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华北平原区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传统耕作方式使该区的农业生产不可持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保水保土的生产技术,对该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原理及保护性耕作的历史与发展,归纳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对播种、出苗、田间杂草、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的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管理比较粗放的技术。其中的一些技术还不被农民所接受。因此有必要总结出主要的操作要点,以做好公司基地免耕播种的示范,助于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近年来,公司在秋季小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春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采用少、免耕技术,地表有覆盖物,肥料一般不能通过翻耕、旋耕等方式与土壤混合,传统施肥模式不适用于保护性耕作。为解决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施肥量不足、施肥模式单一、秸秆覆盖量少等问题,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确定施肥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耕作方式,包括翻耕、留茬免耕、整秆覆盖免耕,副处理为施肥模式,P、K肥随播种一次完成,尿素追施,一次追施、二次追施为副处理,进行保护性耕作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一定的情况下,目标产量实现与耕作覆盖方式、施肥模式有密切关系。耕作方式与施肥方法最优组合为—A3B2(整秆覆盖免耕2次追肥),经济效益最高,对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施肥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耕种手段,具有减少扬尘、蓄水保墒、抗旱节水、促进有机质增长、提高单产、节本增效等多种功效。2015—2018年分别在朝阳市设置25个示范区,面积达到197.5 hm2。4年来通过对示范区春季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秋季测产等环节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总结分析,得出适合朝阳地区保护性耕作的最佳模式,总结出主要的技术路线,为大面积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及核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青海省互助县农机推广站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保护性耕作实施项目,共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面积6116.7公顷。现将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核心技术介绍如下: 一、实施效果 1.降低作业成本。传统的耕作方式需要4道作业工序:秋翻埋茬→春耕→耙、耱→播种,而保护性耕作只需1道工序,可节约生产成本225~375元/公顷。  相似文献   

6.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研究了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群体平均产量为8467.54kg/hm2,比常规耕作增产3.0%,且在总肥料为509.7kg/hm2时,最有利于增产;保护性耕作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小于常规耕作,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高的负相关造成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水稻保护性耕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玉姐 《科学种养》2010,(12):58-59
<正>免耕机播冬小麦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因为播种质量关系到出苗率和分蘖率,直接影响到穗数和产量。在大量甚至全量秸秆和残茬覆盖的条件下,实施免耕机播,要保证质量,确实难度很大。我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化技术员,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保证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沙尘暴和土壤培肥等优点,是不同于传统的精耕细耙后播种的一种新型的播种模式。本文对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在南疆地区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保护性耕作是现代耕作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丘陵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将其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传统耕作为主,保护性耕作为辅(1949~1977年);第二阶段: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作并重(1978~2000年);第三阶段:保...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稳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华北地区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播量、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小麦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小麦3年均表现为减产,减产幅度8.3%~25.0%;而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播期,增加播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  相似文献   

11.
免耕条件下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及其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差异很大,研究与其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方式对提高免耕播种质量及其增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半湿润区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3种机具播种方式(机具+行距)和3个播量水平对冬小麦播种质量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机具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小宽窄行机具播种方式播种质量最优,表现为基本苗、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最高,产量比其它两种机具播种方式(大宽窄行和宽行宽带播种方式)分别增产29.6%和25.8%(2010年~2012年),主要是穗数的提高(30.2%和36.2%)。播量与机具播种方式存在显著交互效应,增加播量是弥补免耕播种出苗率低的重要栽培措施。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小宽窄行机具播种方式与增加20%播量组合最优,可作为该区域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东北松辽平原中部黑土地区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中,站秆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免中耕,集中表层施化肥,4个环节技术要点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研究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括总结了近70年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状况,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特性、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的研究动态,评述了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的保护性耕作研究应该重视机具配套、适地适法、杂草防除,并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应用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特性的变化和产量效应,建立适合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在河北省的区域适应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河北省不同地区影响持续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防治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田保护性耕作几大技术体系.河北省北部一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应以防治土壤沙化退化为主;丘陵、坡地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河北中南部平原两熟制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作业质量评价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各种玉米免耕作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测试验证,确定了在特殊作业条件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的检测、验收方法。制定了一套规范、合理和切合实际的玉米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指标体系,从而为我国玉米免耕覆盖播种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已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因为其抗旱和改善土壤物理条件的作用已在实践范围内得到证明。从大豆少、免耕以及桔秆覆盖角度,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43-147
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养分高,是全球最优质的土壤资源之一,更是国家的宝贵战略资源。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黑土区土壤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黑土肥力下降、黑土层变薄等相关问题,需要全面推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方法。运用数据分析法,参考文献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基本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农户对黑土地保护耕作方式认知程度偏低、技术运用不规范、技术种类和机具数量偏少、缺少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提议从提高农户认知程度、建立大面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提升政府扶持力度、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和装备供给提供专项资金、建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等方面建设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刘秀英 《种子科技》2022,(8):130-132
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不同,小麦的耕种体系也不同,需要勘测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土壤酸碱度,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种。所谓机械化就是将机械引入小麦生产中,从翻地到犁地、从播种到病虫害防治,从丰收到后期恢复都由机械代替人工。机械化不仅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合理把控播种时间和收获时间。机械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利用机械化可将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为肥沃的庄稼地,为种植业提供基础支撑。所谓保护性就是适度开垦、改良土壤。保护性耕种手段主要研究如何在干旱荒芜的土壤中播种小麦,通过植物根部特有的固氮功能,留住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防止营养物质随水分等流失。文章分析了在干旱土地开展机械化耕种的方式,保护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最终达到双赢目的;总结了机械化生产现存的弊端;提出了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舞阳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情况,探索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措施和工艺路线,并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达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出发,总结了达州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三种技术模式,分析了技术特点、社会经济效益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优点的宣传、研究对小型农机具的应用鼓励政策、建立长效支持政策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