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椴(Tilia amurensis)又名小叶椴,为椴树科椴树属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达1m,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原产树种,在东北及华北地区山地均有野生分布。紫椴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珍贵树种之一,其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欧洲银叶椴种子快速解除休眠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叶椴(Tilia tomentosa)又名银毛椴、绒毛椴等,为椴树科椴树属植物.银叶椴主产巴尔干半岛,向北可达匈牙利及乌克兰西部,向东经土耳其延伸至叙利亚西北部(北纬约36°30')(唐亚等,1996).  相似文献   

3.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又名籽椴、小叶椴,是椴树科椴树属的落叶乔木。较耐寒、耐阴、但不耐干旱、盐碱。喜冷凉湿润气候,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速度较快,但幼年时较缓。树高可达25米,胸径达1米左右。一般年高生长为0.5米左右,径生长为0.5~0.6厘米。适于和红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混交,东北林区椴树红松林是生产力较高的林型。紫椴木材轻软,纹理致密,不翘裂,且富有弹性,是良好的用材树种。紫椴树姿优美,树冠较大,抗烟害能力较强,又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紫椴花是蜜源,种子可榨油,嫩叶又可做饲料等。  相似文献   

4.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又名籽椴、小叶椴。椴树科,落叶乔木。是东北、华北地区落叶阔叶树中优良的用材树和名贵的蜜源树。其树势优美,抗烟力强,又是较好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树。唐,陆龟蒙诗:“五叶初成椴树荫,紫团峰外即鸡林。”说明椴树生长迅速,栽植五年后就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5.
矩圆叶椴(Tilia oblongifolia Rend),椴树科椴树属落叶乔木,最早由秦仁昌先生在黄山发现,故亦称黄山椴树。有关资料从未记载秦岭有分布.1988年我们在洋县茅坪乡东坪沟发现矩圆叶椴。对其群落结构,生长进程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北林区椴树资源危机必须引起重视王长富我国椴树资源比较丰富,分布也较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其中以长白山、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林区为中心,据估算仅中龄林和成熟林可达30多万hm2。椴树属于阳性树种,耐寒喜肥,深根性,生于针阔混...  相似文献   

7.
心叶椴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叶椴(Tilia corda mill)为椴树科,椴树属.产于欧洲.在我国只有新疆伊犁、塔城有散生大树,近年乌鲁木齐亦有引种.心叶椴为乔木,高28米,胸径1.5—2米,树龄可达500—600年,树冠球形,上部枝条细而上展,下部枝条略下垂.老树皮色暗有纵沟,阴面淡黄绿色,阳面褐色,嫩枝红褐色,具小皮孔.芽斜卵园形,长4—8厘米,黄褐色;果枝叶园形,或椭园形,对称  相似文献   

8.
对椴树种子沙藏前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发现:沙藏前进行GA_3浸泡可提高糠椴的发芽率,以200 mg/L浓度时效果最好。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发芽率大小依次为紫椴糠椴毛糯米椴南京椴华东椴。  相似文献   

9.
海南椴为椴树科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树高15米。树皮灰白色,叶子卵圆形,薄革质。花期8月,有花多数,花瓣黄色或白色,倒披针形。果期10—11月,倒卵形蒴果,种子椭圆形,密被黄褐色长柔毛。  相似文献   

