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和防病、抑病和营养作用,已被国际医学界和营养学界所公认。鉴于α-亚麻酸的重要性和人体普遍摄取不足的状况,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发文,建议在居民的膳食中专项补充α-亚麻酸。菜籽油是我国居民的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双低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均衡,且含有较高的亚麻酸(9%左右),若每天食用,可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菜籽油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组成。从种植规模、效益、国家产业政策及品牌创建等方面对我国油菜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休闲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和重要组成。油菜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种植简单,高油酸等特色品种选育稳步推进对于填补中高端食用油缺口,提升菜籽油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借助休闲农业发展油菜民族品牌,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使得休闲农业和油菜产业能够共同发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单低油菜(即低芥酸油菜)和双低油菜(即低芥酸和低硫苷油莱)是油菜生产中的新事物,在我国于1985年前后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由于其优质高产,深受农民的欢迎,发展很快,至1985年全国单低油菜和双低菜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20%以上.湖南是全国单低和双低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已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单低和双低油菜的发展迅速,必须制定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是油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决定着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工业用途。菜籽油中除含有一般植物油所具有的十六碳酸、十八碳酸外,还含有十字花科植物油的特异酸—芥酸。由于它们对人体营养价值,以及不同食用的可口性和贮藏性能和国际市场要求,人们提出了菜籽油的芥酸要低,亚油酸要高,在国内外都大力开展以改良油菜脂肪酸组成为目的的品质育种工作,为此我们对我国油菜品种资源进行了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为选种提供亲本及合理利用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在汉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业部组织的“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审定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6~ 1 7日在武昌召开。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审定包括《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种子》、《低芥酸低硫甙商品油菜籽》、《低芥酸菜籽油》、《饲用低硫甙菜籽饼粕》等 4个主体标准 ,共有 32个技术指标、1 2 0余项条款。双低油菜行业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受农业部委托研究制定。优质油菜系列标准的制定 ,符合我国油菜及产品的质量升级和国内外市场贸易的需求 ,对促进我国双低油菜科研、生产以及评价产品质量、规范产品流通、加强市场管理、提高油菜产业化总体质量水平、参与国…  相似文献   

6.
油菜在国内外,都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茬口,也是一种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源,榨油后的饼粕又是一种丰富的粗蛋白(含量30%以上)饲料。但据国内外研究,其品质远比向日葵、红花以至大豆为次。重要原因之一,是菜油中含有高量的芥酸和亚麻酸,菜籽饼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类有毒物质。前者油味不佳,营养价值低,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大豆油是世界上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产量居植物油首位。在大豆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豆油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大豆脂肪中的亚油酸和油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些脂肪酸如亚麻酸,其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使油脂变质。因此,不断提高大豆脂肪含量,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是大豆品质育种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西藏第一大经济作物.既是当前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又是主要的养地作物之一。2002年以前昌都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油菜品种大多属农家品种,品种严重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昌都地区油菜生产及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为此.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推广种植双低一高优质油菜,不仅能解决对食用油的需求,增加群众收入,而且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还能为牲畜提供良好的饲料,有利于发展农牧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9.
亚麻酸容易氧化变质产生异味,应当从食用植物油中除去。胡麻油的亚麻酸含量高达45——65%,而其所含人体必须的亚油酸则只有15%左右。国际上认为胡麻油不宜食用,只能用于工业。澳大利亚的Green等用0.4%的EMS处理胡麻种子,获得了两个含亚麻酸25%左右的突变品系,即M1586和M1722;将这两个突变品系杂交,选出了亚麻酸含量接近零(2%左右)、而亚油酸含量高达50%以上的品系”Zero“.”Zero“的低亚麻酸性状由两对具有加性效应的基因控制。对亚麻酸含量可进行半粒法快速测定筛选。  相似文献   

10.
