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糜子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白面、玉米面和高粱面,是制糖、酿酒的好原料。糜子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三大特性,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成熟早,是开辟新荒地的先锋作物。糜子是陕甘宁边区的传统粮食作物之一,有生育期长的正茬中晚熟糜子,也有生育期短适宜于复种的小日月糜子。例如甘肃省庆阳北部山区以种植正茬糜子为主,中南部地区以夏播复种糜子为主。  相似文献   

2.
糜子也称为稞、黍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后北方称为黄米。糜子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生育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灾后补救作物,更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是贫瘠土地上的稳产和抗灾作物。由于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因此是北方冬季腊八粥、黏豆包、年糕和切糕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糜子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1,(9)
以20份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糜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其抗旱性。结果表明,20份糜子材料萌发期抗旱性间存在差异;干旱胁迫下,20份糜子材料幼苗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株高和根长均低于对照(除TL和ML外);幼苗地下部生长速度快于地上部的;RWC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在不同材料间存在差异;叶片内MDA和Pro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增加量在不同材料间有差异,但XY和TG叶片内MDA含量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依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夏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干旱年份为55.9%~63.8%,丰水年份为84.1%~86.4%;秋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干旱年份为67.7%~79.0%,丰水年份为92.1%~95.1%。水分生态适应性因作物类型和降水条件而存在差异,秋熟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夏熟作物,丰水年份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干旱年份。旱地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谷子>马铃薯>糜子>胡麻>豌豆>春小麦。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旱区种植制度决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糜子SAMS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干旱复水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糜子抗旱节水研究中获得的一个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同源性较高的EST序列为基础, 采用RT-PCR技术从糜子中分离到一个SAM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mSAMS), 全长1 293 bp, 编码396个氨基酸, 具有SAMS典型的N端结构域、中间结构域及C端结构域。糜子、马铃薯、拟南芥、甜菜、大麦、荔枝、番茄和水稻8种植物SAMS的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分析表明, 不同植物的SAMS的氨基酸相似程度非常高(92%~97%), 其中糜子与水稻的相似性最高(97%), 说明SAMS基因在植物进化中非常保守。PmSAMS基因在糜子幼苗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半定量RT-PCR表达模式分析表明, 在干旱早期(土壤含水量36%)诱导该基因大量表达, 而干旱程度更严重时(土壤含水量为24%)其表达受到严重抑制, 表达量比对照还低; 严重干旱后复水2 h, 其表达量增强至干旱早期的表达量, 而复水6 h后表达量降低至对照(干旱处理前)水平。可见, PmSAMS基因的表达涉及糜子响应干旱胁迫及干旱后复水过程, 可能是糜子抗旱节水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于农作物抗旱节水性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的方法,以6个糜子品种(农-021;农-034;农-092;品-011;品-029;品-076)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糜子根系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糜子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重、根重、总根长、根活力及根系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不同品种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明显不同。中度干旱胁迫下,上述指标最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3.39%、18.33%、8.11%、9.99%、20.92%、10.18%、32.83%;而最大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2.67%、38.22%、24.15%、28.87%、41.07%、28.89%、44.97%。同一含水量条件下不同供试品种间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及同一糜子品种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根系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根重、总根长、根活力、Pro含量及根系SOD活性变化在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糜子品种的抗旱性强弱,可作为糜子苗期鉴定抗逆性强弱筛选的生理指标。在供试的6个品种中,农-021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糜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虽属小宗作物,但作为救灾和水土保持的优良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糜子产业和栽培的现状,提出促进糜子产业发展的思路,为发挥糜子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糜子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稳定和发展糜子生产,扶持和巩固糜子产业,形成农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科学体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安全、饲料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行板电场,研究不同电场处理条件对糜子种子萌发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糜子种子发芽率下降,胚根长与胚芽长显著下降,胚根质量与胚芽质量显著上升.而经过电场处理后的糜子种子在干旱胁迫下发芽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胚根长与胚芽长下降趋势减缓,同时胚根质量与胚芽质量相对胁迫对照组有所增加.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电场处理糜子种子可以增强种子对干旱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可以选用一些抗旱、耐旱作物,在早年可以发挥作物本身抗旱性强的优势,而表现增产。土壤条件较好的中产旱地选用抗旱耐肥品种,干旱年份以肥补水,降低水耗,丰水年份水肥并用,更能发挥出增产潜力,如谷子、糜子、高粱、薯类等,需水量少或生育期短的作物。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用方式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和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对干旱条件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浓度对萝卜、玉米和糜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作物出苗率并改善幼苗生长状况,但其效果因施用方式不同,差异较大。对萝卜而言,5cm施用深度下,沟施时对应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提高25.3~44.0个百分点,混施在浓度小于1.00%时,皆能提高出苗率,但提高幅度明显低于沟施;10cm施用深度下,混施时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左右,而沟施则不明显。对于玉米和糜子,混施浓度低于0.30%时,玉米出苗率提高5~7倍,糜子出苗率提高2~4倍。从幼苗生长看,萝卜在试验最低浓度0.10%,玉米和糜子在0.10%~0.30%,各处理株高明显优于对照。总体上保水剂和土壤混施优于沟施,施用深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在不同施用方式下不一致,这种差异与保水剂和土壤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糜子是盐池县的优势特色小杂粮作物,年种植面积5000hm~2,盐池糜子2013年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盐池糜子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包装标识等相关内容。1地域范围盐池糜子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盐池县麻黄山、大水坑、惠安堡等8个乡镇96个行政村组。保护范围位于106°33′~107°47′E,37°04′~38°10′N,南北  相似文献   

