康无病、体重9.2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阉公猪和小母猪各半),试验采用4处理3重复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试验Ⅰ组)、0.50%(试验Ⅱ组)和1.00%(试验Ⅲ组)的苜蓿皂苷。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其中试验Ⅲ组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但对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极显著(P<0.01)降低了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显著(P<0.05)提高了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规律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显著(P<0.05)降低了肝脏中总胆固醇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肝脏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了肌肉中胆固醇含量。2)随着饲粮中苜蓿皂苷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断增强,其中试验Ⅱ、Ⅲ组的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苜蓿皂苷也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依次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IgG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而IgA和Ig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饲粮中添加苜蓿皂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综合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苜蓿皂苷有利于降低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的胆固醇含量,调节仔猪的血脂代谢,并能提高仔猪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
苜蓿草粉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及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水平0%(对照组)、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和20%(试验Ⅳ组)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粉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生长性能及着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Ⅰ、Ⅱ组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Ⅲ组显著(P<0.05)、试验Ⅳ组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在肌肉中,各试验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皮肤中,试验Ⅰ组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Ⅰ、Ⅱ组的饲料增重成本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表明,在鲤鱼饲粮中添加5%~10%的苜蓿草粉为宜。  相似文献   

3.
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为(39.80±1.45)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尔公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饲粮精料组成相同,粗料组合分别为:100%切碎花生秧(对照组)、85%切碎花生秧+15%苜蓿鲜草(试验Ⅰ组)、70%切碎花生秧+30%苜蓿鲜草(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云南省豆科饲用灌木资源,通过对云南省几种主要豆科饲用灌木不同生育期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体外消化率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各灌木NFC含量差异显著(P<0.05);假大青兰(Indigofera galegoides DC.)和树苜蓿(Chamaecytisus palmensis(Christ))NDF含量在营养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枯黄期含量均较高,较低的是银合欢(Leucaona leucocoochala(Lam.));ADF含量平均值较高是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375g/kg DM),较低为银合欢(200g/kg DM);ADL含量在同一生育期差异显著(P<0.05);IVOMD和IVDMD与NDF、ADF、AD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NF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以苜蓿鲜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75%苜蓿青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试验Ⅱ组净增收益最高,为9.06元/(头·d)。综合得出,苜蓿鲜草可以部分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青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以苜蓿鲜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75%苜蓿青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试验Ⅱ组净增收益最高,为9.06元/(头·d)。综合得出,苜蓿鲜草可以部分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青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淋雨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淋雨对不同干燥期和不同草堆厚度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苜蓿分别堆成大小为60 cm(长)×60 cm(宽)、厚度分别为10 cm和20 cm的草堆,其中一组10 cm和20 cm草堆分别模拟90,450,900和1800 mL的淋雨强度;另一组10 cm厚苜蓿当含水量晾晒至50%左右时,也进行相应的淋雨处理。研究表明:与10 cm厚度鲜样淋雨相比,10 cm草堆晾晒后淋雨极显著降低苜蓿干草中的DM和CP含量(P<0.01),提高NDF和ADF含量(P<0.01);随着淋雨强度增加极显著降低DM含量(P<0.01),提高NDF含量(P<0.01),显著提高ADF含量(P<0.05)。20 cm草堆淋雨和10 cm草堆相比,苜蓿干草中的CP和WSC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NDF和ADF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淋雨处理降低了苜蓿干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苜蓿草粉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0只日本大耳白兔(Dryctolagus cuniculus)分为6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0%(试验1组)、30%(试验2组)、40%(试验3组)、50%(试验4组)和60%(试验5组)的苜蓿(Medicagosativa L.)草粉,试验期45d,测定饲喂不同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以观察肉兔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以试验4组最佳;除试验Ⅴ组外,其他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而肝脏重和脾脏重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升高依次增加,各试验组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大,肉兔肌肉内总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有升高的趋势,改善了肉的风味,提高了肉的营养价值。因此认为,在肉兔饲粮中苜蓿草粉比例在50%左右时有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肌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苜蓿青干草替代部分精料后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奶牛饲粮中合理利用苜蓿青干草和精料提供依据。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中高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日粮组成为全株玉米青贮料、花生秧和混合精料,精粗比为52∶48,试验A、B、C组分别用3 kg 苜蓿青干草替代1.5,2.0,3.0 kg精料,饲养期70 d。结果表明,试验A组、B组、C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A组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试验B组、C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B组、C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组的乳脂率极显著(P<0.01)和乳糖、干物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B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试验组与对照组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对照组低。