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正>秋季牧草旺盛,温度适宜,是提高奶产量和恢复奶牛体质的最佳季节。同时,秋季奶牛发情周期短,持续时间长,体况上佳,也是配种和提高繁殖率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奶牛散养户抓住秋季有利时机,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繁殖育种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奶产量和繁殖率。一、加强饲养管理1.多喂青绿、多汁饲料。秋季盛产青绿、多汁饲料,到处都可以采集到优质廉价的饲料。青绿饲料是指水分  相似文献   

2.
1干奶期奶牛的饲养管理1.1干奶的判断奶牛干奶一般有3种情况:自然干奶、人工强制干奶和无法干奶。自然干奶的奶牛,分娩间隔适当,多为低产奶牛,因配种受胎推迟,产奶期长达1年半而自然停止。进入干奶期较困难的奶牛多是高产奶牛,须尽力为其创造干奶条件,干奶的条件:(1)胎龄8个月;  相似文献   

3.
奶牛耐寒不耐热,最适宜的生产温度是10~16℃。6月份以后,随着天气逐渐炎热,环境温度升高,奶牛易产生热应激。当温度超过25℃时,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对产奶不利;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产奶量明显下降,减产3%~20%。在热应激情况下,奶牛的生理状况、采食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我国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随季节的变化情况,采集北京、滁州、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西安地区奶牛场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日龄,50~90 d)春季和夏季的奶样和血样,并对产奶量、乳蛋白、乳脂肪、乳总固形物、乳糖等泌乳指标,以及血液中的β-羟丁酸(β-HA)、非酯化脂肪酸(NEFA)、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利用SAS 8.1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指标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1),乳脂受到了季节变化的极显著影响(P<0.01),牛场和季节的互作效应对于奶牛泌乳性能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血液指标中,除CHOL外的所有指标受到了牛场差异的影响(P<0.01),而大部分指标(除ALP、AST外)随季节变化有显著的差异(P<0.05),季节和牛场对NEFA等7种血液指标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表明牛奶中的乳脂以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但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指标和血液中的NEFA、ALB、BUN等生化指标随季节转换的变化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奶牛不同于肉牛越肥胖越好,饲养奶牛的主要目的是产奶,只有合适的膘情才有利于奶牛发挥产奶性能。奶牛膘情一般要求适中,过瘦表明奶  相似文献   