10.
椴树属于锦葵目锦葵科,夏绿阔叶植物,高大乔木,高可至30m,直径可达1m,南北均有分布。椴树材质轻软,纹理纤细,胀缩力小,是建筑上的重要材料,素有阔叶红松之美称。椴树花含大量粘液和挥发油,近几年作为美容、制药生产原料,外贸出口量剧增,商家大量收购、林农疯狂采摘。由于椴树生长在高山峻岭,植株高大,不易采摘,林农采摘时图方便,采取砍头或拦腰截,去枝桠甚至将树干砍伐倒进行毁灭性采摘,严重影响了椴树生长。森林公安、林政部门、基层护林站在椴树花期,投入了大量警力、人力、物力进行查处和管理,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目标种取样法,在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和牛首山森林公园内选取椴树较为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运用解析木分析方法,分别从树高、胸径、材积3个方面揭示南京椴个体生长规律,并分析不同地理种源南京椴个体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1)南京椴树高生长速生期和成熟期早于胸径和材积生长,树高生长在30 a左右达到成熟期,而材积生长在60 a内并未进入成熟期;(2)3个地理种源南京椴个体生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安徽皇藏峪南京椴速生期生长量高于其它2个地理种源,而材积生长的成熟期晚于其它2个地理种源。研究结果可为南京椴用材林的栽培及抚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管理》2017,(3):25-30
椴树的经济、生态、景观及文化价值都较高,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与生物多样性物种。北京地区广泛分布的椴树资源基本都处于野生状态,园林中应用的多是欧美椴树种类。伴随生态城市与生态园林建设进程,北京乡土树种的推广利用受到空前重视。总结北京椴树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分析资源景观应用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探讨未来绿化发展对策及途径,为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椴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四种引进椴:欧洲小叶椴Tilia cordata、欧洲大叶椴Tilia platyphylla、银椴Tilia tomentosa和美洲椴Tilia america的幼树枝条为材料,分别于幼树生长的萌芽期和叶片伸展期,采用室内等速降温试验法,通过研究枝条生理指标变化特征以及枝条解剖形态特征与半致死温度的关系,探寻早春时节四种引进椴的抗寒能力差异及抗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椴树进行抗寒调节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随处理温度的改变而发生不同变化,是引起其抗寒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萌芽期引进椴对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调控能力是影响植株抗寒力的重要因素,而在展叶期,椴树的抗寒力则主要受结构指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此外,四种北美引进椴的抗寒能力在不同物候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银椴在萌芽期的抗寒能力最强,而美洲椴在展叶期的抗寒能力最强。欧洲小叶椴、欧洲大叶椴、银椴和美洲椴在萌芽期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5.1℃、-17.4℃、-23.0℃和-20.8℃,在展叶期则分别为6.0℃、4.7℃、5.5℃和4.3℃。结合大连地区两个物候期时的气候状况,对引种椴早春防寒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在萌芽期,引种椴受冻害概率较低,相应防寒措施应重点集中于展叶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六种椴树进行了长达49年的研究。为了精确地确定播种定额,援引了一公斤果实和种子数量,美国椴有8,500—16,500个果实和22,750—36,500粒种子,小叶椴有2,300—46,250个果实和55.500—74.000粒种子,欧洲椴有,10,125—16,750个果实和26,500—33,750  相似文献   

15.
<正> 据南斯拉夫,加拿大,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和苏联等国的资料都证实,椴树林做养蜂场收益可观。以苏联伏尔加地区的农林业收入为例,其中24%来自椴树生产,而9/10是椴树花蜂蜜的收益,那里经营着110万公顷的椴树。椴树花的数量、花序的大小等都决定于立地条件,就一般而言,与坡向,即光照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向阳坡的花及花序比阴面要大一倍。同时也决定于林分的疏密度,以伏尔加林区的林龄为110的椴林分为例,其疏密度为0.9时,  相似文献   

16.
心叶椴繁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叶椴,cordataMill落叶乔木,是最抗寒的椴树种类。原产欧洲,克里米亚,高加索,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东部额尔齐斯)西欧和南欧等地。是典型的阔叶阴性树种。树令达500—600年,树高达28米,胸径可达1,5米—2米。 心叶椴木材轻软,结构均匀,不易开裂和扭曲,是绘图板,工艺模型,家俱等产品的原  相似文献   

17.
紫椴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多年来,包括紫椴在内的天然椴树林,不断被采伐利用,面积逐渐缩小。据调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林业系统,仅1973—1978年就采伐椴树450万立方米。椴树虽然可以荫芽更新,但次生林的蓄积最一般都不太高。随着生产的发展,要求营造椴树,扩大其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椴树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椴树树形美观,叶大荫浓,叶形多变,有害气体抗性强,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世界著名的德国"菩提大街",就是欧洲椴形成的景观。椴树寿龄长,花芳香馥郁,病虫害少,对烟尘吸附力强。研究推广这一树种,对我国北方城市及园林绿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池林区零星分布珍贵树种少脉椴,对其生境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华池林区现有少脉椴分布总面积18.5 hm2,总株数142株,平均树龄50年以上;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坡下部的侵蚀沟坡;分布区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为子午岭典型森林土壤灰褐土;分布区人类活动较少。在生境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大保护与调查研究、扩大种群数量和挖掘少脉椴资源价值四个方面保护少脉椴种群。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7,(2):74-80
为提高呼和浩特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城郊绿地的生态修复质量,引进新西兰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实践活动中所使用的植物印记法(plant signature approach),对当地园林应用前景优良的野生树种蒙椴(Tilia mongolica)进行植物印记提取,以获取并验证植物印记提取方法。选取大青山哈拉沁沟为研究地,以蒙椴景观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调查、典型取样及现场实测等方法,选取该区域生态效益好、景观优良及地带性突出的蒙椴植物群落,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选取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群落,进行群落分布、空间结构特征及种群结构等基础数据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提取该树种"植物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