试验B组、C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A组的纯增收益最高,为7.92元/d。由以上结果可知,用苜蓿青干草替代适量的精料补充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增加收益,其中用3.0 kg苜蓿青干草替代1.5 kg精料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对生长期山羊消化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10只4月龄波杂雌山羊(12.60±1.28)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和复合维生素B处理组(vitamin B,VB),CON组饲喂基础日粮(n=5),V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n=5),预饲期2周,试验期11周,试验期间自由饮水。试验结束后屠宰采样,16S rRNA测序分析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检测肠道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和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与CON相比,VB组山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在门水平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VB组盲肠拟杆菌门丰度有升高趋势(0.05<P<0.1),而螺旋菌门(Spirochaetes)丰度有降低趋势(0.05<P<0.1);在目水平上,VB组盲肠Solirubrobacterales和Streptomycetales目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科水平上,VB组盲肠Christensenellaceae、Streptomycetaceae、Solirubrobacteraceae及结肠Christensenellaceae科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VB组盲肠Lachnoclostridium属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盲肠BacillusNocardioides及结肠unidentified_Christensenellaceaeunidentified_Gammaproteobacteria属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与CON相比,VB组山羊空肠绒毛高度(P<0.01)、隐窝深度(P<0.05)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均显著增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和V/C无显著变化(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CON相比,VB 组山羊盲肠上皮紧密连接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结肠黏膜上皮OccludinP<0.05)、EGFRP<0.01)、MIK67P<0.05)和CCNDP<0.05)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且VB组Z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综上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对生长期山羊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肠道中有益菌的丰度且降低有害菌的丰度,从而促进肠道绒毛的生长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对山羊肠道健康和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屠宰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择45只3月龄、体重(18.00±1.01)kg的波尔山羊,根据饲粮中苜蓿鲜草不同的添加比例,随机分为5个处理:对照组(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30%)、试验Ⅲ组(45%)和试验Ⅳ组(60%),6月龄时各处理组随机选择体重中等的波尔山羊3只(♂)进行屠宰,观测对其屠宰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及骨重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以试验Ⅰ、Ⅱ组较高,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并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相比,试验Ⅱ组胸肌的pH值(P0.01)、肌肉的剪切力值和肌纤维直径、硬脂酸(P0.05)的含量均最低,而粗脂肪(P0.05)、蛋白质、亚麻酸(P0.01)、亚油酸(P0.05)的含量均最高,对照组的2类指标表现出最高和最低;3)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相比,试验Ⅱ组肌肉中SOD的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以上结果表明,添加新鲜苜蓿能够提高山羊的屠宰性能,还明显降低了波尔山羊肉的膻味,提高了其风味及抗氧化性能,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葛藤草粉在山羊全混合日粮中等量替代紫花苜蓿草粉的效果,探索葛藤草粉在当地山羊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首先对葛藤草粉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 然后选择体重[(18.20±1.65) kg]相近的5月龄波尔山羊×马头山羊阉公羔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4个处理组分别以葛藤草粉等量替代紫花苜蓿草粉,即25%、50%、75%和100%。于正试期第50天开始,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分析波杂山羊血清生化参数、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葛藤草粉的粗蛋白质、钙、磷含量与苜蓿草粉相近,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苜蓿草粉。用葛藤草粉替代苜蓿草粉,75%替代组波杂山羊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最佳,其中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23.2%,而料重比下降15.49%(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波杂山羊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但处理组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钙及总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5%、50%、75%和100%组波杂山羊血清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1.3%、19.8%、25.4%和26.3%(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100%替代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对照组分别升高8.8%、20.7%、49.4%及34.4%(P<0.05)。25%、50%、75%和1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5.8%、21.0%、26.3%(P<0.05)和21.0%(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分别提高6.8%、9.5%、12.2%、10.8%(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分别提高9.1%,12.1%、15.2%和12.1%(P<0.05)。因此,葛藤草粉不仅能改善波杂山羊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提高波杂山羊的免疫功能;可替代紫花苜蓿,作为当地山羊的优质饲草饲料。  相似文献   

13.
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75只3月龄、体重相近(24~28 kg)的雌性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0%,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结果表明:用苜蓿草粉代替等量花生秧,胴体净肉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和对照组相比,羊肉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羊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提升,羊肉的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含量有依次递增、ω-6/ω-3比例依次下降的趋势,其中试验Ⅲ、Ⅳ组ω-6/ω-3符合人体需要的比值6水平。试验组羊肉中未检到二十碳五烯酸,对照组未检到亚麻酸。综合研究表明,用苜蓿草粉替代部分花生秧,改善了波尔山羊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粮添加花生秧和苜蓿草粉对肉羊增重性能、器官发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4.5~5.0月龄、体重(21.40±1.15)kg的健康波麻杂交去势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饲喂花生秧、花生秧+苜蓿草粉、苜蓿草粉为粗饲料的日粮,采用全混合饲粮,各组日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试验始末称...  相似文献   

15.
