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圣  张必龙 《种子科技》2005,23(6):318-3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子是基础的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因此种子质量应引起整个农业行业的重视.近年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如何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杂交水稻种子质量而言,近年已呈下降趋势.笔者从事多年的种子管理工作,现就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农业基础地位薄弱,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资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比较脆弱,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严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虽然近几年农业抗灾能力大大的提高,但造成减产的问题经常出现,特别是一旦发生不可抗拒的大灾造成更大幅度的减产时,如果缺乏备荒种子的供应,必将会影响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而出现粮食的供应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国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对社会安定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文章论述了农业植保技术的基本概念,描述了提高其技术的要点,分析了农业植保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小有成就,但是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效率较低,所以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以推广和应用玉米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论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霞银 《种子科技》2008,26(6):11-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体制不完善、整体水平不高、农业研发资金供给不足、创新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谢瑞礼 《种子世界》2005,(11):10-10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占诸多要素总和中的30%以上。当前,全国各地均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种子作为农业的基础,实现种子标准化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实践认为,目前种子标准化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与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7.
王洪铎 《种子科技》2023,(18):136-138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此,农业相关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运用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敬 《种子科技》2020,(3):115-115,11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就玉米种植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玉米种植中新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依靠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症结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由于特殊国情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得更为尖锐,解决起来难度更大。深入探索“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乃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15-315
从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农业信息网络发展及应用现状、农业信息系统在中国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及基本评价等方面,对中国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在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农业信息系统发展热点的基础上,就中国国情下农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做了初步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散的小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因此,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十分必要。农业合作组织掌握市场信息充分,有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因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我国“入世”之后,农业合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关注和推动我国农业合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是一个极具有价值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南贵昆区域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策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和创新,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其发展的好坏,是推动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从龙头企业的涵义谈起,分析了新疆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龙头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休闲农业是中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更好的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以天水麦积区为例,对其休闲农业的特色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立足麦积区区域经济与地方厚重历史文化的实情,结合当前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以整合该区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禀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指出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要从当地的实情和特点出发,发展措施要以积极配合和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准,发展思路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精准农业是以信息为基础,利用传感器及现代先进的监测技术,完整、准确、及时的了解土地和作物的详细数据,结合精确时空统计分析,及时迅速的做出决策的一种农业管理系统。在介绍精准农业的内涵及其基本技术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现今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缺乏;(2)适用精准农业上的专用品种及肥料的开发滞后;(3)由于其他方面的制约,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并由此指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精准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为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大型国营农场和小型农户,即抓一大一小,大小并举,特别要主要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模式”,并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梳理基础上,分析遥感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和不足,提出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为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文献、政策进行整理及归纳分析,并结合国内外进展的对比,从中国农业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水平、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技术支撑下,国内对农业遥感技术需求是迫切的,农业遥感技术应用也比较广泛;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趋势呈现基础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特点。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需要突出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普适性,加强国家宏观统筹,进一步提高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农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原平市的农业基本情况出发,从规划理念、规划战略、规划原则、规划定位、规划总体目标以及产业选择和布局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思路和布局。通过对原平市的农业环境资源的分析,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原平市“一带、两翼、一心、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从而建成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市,打造成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先行试点中的农业发展典型县,建成山西省重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面向忻州市域、辐射华北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农民社会意识形态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波  辛斌  盛红勇  曹乐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459-459
中国作为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经济和政权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虽然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羁绊着中国前行的脚步,但基于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中国农民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因此,它将先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探究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特点、及转变的原因,得出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结论;然后将对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民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概括性分析;最后将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教育观念、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意识四方面的演变过程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