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鲟鱼是目前个体最大的淡水养殖鱼品种,目前有池塘、流水水泥池、网箱养殖等多种集约化养殖方式。通过多年养殖,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养殖环境恶化、病害增多等新问题,尤其表现在苗种培育至1龄鱼种阶段,养殖成活率普遍较低,严重挫伤了养殖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自2014年以来,笔者针对鲟鱼在集约化条件下的疾病防治作了一些试验和探  相似文献   

2.
牙鲆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鲆可以在室内的水泥池进行工厂化养殖,也可以在海域中用网箱养殖,两者各有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养殖,设备投资大,养殖成本高,鱼体生长较慢,但好管理,能及早检查到疾病,容易采取治疗措施;网箱养殖则具有投资少,鱼体生长快的特点,但管理不方便,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成活率低,对疾病不能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3.
我国鲟鱼类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稀少,难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种类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生物学特性.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并且阐述了目前我国鲟鱼养殖的规模和发展前景.预计鲟鱼可能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侯海涛 《齐鲁渔业》2004,21(2):20-21
牙鲆可以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工厂化养殖,也可以在海域中用网箱养殖,两者各有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养殖,设备投资大,养殖成本高,鱼体生长较慢,但好管理,能及早发现疾病,容易采取治疗措施;网箱养殖则具有投资少,鱼体生长快的特点,但管理不方便,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成活率低,对疾病不能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鲟鱼是目前个体最大的养殖淡水鱼品种,有池塘、流水水泥池、网箱养殖等多种集约化养殖方式。江苏省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句容市仑山水库养殖基地建设于2011年,是集温室、网箱相结合的鲟鱼苗种繁育与商品鱼生产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年繁育苗种50万尾左右,年商品鱼养殖产量15万~18万尾。仑山水库属于省级中型水库,面积近4 000×667 m~2,平均水深12~15 m,水质Ⅲ类,水温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国内主要以水泥池和池塘网箱作为黄鳝的主要养殖方式。但由于农业用地的限制,水泥池养殖方式无法实现规模化,而池塘网箱一般需要设置在有水体交换的大水面,养殖管理十分不便。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实现黄鳝的规模化生产,通过试验攻关,在恒温帆布池内进行黄鳝的高密度养殖,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鲟鱼养殖方式有水泥池工厂化流水养殖、静水池塘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1静水池塘养殖1.1鱼池条件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有稳定的水位。1.2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 cm,每667 m2放养600~1 0  相似文献   

8.
正鲟鱼作为世界范围内高档的养殖品种,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天然鲟鱼资源紧缺,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进行人工养殖研究,但国内鲟鱼人工养殖起步晚,养殖模式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细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养殖系统的发展情况,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推进循环水生态池塘建设,企望找到一种节能高效的鲟鱼养殖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开展鲟鱼的养殖生产,成为各地重要的名特优养殖鱼类之一,苗种多是采用工厂化的水泥池养殖,但在高寒地区这种养殖模式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燃煤,致使养殖成本较高。本试验主要是研究高寒地区净水池塘套放小体积网箱养殖鲟鱼鱼种技术,目的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场地及条件试验地点选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池塘面积为12亩,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2.3米,底泥厚度10~15厘米,水源为地下井水,  相似文献   

10.
鲟鱼养殖仍处于粗放试养阶段,未形成规模效益。为适应市场发展,寻找养殖成本低、管理方便的养殖方式势在必行。我们采用池塘、水泥池和网箱3种方式进行鲟成鱼精养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方法试验地点在本公司所属的泉河、洋坪、干溪3个基地。池塘养殖在泉河水库坝下精养鱼池中选择4口进排水方便、池底淤泥少、池深1.5~2米鱼塘,面积分别为1000米2、1000米2、667米2、4000米2,养殖期间水温为16~30℃,每池配备1.1~3千瓦增氧机。水泥池流水养殖泉河水库坝下38口水泥池,总面积460米2,池深1~1.2米,养殖期间水温13~28℃。洋坪涌泉基地水泥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