杨娟  郭帅  韩世昌  张年  张凤  陶虎  熊琪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4):1332-1342
【目的】 研究6月龄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胴体性状、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情况,以期为2个品种山羊的饲养管理、引种改良及杂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8只3月龄±5 d、健康的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在统一条件下饲养3个月,饲养结束采集血液测定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14项血液生理指标及肌酐(CRE)、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糖(GLU)、总蛋白(TP)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等12项胴体性状;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肌肉组织,切片后经苏木素伊红和改良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肌纤维直径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 血液生理指标中,波尔山羊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显著低于麻城黑山羊(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波尔山羊的总蛋白、球蛋白、血磷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麻城黑山羊(P<0.01),钾离子含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性状中,波尔山羊的体重、平均日增重、背最长肌重、股二头肌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麻城黑山羊(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波尔山羊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麻城黑山羊(P<0.01),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结论】 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果可为研究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的种质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苜蓿黄酮对大鼠生长、繁殖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3个苜蓿黄酮剂量组(120,400,1 200 mg/kg)和2个对照组(己烯雌酚0.5 mg/kg、空白对照组)。通过化学发光法对大鼠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生长激素(GH)检测,并对大鼠繁殖相关的指标,包括子宫湿重/系数、卵巢湿重/系数、采食量、日增重、产仔数、初生窝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剂量的苜蓿黄酮显著提高了性成熟雌鼠的E2水平以及子宫湿重/系数(P<0.05),显著降低了卵巢湿重/系数(P<0.05)。对未性成熟雌鼠,苜蓿黄酮对激素的影响不显著,但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了子宫湿重(P<0.05)。此外,苜蓿黄酮和对照组比,在采食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性成熟大鼠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有提高的趋势,中、高剂量组的产仔数和空白对照比,分别提高0.4%和2.2%。中、高剂量组的初生窝重和空白对照比,分别提高5.14%和0.10%,但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配种前灌胃不同剂量的苜蓿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成熟和未性成熟雌鼠的激素分泌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但未能明显改善雌鼠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苜蓿总黄酮对动物妊娠期间繁殖性能、繁殖器官、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实验以雌性大鼠为模式动物,分为5个试验组:3个苜蓿总黄酮剂量组(120,400,1200 mg/kg)和2个对照组(己烯雌酚0.5 mg/kg、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苜蓿总黄酮中、高剂量组雌二醇(E2)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E2极显著升高(P<0.01)。各试验组的血清中孕酮(P)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苜蓿总黄酮3个剂量组的活胎数均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的胎仔重极显著增重(P<0.01),而苜蓿总黄酮各剂量组的黄体数差异不显著,但存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己烯雌酚的黄体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苜蓿总黄酮3个剂量组的产仔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初生窝重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苜蓿总黄酮和己烯雌酚均显著降低下丘脑中GnRH的表达量(P<0.01),同时垂体的FSH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卵巢中苜蓿总黄酮高剂量组的FSHR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H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基因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以上可以看出, 苜蓿总黄酮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改善了妊娠期间雌鼠的繁殖性能,提高了产仔数和初生窝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饲喂苜蓿鲜草和全价颗粒饲料对兔胃黏膜抗氧化能力和胃肌层结构的影响,为兔健康饲养和提高养殖户的收益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饲料组和苜蓿草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苜蓿鲜草和全价颗粒饲料,饲养30 d。通过空气栓塞法将新西兰兔处死后解剖,称量胃的长度和重量,利用生物化学法测定胃黏膜的抗氧化能力,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含量,胃pH以及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运用组织切片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图像分析法测定胃的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以及幽门部的肌层厚度。【结果】饲料组体重和胃液pH均显著高于苜蓿草组(P<0.05),而苜蓿草组胃相对重量、胃蛋白酶浓度以及胃黏膜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P<0.01)。苜蓿草组兔胃贲门部、胃底部以及幽门部的总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大于饲料组(P<0.01),在贲门部苜蓿草组的纵行肌厚度显著大于饲料组(P<0.05),环行肌厚度极显著大于饲料组(P<0.01),在胃底部苜蓿草组斜行肌厚度显著大于饲料组(P<0.05),而其余部位的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饲喂条件下,苜蓿草组胃化学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以及胃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饲料组。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