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丽水白云山植物群的排序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丽水白云山设立样点39个,调查了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组平均法的聚类和包括极点排序、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主坐标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和多维标定排序在内的6种排序方法,对白云山地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定量分类。聚类和排序表明,39个样点代表了11种植物群丛。它们分别是马尾松群丛、木荷一锥栗群丛、黄山松群丛、柳杉群丛、褐叶青冈一甜槠一短柄bao群丛、杉木一香果树一乌药群丛、杜鹃群丛、合欢一马尾松一杉木群丛、锥栗一枫香树一山苍子一檵木群丛、青冈一马尾松一黄山松群丛、甜槠群丛。比较不同排序效果后发现,基于主坐标排序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原始数据的信息,指出传统观点认为的排序效果检验的相关系数定得过高。  相似文献   

2.
历山山核桃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方法分析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1)应用TWINSPAN将山核桃群落的35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分别是山核桃-连翘-升麻群丛、山核桃-连翘+牛奶子-蓝萼香茶菜群丛、山核桃-连翘-草乌头群丛、山核桃-连翘-香薷群丛、山核桃-连翘-披针叶苔草+筋骨草群丛、山核桃-连翘-风毛菊+牛尾蒿群丛和山核桃-连翘-藜芦群丛;2)35个样方DCA排序图较好地揭示了山核桃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排序图第1轴基本反映各群丛所在生境的坡向变化,第2轴基本反映了植物群落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变化,坡向、地形和土壤类型决定了山核桃群落类型的规律性变化;3)7个群丛草本层优势种在DCA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丛在DCA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应用TWINSPAN和DCA对东山试验林场油松人工林的40个样地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TWINSPAN将40个样地划分成10个群丛。10个群丛组从左到右的顺序揭示了油松人工林的演替进程及林下草本层的变化规律。DCA样方排序的第1轴反映了油松人工林生境中坡向的变化;第2轴反映了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和水分梯度变化。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都是间接梯度分析,这两种方法结合很好地揭示了人工林演替进程中林内生境异质性及下层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群落学野外调查,应用TWINSPAN和DCA分别对中条山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将中条山太宽河栓皮栎林的42个样方分为8个群丛,分别是:I.栓皮栎+槲栎-陕西荚蒾+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Ⅱ.栓皮栎+橿子栎-连翘+卫茅-披针叶苔草群丛,Ⅲ.栓皮栎+板栗-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Ⅳ.栓皮栎+板栗-连翘-披针叶苔草+矛叶荩草群丛,Ⅴ.栓皮栎-黄栌+连翘-披针叶苔草+野青茅群丛,Ⅵ.栓皮栎-黄栌-披针叶苔草群丛,Ⅶ.栓皮栎+槲栎-荆条+连翘+黄栌-披针叶苔草+委陵菊群丛,Ⅷ.栓皮栎+槲栎-连翘+榛子-披针叶苔草+细叶沙参群丛。群落和优势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群落分布和优势种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热量和水分。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清西陵泰陵景区的植物群落现状为研究对象,对36个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群落样地分布特征以及植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6个样地共计植物81种,其中草本植物62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最终确定出25个优势种。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分析了景区内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TWINSPAN分类将36个样地划分为14个群丛,分别是油松-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丛;油松+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狗尾草群丛;油松+侧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群丛;油松+侧柏-匍枝委陵菜(Potntilla flagellaris)群丛;油松-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油松+毛白杨-荆条-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群丛;油松-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丛;油松+毛白杨-荆条-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群丛;油松-荆条-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群丛;油松-荆条-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群丛;油松-荆条-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群丛;油松-野艾蒿群丛;油松-荔枝草(Salvia plebeia)群丛;油松-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DCA排序结果表明:排序图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各植物群落所在生境坡向的变化;第二轴基本反映了地形和土壤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有聚合的最长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和PCA排序,并结合定性分析,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分类。结果将69个样地划分为12个群系和24个群丛组。  相似文献   

7.
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外调查的数据和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结果为基础,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其植物群落13个群丛R0、H′、E_1和E_5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排序为:群丛Ⅱ群丛Ⅴ群丛Ⅸ群丛Ⅹ群丛Ⅳ群丛Ⅵ群丛Ⅷ群丛Ⅺ群丛Ⅰ群丛Ⅲ群丛ⅩⅢ群丛Ⅶ群丛Ⅻ。(2)森林群落中白杄+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小红菊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华北落叶松+白桦–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灌丛群落中美蔷薇+刺梨–野青茅+东方草莓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沙棘+黄刺玫–山蒿+水杨梅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植物群落嵩草+平车前群丛多样性指数比委陵菜+早熟禾群丛高。(3)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 0.05),其中森林群落最高,表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8.
