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江银耳,"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以朵大、味纯、色黄、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多、药用功效显著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50年代,通江县不断改善和创新银耳栽培技术,成为"我国人工有意识进行银耳生产的发源地"。1995年,通江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2005年4月,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视察通江,称赞"通江‘两耳一菇’,小有名气"。近年来,随着通江银耳知名度的进一步扩大和银耳产业的快速发展,通江在银耳研发、新品培育上的投入逐步增加,通  相似文献   

2.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四川通江因自然生态独特.林木资源丰富,所产通江银耳具有药食两用功效.早在明代就一枝独秀于中华大地。1995年.通江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通江银耳是我国的著名特产,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江县是艰苦边远山区国贫县,银耳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重要的特色产业,对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来讲,把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产业的优势,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人从人文、自然特征入手分析了通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规模效益差、精深加工弱;技术落后,管理缺位;品牌价值体现不足等问题。提出要通过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规模种植,推广配套技术;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品牌价值等,努力推进通江银耳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517-1522
通过将通江银耳和古田银耳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建设市场体系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政府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四川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品牌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品牌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营销传播渠道、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政府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四川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四川省通江县仿野生银耳林荫栽培模式在涪阳、陈河、草池三个乡镇试种并取得成功。林荫栽培模式是把银耳从田间种植转移到山上植被好、无污染、早阳坡的林荫下种植,耳堂采用无毒薄膜和树枝建成夹膜耳堂,充分利用大自然条件来控温、控湿、防治病虫害,确保通江银耳纯天然、有机、绿色的独特品质,并且大幅度提高了银耳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江县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银耳产业是推动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本文在考察当前通江县银耳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县银耳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并指出该县银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不高、融资困难、品牌价值体现不足以及技术和产品研发滞后等问题,提出要通过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银耳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大品牌挖掘力度等,努力推进通江县银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瓶颈"。粮食生产以农业资源为物质基础。如果过度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不仅会影响粮食生产,而且也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因此,应积极推进技术替代资源战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业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他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银耳足与人参、鹿茸、燕窝媲美,并列为"参、茸、燕、耳"四大珍品之一。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所以称为"菌中燕窝"。如果以燕窝和银耳相比,人们情愿取银耳而舍弃燕窝,因为燕窝大补,易上火。银耳却为凉补,有润燥的作用。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  相似文献   

12.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孢子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出菌丝,而后再把菌丝培养成银耳子实体。把银耳菌和耳友菌分剔接种在木村培养基上,都不会生长出银耳子实体。银耳菌和耳友菌混合接种在木材培养基上,就能生长出银耳子实体。因此银耳纯种不宜作为银耳生产中用的菌种,栽培上一定要用银耳混种。试验结果还表明银耳不是木腐菌。  相似文献   

13.
一、银耳生长条件银耳孢子萌发和定植的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40%为宜;出耳阶段,培养料含水量45%、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宜。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闷湿的环境易造成烂耳及杂菌滋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明确思想认识了解发展意义首先是宣传培训农民,使其了解银耳是我国传统名贵食用菌,是著名"山珍"之一。由于银耳具有较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因而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银耳代料栽培原料广泛,取材容易,经济效益较高,前景广阔。二是发展银耳是培养料综合循环利用,安全环保的阳光产业。银耳种植培养料可利用棉籽壳、麦麸等产品,培养料用后仍然用途广泛,可作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古田银耳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从营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分析古田银耳的资源价值。其次通过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个方面分析古田银耳休闲农业开发条件。最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菌丝生长阶段不同培养温度(20、24、28℃)下银耳菌包内生理生化及酶活性指标变化规律,明确不同温度对银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温度对银耳菌丝生长和出耳的农艺性状具有显著影响,以24℃下培养银耳菌包,在菌包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总糖、pH、还原糖、胞外蛋白)、各胞外基质降解酶分泌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蛋白酶)以及出耳品质(银耳朵型、产量)明显高于20、28℃下培养的菌包,确定了银耳菌包培养阶段最适温度为24℃,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会影响银耳菌丝对原料的利用,产量和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建平县是一个林业开发大县,多年来,建平县在发展林业生产上,特别注重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由原本单一的林业生产转型为综合开发,以林为主,综合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了林业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综合林业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林下经济产业中,立足本县实际,林粮、林草、林药、林菜、林菌等林下产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建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措施1.1开展全面调研,摸清林下经济可  相似文献   

18.
正东北高寒地区的食用菌栽培是以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黑木耳生产为其代表。这一地区菇类产品除自给自足的平菇、榆黄蘑及小规模栽培外销的猴头菇等品种外其它菇类栽培末形成规模(吉林长白山区的花菇栽培正在兴起)。经过实践探索,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好,又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冷资源利用等优势,不仅适宜黑木耳栽培还为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南菇北移"进行反季节栽培食用菌产业开发奠定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大集中、小分散"理论为指导,在治理实践中创建了陡坡地"槽带式"、缓坡地"网格式"、坡耕地"宽带式"、沟壑"全方位式"、河道"双龙"式相互连接、网络化治理体系,提高了治理措施的群体功能。同时,寓开发于治理中,建立了经济林果产业、农果结合型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型产业和农、林、牧、副综合发展型产业模式等,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大集中、小分散"理论为指导,在治理实践中创建了陡坡地"槽带式"、缓坡地"网格式"、坡耕地"宽带式"、沟壑"全方位式"、河道"双龙"式相互连接、网络化治理体系,提高了治理措施的群体功能。同时,寓开发于治理中,建立了经济林果产业、农果结合型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型产业和农、林、牧、副综合发展型产业模式等,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