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用撒油沙法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等小害虫,是过去推广使用过的土办法,而今仍可应用。此法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并有以下好处:一是成本低,每亩只需几元钱,比用农药要低一倍多;二是无药害,能保护稻飞虱、稻叶蝉的  相似文献   

2.
<正>稻叶蝉,是危害水稻的叶蝉类昆虫的统称,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各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较重,同稻飞虱相似,除直接取食危害外,还传播水稻病毒病,后者的危害常超过直接吸食。国内常见的稻田叶蝉有10多种,以黑尾叶蝉发生最普遍。广东、广西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则以二点黑尾叶蝉或二条黑尾叶蝉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氮肥对田间稻飞虱和稻叶蝉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密度和种群动态的影响,在田间设立0、90、150和210 kg ha-1四个氮肥水平,研究田间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二点叶蝉以及捕食性天敌拟水狼蛛、驼背额角蛛、食虫沟瘤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平均密度和种群密度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210 kg ha-1氮肥水平下,稻田白背飞虱、灰飞虱及稻飞虱(三种飞虱之和)的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0、90和150 kg ha-1稻田。0、90、150和210 kg ha-1氮肥稻田间,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和稻叶蝉(三种叶蝉之和)以及拟水狼蛛、驼背额角蛛、食虫沟瘤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平均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氮肥施用量田间稻飞虱与稻叶蝉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密度的时间动态走势基本一致。表明高水平的氮肥施用会显著促进田间稻飞虱种群密度增多,但对稻叶蝉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密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1月26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植保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兆普教授主持的湖南稻飞虱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该项研究针对湖南稻飞虱常年为害严重的问题,采用HYSPLIT轨迹分析等方法,探明了稻飞虱的虫源地,并利用异地预测技术,准确掌握了本省稻飞虱的迁入高峰期、田间发生危害时  相似文献   

5.
吉丁虫,又称爆皮虫,是鞘翅目吉丁甲科昆虫的总称.成虫颜色有绿色、蓝色、紫色、红色、古铜色等,一般体表具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幼虫钻蛀林木、果树的枝干或根部危害,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寄主种类多、危害普遍等特点,是重要的林(果)业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用药量大,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成本高,天敌自然控制失衡,造成...  相似文献   

6.
豇豆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品种之一,又被称为长豆角,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豇豆的需求,应选择科学的豇豆栽培技术,保证豇豆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主要从豇豆品种的选择、选地和整地、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豇豆栽培技术,以期为豇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黄守瓜通常指黄守瓜黄足亚种,别名守瓜、黄虫、黄萤等,属鞘翅目叶甲科,喜食菜瓜、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等葫芦科栽培作物,也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蔬菜。是瓜类苗期毁灭性害虫。成、幼虫均能危害,成虫以危害瓜叶、花、幼果为主,幼虫以危害瓜根为主。一、为害特点成虫取食幼苗、叶和嫩茎,使成圆形或半圆形缺刻,严重时叶肉吃光,并咬断瓜苗,造成死苗。也食害花和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瓜根,导致  相似文献   

8.
<正>蚜虫俗称蛐虫。蚜虫的种类非常多,有桃蚜、棉蚜、瓜蚜、萝卜蚜等40多种。几乎能以所有的蔬菜作物为寄主植物,但主要是瓜类、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从上半年3月份起,随着气温的回升,蚜虫开始为害作物,并于4月中旬至6月份上中旬达到高峰,下半年蚜虫的为害高峰为8月下旬至11月上旬。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以成虫或若虫群聚在叶片背面,或在嫩茎、嫩梢等生长点、花器上刺吸汁液为害。苗期被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缩、畸形、直至枯死;成株期被害,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导致植  相似文献   

9.
<正>红蜘蛛,俗称红蛐蛐虱子。属多食性害螨,以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为主要寄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年发生18~20代,各代常重叠发生。4月中下旬开始为害大棚内的茄果类、瓜类蔬菜,初发生时有一个点片阶段,后向四周扩散。同一作物上,叶片越老受害越重,即先侵害老叶,再向上蔓延侵害新叶。成、若螨借助爬行或吐丝下垂扩散为害,高温低湿有利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逯森林 《种子科技》2019,(12):102-102,106
油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其病虫害问题是近年来日趋严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桃可能遇到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并且探究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总结了4个方面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油桃的病虫害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灰霉病是蔬菜主要病害之一,可为害番茄、茄子、青椒,也可为害黄瓜、菜豆、莴笋、莴苣、芹菜和草莓等作物。一、症状识别花、果、叶、茎均可感病。叶片发病,多由小叶顶部开始,沿支脉之间成楔形(或V字形)发展,由外及里,初为水渍状,病斑展开后呈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界限分明。果实发病,青果由残留的花瓣、柱头或花托受侵染发病,分别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斑沿花托周围逐渐蔓延至果面,致整个果面呈灰白色,上  相似文献   

12.
熊飞 《科学种养》2010,(9):30-30
<正>近几年,食用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海南的毒豇豆、广西的毒白菜及不久前青岛发生的毒韭菜事件等,一度造成个别蔬菜滞销,消费者谈菜色变。韭菜有毒的原因是其有机磷含量超标,人食用后会出现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造成韭菜有机磷含量超标的原因是为了防治一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害虫——韭蛆。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应该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保证水稻不被污染,提高水稻质量,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陈云 《种子科技》2023,(22):94-96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但同时也易受病虫害侵袭。介绍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墒情、草药防治等土壤管理技术,选用优质种子、严格控制温度、合理浇水等育苗技术,合理密植、布局合理、控制灌水量等田间管理技术,基于生态防治、综合防治、合理施用农药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关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白蜡树干通直,树形端正,冠姿优美,枝繁叶茂,夏叶翠绿,秋叶橙黄,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盐碱,已成为城乡绿化植物中重要的行道树、绿地景观乔木树种和固沙树种。近几年来,随着栽植量的增加,白蜡树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导致树体长势差、观赏性及生态价值下降。现将白蜡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病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1.叶部病害①发生规律。白蜡褐斑病主要危害白蜡叶片,早春发病重,导致叶片变黄、变小、早落,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逐渐成熟.水稻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在大部分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高产栽培技术,再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使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基于此,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高艳卫 《种子科技》2023,(18):109-111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决定着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蔬菜作为人类必需的副食品,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控中。文章主要针对我国蔬菜的主要病虫害以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合理规避自然和生态问题,提升我国蔬菜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重金属超标、农药超标等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发展的痛点,也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最大的“拦路虎”。百部种植容易遭受根腐病、线虫病等病虫害危害。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的化肥、农药及土壤本身存在重金属超标等,导致其种植的百部产品重金属超标。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种植百部为例,总结探讨百部人工种植技术、百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土壤重金属超标绿色防控技术,为控制百部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玉米病害与虫害发生特点出发,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英 《种子世界》2021,(12):0051-0053
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性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为了做好各类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控国家,加强对小麦种植结构的有效调控,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如何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就成为很多农技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衡量的问题。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品质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就需要我们结合当前小麦的种植现状,积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控,掌握各类病虫害的流行特征,将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应用其中,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药物残留,保证小麦能够健康生长发育,为绿色高产奠定坚实基础。本次研究从小麦高产栽培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两个方面论述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希望对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