油菜由于具有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高,以及能充分利用冬季、早春低温季节,熟期早,有利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等特点,因而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轮作换茬作物。建国后,我国油菜生产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50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油菜产业在食用植物油供给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推动以"三高"(高油、高产、高效)为标志的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第四次飞跃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油酸菜油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其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等高级食用植物油媲美,对于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不足、促进油菜产业升级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在高油酸油菜方面的研究动态及应用情况,同时对油酸的遗传特性、高油酸油菜选育途径(小孢子培养、远缘杂交、诱变和转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 情况“单低双低油菜系列标准”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植保所、湖南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局和湖南省种子公司联合制定的.1993年完成,1994年通过鉴定,1994年获湖南省标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系列标准共包括12项标准:(1)单双低油菜品种标准;(2)单双低油菜种子标准;(3)单双低油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4)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系)区域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油菜育种目标及品种审定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根据国内食用油供求市场和生物柴油开发的需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加强,劳动力成本在油菜生产成本比重较大,提出“高效型优质油菜”的育种目标: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如:高油酸、低饱和脂肪酸、低亚麻酸),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含产籽量和含油量),全面改良现有品种的抗逆性(抗倒性、耐渍性、抗病性、除草剂抗性和抗裂荚性等),实现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就有关目前油菜品种审定中的问题,如DUS测试和指纹分析、高产与高效以及转基因污染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油菜就世界范围而言是一项重要的食用油源。目前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油菜籽一般含油量约30—40%左右,饼粕中含有约36%的蛋白质。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油菜,在品质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为菜油中芥酸含量高(40%左右),故营养价值低;一为饼粕中含有一种硫葡糖甙,经芥子酶水解可产生有毒的物质,故无法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其中的蛋白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已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一些国家(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的经验,既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莫过于选育“双低”(低芥酸、低硫葡糖甙)的新品种和发展“双低”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双低油菜的生产,加工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淑珍 《作物研究》1997,11(4):44-46
介绍了加拿大双低油菜的种子包衣技术、生产与科学研究、菜籽油精加工与饼粕的利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全国油料生产大省,在国家油料生产和油料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河南省油料生产出现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和产量徘徊不前,以及油料加工产业相对滞后的局面。本文结合河南省油料生产的资源优势,总结了2008—2010年期间河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的实施范围和预期目标,概括了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种植类和加工类两大项目的落实进展情况,以及当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花生、芝麻、油菜等优势油料作物生产和油料加工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省将油料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河南以及国家油料生产稳定发展和食用植物油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选育和发展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是当前国际国内油菜科研和油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加拿大等国,已实现全国低芥酸油菜化。在国家经委和农牧渔业部科技司领导下,我国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82年选育出我国第一批低芥酸油菜新品系(种)。由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具体领导,从1982年开始连续两年组织了全国低芥酸油菜新品系(种)区域试验,并同时择优部分低芥品系(种)分区开展全国级生产试验。期望通过全国区试,鉴定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及菜籽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以8个省14产地的57份油菜籽样品为材料进行微波预处理,并对微波前后的油菜籽进行压榨,得到冷榨菜籽油。采用优化后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油菜籽和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考察油菜品种、油菜产地以及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国标方法相比,优化后样本分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显著提高分析通量。研究发现,产地对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品种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油菜籽和对应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高芥酸菜籽的花生一烯酸、芥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低芥酸菜籽的6.89倍和64.50倍,油酸的平均含量仅为低芥酸菜籽的71.48%。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油菜籽与对应的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微波预处理不会显著影响油菜籽和菜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水平,同时也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微波处理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高、中芥酸含量的油菜种子油酸含量,开花后25—30天达到最大量,此后迅速下降。芥酸含量随着油酸含量的下降而迅速增加。亚油酸和棕榈酸以及亚麻酸含量在种子形成初期最高,以后随着种子的发育而下降。双低品种的油酸含量,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出现一个停滞期。不同药剂处理角果,对种子主要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