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W INSPAN多元分析方法将云顶山自然保护区58个群落样方划分为:华北落叶松+白桦-金银忍冬-披针苔草群丛;白杄+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花忍冬-披针苔草+小红菊群丛;白桦-土庄绣线菊-紫苞鸢尾群丛;白桦-美蔷薇+金花忍冬-小红菊群丛;油松+辽东栎-金花忍冬+黄刺玫-披针苔草+小红菊群丛等13个群丛。应用DCA排序的结果表明:DCA第一轴从左到右坡向的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DCA第二轴从上到下海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68个优势种的DCA排序图所反映出的结果与样方排序图所反映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选择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在海拔梯度上以群丛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进行冷杉群落结构健康评价。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健康排序。结果表明,对冷杉林群落结构健康影响最大的因子依次为:年龄结构、灌木层盖度、乔木株数、更新数量、草本种类、郁闭度、草本层盖度、灌木种类、乔木种类和亚层数共10个因子。健康排序次序为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群丛、急尖长苞冷杉+忍冬群丛、急尖长苞冷杉+杜鹃群丛、急尖长苞冷杉+苔藓群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将缙云山草珊瑚生存群落分为7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类型的特征。采用样方法统计分析其多样性,应用丰富度指数(R1)、Shanna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1)研究7个群丛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草珊瑚生存群落共有维管植物45科79属104种;2)群丛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受立地生境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群丛间植物种多样性的平缓变化表明7个群丛对缙云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相似的适应性;3)依据草珊瑚生存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对7个群丛进行排序后发现立地条件好,人为干扰小的群丛其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4)用H’指数、λ指数和E1指数描述群丛性质时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入指数和H’指数可较好地测度优势种在群丛中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极点排序,主分量分析,对应分析方法建立了内蒙古兴安盟山杏灌木草原的数量排序,22个山杏灌木样本被分成4个生态组和8个群丛。极点排序,主分量分析,对应分析的二维排序表明,植物群落随土壤水分、热量和结构而变化。三种方法,结果相似,并互相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2.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4)DCA对角线上各群落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深圳梧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路线踏查和典型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参照《中国植被》植物群落学-生态学的植被分类原则、方法和系统,根据梧桐山风景区植被类型组成特征、动态特点和生境条件,将本区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31个群系58个群丛。其中次生林有6个植被型22个群系45个群丛,包括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灌木林、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竹林和山顶灌丛;人工林有2个植被型9个群系13个群丛,以相思林、柑桔林和荔枝林为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盖度与生物量,探讨了主要优势种的繁殖策略及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湖泊现有水生植物群丛42个,其中湿生植被群丛11个、挺水植被群丛6个、浮水植被与沉水植被群丛分别为11和14个;在湿生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群丛为灰化苔草群丛,其次是"荻+芦-灰化苔草群丛"和"艹鬲鸟草+马蓝群丛";在沉水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密齿苦草群丛,其次为菹草群丛、"竹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群丛"与"野菱+双角菱群丛";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野菱+双角菱群丛"与"菰+野菱群丛",其次为"野菱+双角菱-密齿苦草群丛"和菰群丛;在所有群丛类型中,以灰化苔草群丛的盖度最大,以菰群丛的生物量最高;有效的繁殖策略是灰化苔草、密齿苦草、菹草等主要优势种在强烈的人为干扰压力下依然分布广阔的根本原因;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5.
水文对森林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生活型谱、排序和动态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分2个植被型,4个群系,19个群丛组;群落垂直结构分乔术、灌木、草本3层,植物组成分属于34科、76属108种;群落生活型谱反映了气候条件;群落排序结果满意;顶极植物群落为松栎林,山杨、白桦林将为辽东栎林演替,油松林与山杨林、白桦林之间的动态演替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北京九龙山处于太行山石质沙岩区,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2、ZY—ISODATA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将各群丛的空间分布概括到排序的两个坐标轴上;其次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从数量上描述植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论述了该区天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刘文慧 《河北林果研究》2011,26(2):117-120,139
从北京市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数据中选取了48个样地对怀柔山区的油松人工林群落进行分析,得到怀柔山区油松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为82.8 m3,平均株数密度为2 083株/hm2。采用《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48个600 m2的样地分为5个群丛组,15个群丛。计算了各群丛不同层次上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蓄积、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差异比较大,油松人工林群落的组成成分比较简单。H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趋势和H相近,D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北京九龙山天然次生灌木林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九龙山处于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zzy一ISODATA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将各群丛的空间分布概括到排序的两个坐标轴上;其次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从数量上描述植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论述了该区天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湿地维管植物群落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25个主要湿地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参照《中国植被》与《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与系统,对北京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划分,共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40个群系,84个群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野外调查的40个样地数据为基础,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历山自然保护区千金榆群落分为7个群丛:Ⅰ.千金榆—山胡椒+小花溲疏—糙苏群丛(Ass. Carpinus cordata—Lindera glauca+Deutzia parviflora—Phlomis umbrosa); II.千金榆—小花溲疏—鹿药+糙苏群丛(Ass. Carpinus cordata—Deutzia parviflora—Smilacina japonica+Phlomis umbrosa);Ⅲ千金榆—六道木—舞鹤草群丛(Ass. Carpinus cordata—Abelia biflora—Maianthemum bifolium);Ⅳ千金榆—土庄绣线菊—鹿药群丛(Ass.Carpinus cordata—Spiraea pubescens—Smilacina japonica);Ⅴ千金榆—小花溲疏—淫羊藿群丛(Ass.Carpinus cordata—Deutzia parviflora—Epimedium brevicornu);Ⅵ千金榆—小花溲疏-披针苔草群丛(Ass.Carpinus cordata—Deutzia parviflora—Carex lancifolia);Ⅶ千金榆—接骨木—淫羊藿群丛(Ass.Carpinus cordata—Sambucus williamsii—Epimedium brevicornu)。千金榆群落样方的DCA排序图第一轴(横坐标)反映了千金榆群落坡向从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的变化,这说明光照与温度和水分的差异是影响出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但第二轴(纵坐标)并未反映出环境因子与群落的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