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各省大豆品种的熟期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各省不同播种季节类型品种熟期组的分布概貌及标准品种;并发现我国大豆熟期组依省份的地理分布具有同一熟期组分布于不同省份,同一省份品种归属不同的熟期组,春豆属相对早熟组,夏秋豆属相对晚熟组的特点。对我国各省大豆熟期组鉴定,引种、品种区试及推广研究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物光合作用与产量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差异,选用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光合速率,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不同,有的品种前期光合速率高,后期衰减较快,有的品种则相反,有的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都较高;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从壮龄叶开始向下呈下降趋势,但品种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叶片正面、背面光合速率相差较大,不同生育时期背面光合速率占正面光合速率比率也不同;不同环境下品种间光合日变化差异很大,在相同环境下由于各品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一样,使日变化仍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高光效品种时应兼顾各项光合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1923 ~ 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对黄淮南部夏大豆品种熟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研究》2015,(5)
黄淮南部夏大豆播期严重受茬口和降水制约,产量年度变幅较大。为给本地区麦茬夏大豆适期播种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个不同熟期的黄淮南部适栽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播种期试验。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除皖豆24外)4个播期均可成熟并获得产量;品种的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推迟,生育日数随之减少;4个播期中,除冀豆12以外,其他品种均以6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表明此时段是本地区大豆的最适播期。本试验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的熟期和相对高产的参试品种,可为当地大豆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大豆熟期组的划分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特性是最主要的生态特性。美国建立的大豆熟期组制度已为全世界采纳。熟期组归类表述了品种最主要的地理生态特性,有利于全世界不同地区间的引种、交流和育种方案设计。本研究搜集了我国东北地区数十年来育种或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地方和育成的共计361份品种,于2012-2014年在东北大豆不同气候生态区的9个试验点,以美国和国内已明确MG000~MGⅢ熟期组的品种为标准,进行东北地区品种熟期划分的研究。鉴定方法为先根据标准品种相邻熟期组生育日数平均值的1/2为界,划定不同熟期组在该环境的范围,初步划定各品种的熟期组归属,然后统计各品种在不同环境的熟期组归属次数,结合考虑该品种适应的生态条件,最终确定其熟期组归属。本研究认为东北地区早春土壤墒情较好,播种后种子开始吸水萌动,而完全成熟则在完熟期(R8时期),大豆的全生育期应为从播种到R8时期的生育日数。获得结果如下:(1)确定了不同试验点/生态亚区各熟期组划分的生育期天数范围和各熟期组鉴定的最佳试验点/生态亚区,具体的说以北安和扎兰屯作为MG000和MG00熟期租适宜的鉴定地点,克山和牡丹江作为MG0和MGⅠ适宜的鉴定地点,铁岭作为MGⅡ和MGⅢ适宜的鉴定地点;(2)361份东北春大豆归入MG000~MGⅢ共6个熟期组;(3)揭示了不同熟期组在东北地区的地域分布,大致上MG000和MG00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北部,MG 0和MG I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南部,MGⅡ主要分布在吉林省,MGⅢ主要分布在辽宁省;(4)提出了一批东北地区各熟期组鉴定的本地区标准品种;(5)提出我国东北地区熟期组鉴定的方法,即先在当地将待鉴定的品种生育期天数与标准品种的表现或者本文所给出的各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进行初步划分,然后按照其熟期组划分结果安排在适宜的鉴定点进行统一鉴定,经比对后确定其熟期组的归属。 相似文献
6.
中国春播大豆熟期组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美国000~Ⅹ熟期组标准品种与我国各地代表品种在南京的表现,以国际通用标准将我国大豆划分为相应的000~Ⅸ熟期组,其中春豆归属000~Ⅴ熟期组。并研究了我国春豆熟期组的地理分布概貌及相对于美国大豆熟期组地理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大豆开花期和鼓粒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播期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中熟型大豆黑农48为试材,依托2017年哈尔滨农试站3个播期试验,分析大豆开花期和鼓粒期光合参数、气象和产量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大豆开花期和鼓粒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适播比早播、晚播有所增加,Pn、Tr和WUE适播比早播、晚播分别提高14.86%和15.67%、1.06%和1.35%、14.37%和14.83%;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SPAD)随着播期推迟变化不同,与适播相比,早播、晚播条件下Gs变化幅度分别为17.72%和-20.35%、Ci变化幅度分别为9.53%和3.72%,随着播期推迟Gs呈降低趋势,而Ci呈先降后增变化;而在鼓粒期随着播期推迟SPAD降低。(2)光合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大豆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形成。Pn与Tr、WUE、光合有效辐射(PAR)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i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日气温(Ta)与Tr、Gs与Ci分别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Ta、Gs分别通过影响蒸散和Ci起间接... 相似文献
9.