13.
正高粱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单产位居世界高粱主产国的首位。高粱起源于热带地区,因此,具有喜温、喜光特性,生育期所需的温度高于玉米,并需要充足的光照。高粱具有高度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虽然高粱的耐盐性不及甜菜、向日葵、糜子等作物,但历来都是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高粱根系非常发达,纵向扎得深,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草食蚕,又名地溜子,是甘肃庆城县传统的腌制蔬菜。根系较浅,根长不超过10厘米,株高50厘米,萌蘖性强,短日照作物,不耐高温和严寒,较耐阴,不耐干旱,喜在湿润处生长。草食蚕适合与地膜覆盖玉米间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立体种植模式,利用其光效一阳一阴、植株一高一矮、根系一深一浅、经济收获对象一上一下的互补特性,达到高产高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近年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不同木薯品种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作为一种重要的亚热带粮食/能源作物,备受重视。为了探索水分胁迫对不同木薯品种的影响,对3个木薯栽培品种进行了不同梯度的干旱处理,利用相关及判别分析方法研究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与木薯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不同木薯品种Fv/Fm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测试品种中SC124降低幅度最大,SC5变化最小;ABA含量则有所增强,变化幅度因供试品种而异,SC124变化最为显著,SC5增强幅度最小。本次测试的木薯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显示,SC5相对较耐干旱,SC124相对不耐干旱。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宁南山区旱地糜子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旨在探索适宜宁南山区旱地糜子生产的有效栽培措施,为糜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连续2年通过3种覆膜种植方式(膜上、膜侧及起垄覆膜),以未覆膜的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分析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旱地糜子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提高了糜子的株高和生物量,生育期明显缩短,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其他处理,产量显著提高。覆膜种植明显改善了0~40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及有机碳含量,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变低;覆膜种植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起垄覆膜种植对土壤整体肥力的改善效果最明显。起垄覆膜种植方式可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是适合宁南干旱半干旱区糜子生产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10 年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田间试验观测,从细胞微观、单株作物、站点尺度较好地研究了干旱对农作物干物质合成、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差异。干旱明显降低了作物气孔导度,影响了ATP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在部分作物生长前期,干旱会适当地增加干物质向根部的分配比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在大部分作物生长中后期,干旱将直接影响作物地上生物量合成,降低作物产量。但是,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域性研究稍显不足。干旱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地区农作物品种复杂。单一站点田间试验观测不能反映干旱的区域性影响,且在大范围下开展多站点田间实时观测耗时费力。遥感可以实现干旱影响的大范围监测,但却不足以反映干旱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差异。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田间试验观测构建的作物生长模型能有效克服田间试验的时空局限性,且通过不同的作物模型或参数设置,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差异,成为开展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陇糜10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分别通过了甘肃省糜子品种认定和国家糜子品种鉴定(甘肃省认定编号:甘认糜2012001;国家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2018)。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适种范围广,适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达拉特旗、陕西定边、宁夏固原和盐池、甘肃平凉和会宁、河北张家口等地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1选育方法和选育过程该品种是以8115-3-2(庄浪黄糜和丰双-4杂  相似文献   

19.
20份山西糜子种质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山西省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抗旱性,对全生育期进行抗旱鉴定,测定不同处理下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穗重、穗粒重、株草重、主茎节数、千粒重、有效穗9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穗重和株草重2个指标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变异系数减小最大;农家种黄糜子抗旱性最强(D=0.87),综合抗旱D值与产量隶属函数值存在显著相关(r=0.5159,P<0.05);穗重和株草重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寒地玉米覆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属于高纬度、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作物生育期间常遭干旱和低温的威胁;干旱和低温成了本省农业生产上的两大限制因素。为了抗御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两大限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克服春季干旱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延长作物生长周期,确保晚熟玉米品种正常成熟,是半干旱地区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