6.
对农六师一三团五连奶牛场160头荷斯坦奶牛产犊季节、胎次、产犊间隔、初配年龄等繁殖指标及产奶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奶牛3胎产奶量最高,5胎最低,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不符;奶牛初配年龄在16月龄时,头胎产奶量最高,建议青年母牛在16月龄配种;秋季产犊奶牛产奶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可通过调整产犊季节来提高产奶量;产犊间隔与荷斯坦奶牛繁殖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加强繁殖管理,尽可能缩短世代间隔,增加终生产犊数及产奶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热性杀菌技术降低原奶微生物总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原料奶生产过程中仍未普及HACCP,从而造成微生物含量有明显超标现象,为此需采取新技术对原料乳进行杀菌,从而降低细菌总数。主要探讨非热性杀菌技术在生产原料奶中的应用前景,阐述非热性杀菌技术的机理和作用。结果得出,原料乳生产过程中,将杀菌技术与奶牛饲养管理相结合,会有效降低原料奶的微生物总数。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北方地区进入5月份以后气温骤升,5月中下旬已超过30℃,特别是正午时分太阳直射下的奶牛运动场地表温度超过40℃,奶牛很容易因气候炎热发生热应激。一旦发生热应激反应,奶牛轻则食欲下降、产奶量减低,重则可由日射病引发中暑而死亡。本文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如何减少热应激造成的损失谈谈看法,供广大同行和奶农参考。1.搞好绿化工作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规模奶牛场,都可以向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申请环园环庄林建项目,如果获批即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养牛业已从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特别是集约化奶牛场或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周而复始地妊娠、产犊、产乳、干奶、配种和疾病诊疗,并伴随着青年母牛不断进入生产角色和对牛只的主动淘汰,使得对牛群结构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为发挥牛群的整体生产潜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及时准确地收集、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支持农户奶牛生产发展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土地使用,技术服务,畜产品市场建设等。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山东两省区奶农饲养奶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获得的分析,研究了畜牧业政策对奶农生产和行为的影响, 从一个方面反应了中国畜牧业政策对农户饲养奶牛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饲料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60%左右,只有重视和改善营养管理,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合理的营养有利于奶牛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日粮是牛奶的物质基础,合理的日粮配合有助于原料奶生产数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奶牛高、中、低产奶量的泌乳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低产奶牛产奶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低产奶牛泌乳高峰持续期一般较短。在生产上,可将奶牛泌乳高峰月提前.以延长奶牛泌乳高峰期的持续时间,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3.
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接产助产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北方地区新建了很多规模奶牛场。然而,奶牛数量虽快速增加,但与之配套的饲养管理技术却跟不上发展的需求:笔者下乡时经常看到规模奶牛场的母牛在牛棚内或运动场上生产;还常看到奶牛场主带着饲养员在运动场上给奶牛接产或助产;也常看到奶牛场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技术在接产和助产时野蛮操作,致使母牛和胎儿双双死亡。本文就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的接产、助产工作谈些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农区奶牛遗传改良与DHI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西北五省农区的奶牛养殖现状,收集有关遗传改良和生产性能数据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讨论了西北农区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中现存问题,认为奶牛DHI测定体系对奶牛养殖的生产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今后发展与完善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和DHI测定体系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快西北五省农区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奶产业形势喜人,发展内涵发生大的变化2004年,宁夏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区奶牛存栏量达到了17万头以上,比上年增加4.1万头,增长32%;鲜奶产量达到46万t,比上年增加7.3万t,增长19%;乳品加工企业增加到24家。发展奶产业已成为宁夏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之一。宁夏奶产业发展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银川、吴忠奶产业带逐步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局面。银川、吴忠地区奶牛存栏量和产奶量分别占到全区总量的95.3%和95.5…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这就要求养殖户饲养高产优质的奶牛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水平与犊牛期的生长发育指标成正相关,足见养好犊牛至关重要。在此笔者将多年的奶犊牛培育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一、初生期的护理1.清除黏液犊牛出生后,首先清除口鼻内的黏液,确保呼吸顺畅。如果犊牛无呼吸,可将其倒提几秒钟控出口鼻内黏  相似文献   

17.
顾敏 《科学种养》2012,(10):38-39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面对高产奶牛大量泌乳造成的日趋严重的营养负平衡,一些奶农只是一味地加喂精饲料,而大量饲喂精饲料又给奶牛消化器官和肾脏带来很大负担,易引起瘤胃酸中毒、多种代谢病、生殖病和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奶牛养殖正处于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重要阶段。但在奶牛养殖发展更具现代化、规模化的同时,"奶荒""奶剩"甚至倒奶杀牛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洋牛奶"对我国奶产品市场的冲击,导致部分养殖场(户)对奶牛养殖失去信心,如何在奶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升奶牛的养殖效益呢?1.适时淘汰低产奶牛,培育高产牛群当前许多奶牛养殖场(户)饲养的奶牛是从外地零  相似文献   

19.
程昌键 《茶业通报》1995,17(1):14-15
夏茶喷施稀土浓度的试验程昌键(重庆市万盛区农业局)稀土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能促芽早发、壮苗、提高产量、改进品质,近年已开始在茶叶生产上得到试验和推广应用,并有过一些报道,但在炎热的夏茶季节如何选择最佳的稀土浓度进行喷施尚无定论。重庆地区夏季高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福利待遇也被各大规模奶牛场提上正常议事日程。奶牛场通过改善奶牛的居住环境与舒适度、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来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可以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利用年限,让奶牛更健康,寿命更长。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比较适宜奶牛养殖,但也存在夏季伏天气候炎热、冬季三九天气候严寒的恶劣天气,很容易造成奶牛热应激和冷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