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线鲃为中国特产的鲤科鱼类,过去记载仅分布于云南,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著称,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现知该属鱼分布区已扩大到滇、桂、黔3省区,种类已增至几十种,但仍以云南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金线鲃中有许多种独具特色,形态特别,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珍稀淡水观赏土著鱼资源开发利用。本文简要介绍5种云南珍稀观赏金线鲃。1犀角金线鲃[1,2]S inocyclocheilus rh inocerousL i et T ao(1994)犀角金线鲃是一种极为珍稀的观赏鱼资源。头呈鸭嘴形,眼退化变小变盲,鼻孔前移到吻端。口须发达,头后生有一个向前的骨质长角。体表裸露,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分布于滇桂黔三省区的18种金线的体鳞覆盖程度、侧线鳞(孔)数、体鳞大小、侧线鳞与体鳞比较、体鳞辐射沟数和辐射沟的分布等七个性状作了比较研究,证明体鳞特征可作为金线肥鱼类属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文中对金线鱼类体鳞进化趋势作了补步探讨,证明作者将侧线鳞与体鳞一致的金线并入近金线属是合理的。此外,由鳞片结构证明无眼金线鱼与麦田河金线亲缘上较相近,可能由共同祖先分化而成。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鱼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历年工作基础上又经过三年多的专题研究总结,查明云南现有金线17种(其中金线属16种、近金线属1种),分布于东径102°10'-104°30'。北纬23°15'-26°30'间的7地州20余市县,包括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条水系,以南盘江水系最多共16种(金线 属15种,近金线 属1种),文中对云南金线 的伴生鱼类,地理分布,物种分化和起源以及金线 对环境的适应等作了初步探讨。本项目研究中发现金线 新种5个,已先期发表3个,审定待刊1个。发现伴生鱼类云南鳅新种3个,分写成两篇论文已审定待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云南特产的大头金线鲃的营养成份,共测出氨基酸17种,组成全面且含量高,特别是人体必须氨基酸测出7种,微量元素测出9种,除Ca、P、Fe含量丰富外,Mg、Zn、Se也有一定含量,与牛蛙等比较,结果证明两种金线为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特产鱼类。  相似文献   

5.
<正>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是该国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成龄体重可达3~6kg,是当地名贵品种之一。我省于2009年引进试养,2014年我们开始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经过4年的繁育实践,基本解决了规模化人工繁育的技术。主要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7.
大鳞鲃鱼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析了大鳞鲃鱼的肝、肾、眼3种组织中的醋酶(EST)、淀粉酶(AMY)、乳脱酸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4种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种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肝脏酶活性最高,具有所有酶带。  相似文献   

8.
<正>大鳞鲃又被称为淡水银鳕鱼、淡水鳕鱼,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属于广温性鱼类,是该国的名贵鱼类。在进入中国后,因其具有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耐盐碱的优良特性,引起了养殖户的关注。大鳞鲃初次养殖主要在北方地区,在广东地区鲜有养殖,但由于其养殖技术比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析了大鳞鲃鱼的肝、肾、眼3种组织中的醋酶(EST)、淀粉酶(AMY)、乳脱酸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4种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种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肝脏酶活性最高,具有所有酶带。  相似文献   

10.
  锋等 《科学养鱼》2014,(4):10-11
<正>曲靖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qujingensis),又名金线鱼、油鱼,其分类地位为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金线鲃仅分布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质部分地区,云南多见的名贵鱼类,种类多,有滇池金线鲃、尖头金线鲃、易门金线鲃等。本课题组于2007年开始搜集金线鲃,开展仿生态养殖,进行人工驯化。2010年开始人工繁殖试验,2011年取得成  相似文献   

11.
<正>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2003年首次引入我国。经北方池塘养殖,为广温性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蛋白质含量达到20.27%。经测量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72.22%,生长发育温度在0~30℃,适宜水温13~28℃,大鳞鲃喜食人工配合饵料,具有集群性好、易驯化、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为了推广这一名优品种,2012年鹿泉市滹沱河顺才特种鱼良种场开始引进3cm鱼种进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光唇鱼和滇池金线鲃均是地方土著品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云南特有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为开展云南光唇鱼和滇池金线鲃的推广养殖,2018年1-7月,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寻甸县曾美仙特种鱼养鱼场开展了流水池塘混养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池塘情况:养殖基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混合催产剂对曲靖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单独使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鲤鱼脑垂体(PG)+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混合催产剂均失败。  相似文献   

14.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1904),又名小洞鱼,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营半洞穴生活,是滇池流域的特有种,分布于滇池及其流域所在河流、溶洞、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观察和测定可数可量性状的方法对30尾样品鱼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大鳞鲃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肝脏、肾脏和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E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鳞鲃的主要形态特征为体呈梭形,头部较小,体修长,口亚下位,具有吻须和颌须各一对。身体被覆发光的鳞片,鱼体背部呈银灰色,腹部银白色。鳍式为背鳍D.Ⅲ-7~8、胸鳍P.Ⅰ-16~18、腹鳍V.Ⅱ-8、臀鳍A.Ⅲ-5和尾鳍C. 22-28;侧线鳞数64-74、侧线上鳞数12~14、侧线下鳞数10~11;下咽齿齿式为2·3·5/5·3·2;脊椎骨数为46~49。大鳞鲃的LDH、MDH和EST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与组织行使其生理功能有关,肝脏组织3种同工酶表达活性最强,肾脏组织3种同工酶的表达活性较强,可能与肾脏具有调节渗透压功能有关。[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2(4):27-35]  相似文献   

16.
<正>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主要分布于西亚的里海和咸海水域,是当地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于2003年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首次引入我国,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耐盐碱、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目前,该鱼被列入红皮书,成为濒危保护动物,为此,笔者总结出一套大鳞鲃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7.
邯郸市曲周东湖水产良种养殖场从黑龙江引进大鳞鲃(Barbus capito)后备亲鱼768尾,尾重1.8kg。经过3年的人工培育,亲鱼性腺已发育成熟,2015年筛选12条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催产雌鱼5条,尾重3.9~4.1kg,雄鱼7条,尾重2.41kg。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112万粒,受精率达67%,表明大鳞鲃亲鱼的培育已在当地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滇池金线鲃曾是滇池流域的经济鱼类,是滇池沿岸渔民的主要渔获对象,因其肉质鲜美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其种使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已在滇池湖体消失,仅在湖周少数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保存有少量个体。1989年,滇池金线鲃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2000年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始对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鲃的数量、分布、栖息地、摄食生态及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统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法测量了15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以及滇池金线鲃(S.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的10项传统可量性状数据和24项框架结构数据以及鳍条、侧线鳞和脊椎骨等可数性状数据。并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三者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可数性状差别不大,杂交F1代体表花纹与双亲相比发生一定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形态与母本滇池金线鲃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较高(90%,90%,100%)。主成分分析结果及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三者均有重叠区域不容易从形态上清楚分开,但杂交F1代明显更接近母本滇池金线鲃。结合方差分析和主成份分析发现杂交F1代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  相似文献   

20.
滇池金线鲃全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的催产失败。采取两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一次用LRH-A2 2μg /Kg催熟,第二次用LRH-A2 8μg /Kg + DOM 3mg/Kg +HCG1000IU/Kg催产,效果较好;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