采用6个高产品种(中晚熟和中熟品种各3个),从1996年到2005年进行了10 a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10 a总平均产量为2 974kg/hm2。最高产品种为平安8,平均产量为3 189kg/hm2;最低产品种为长农5,平均产量为2 785kg/hm2,最高比最低增产14.5%。吉豆3和九农21的平均产量也超过3 000kg/hm2。3个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较中熟品种高5.7%。以6个品种的年平均产量为依据,划分了年成:2004年为丰年,产量为3 790kg/hm2;1997和2000年为灾年,产量为2 260kg/hm2;2005年为欠年,产量为2 585kg/hm2;其余6年为平年,产量为3 140kg/hm2。中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稳产性好,变动指数平均小8.4%。平安8和吉豆3的稳产性最好,变动指数分别为42.9%和48.4%。从分析不同年份组合与10 a数据评价结果的比较得出:准确评价品种稳产性的最少年限为9 a。对大豆生产田单产低、作物品种适应性差异、品种的适应性与稳产性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强结瘤(NTS1007)和弱结瘤(南豆12)大豆品种在3种不同根系分隔方式(B1,B2,B3)下大豆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生物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弱结瘤处理,强结瘤品种可提高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且在R1期达到最大值,比弱结瘤增加了13.17%。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强结瘤品种较弱结瘤品种增加大豆生物量,增幅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V3期30.95%减小到R1期1.27%,在R4期增长到23.36%。相对于强结瘤品种,弱结瘤品种可降低大豆株高,在V3、R1、R4期下分别降低了18.68%、40.90%、21.65%;增加大豆单株粒数、百粒重与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7.03%、14.88%、55.94%。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下,尼龙网分隔有利于改善大豆的农艺性状。在V3、R1、R4期,尼龙网分隔较完全分隔株高分别降低了17.05%、9.74%、5.51%;在R1、R4期下,尼龙网较不分隔处理茎粗分别增加了4.85%、9.78%。大豆净光合速率在V3、R1、R4期均为尼龙网分隔最高,在V3、R1、R4期较完全分隔高14.67%、2.82%、24.00%。大豆根与茎的生物量在V3期尼龙网分隔最高,较不分隔分别高40.00%、6.06%,在R1、R4期下完全分隔最高,较尼龙网分隔分别高16.45%、8.59%。叶与荚的生物量在V3期以完全分隔最高,较尼龙网高17.14%;在R1、R4期下均以不分隔最高,与尼龙网分隔相比分别高10.55%、11.01%。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大豆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大豆百粒重与籽粒产量均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完全分隔,不分隔下大豆百粒重与产量较完全分隔分别高11.22%、25.45%。 相似文献
11.
12.
新老大豆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大豆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我们对跨越70多年的4个老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和4个新大豆品种的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种产量比老品种提高了91%,新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也不同程度高于老品种,其中以净光合速率增加最多(17.3%),而胞间CO2浓度却低于老品种。在盛花期和盛荚期,新老大豆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其它光合特性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阜阳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阜阳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科学引种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大豆育种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大豆遗传特性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13份为参照、当地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等为主要试验材料25份,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阜阳大豆熟期组除徐豆16、周豆11和周豆19生育期组是Ⅴ外,其余均属于生育期组Ⅳ。 相似文献
14.
以12份分属MG0-MGⅢ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对照品种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生育期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分别于2012、2013年对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归属划分,以明确该区域大豆主要品种的生产适应范围。结果表明,2012-2013年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归属品种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与标准品种差异显著。综合两年试验结果,确定归属于MG0组的大豆品种有华疆2号、黑河38、黑河43和黑河45,归属于MGⅠ组的大豆品种有合丰51、合丰50、合丰55、绥农26、绥农28和黑农44,归属于MGⅡ组的大豆品种有黑农51和垦丰16。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研究》2017,(3)
以2011~2012年度和2012~2013年度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区域试验的早熟油菜品种和中熟油菜品种为材料,收集每个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数据,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早熟品种的产量与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达到了显著相关性。中熟品种的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都未达到显著相关性。对早熟油菜品种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千粒质量,间接影响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对中熟油菜品种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株高,间接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豆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相关性,更好地预测和评价大豆产量并筛选高产高光效大豆品种,以4个生育期差异较小、产量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临豆9号、潍豆9号、菏豆12号和齐黄34为材料,测定不同品种在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4个主要生育期的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或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0∶00;高产品种齐黄34在鼓粒期和成熟期光合速率日均值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产量在结荚期和鼓粒期与Pn日均值、ΦPSⅡ日均值呈显著正相关,与Ci日均值呈显著负相关;鼓粒期和成熟期,Gs日均值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结荚期至成熟期,Pn、Gs、Ci、ΦPSⅡ日均值是高产、高光效品种鉴定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熟期覆膜春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熟期春大豆覆膜后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变化规律,以3个不同熟期春播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生育规律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品种覆膜较露地生育进程明显提前,在前期表现更加突出,各个阶段的生长量显著增加,株高、节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鲜重均大于露地,同时覆膜品(系)间,收获期最早的品系是黑河17(8月29);最晚是九农26,其中九农26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居首位,就综合性状而言,九农26最适合在本地区春播覆膜高产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盆栽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每公斤土施用0.1克、0.2克氮)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肥的差异。结果表明,植株全氮积累量: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施氮对增加各品种植株氮的积累有明显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而且增产作用显著,增产率分别为N1:24.1%-40.7%和N218.5%-61.9%;植株中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23.5%-43.6%和50.5%-68.2%.其大小依次为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至成熟期,68.8%-81.8%肥料N转移到籽粒中,早熟和早中熟品种高于中晚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固氮活性为中热组>中早熟组>早熟组。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固氮活性为无限结荚习性>亚有限性结荚习性。以方差分析估算的大豆固氮活性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42.21%,其中中熟组大豆品种为52.01%,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为51.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