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科技通讯》2007,(11):138-138
为使2007年度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提出。要在稳步扩大棉花优势区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国家将继续实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加强棉种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万荣县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4万亩,60%为河滩植棉。棉花上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据调查,2002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为0.3万亩,占总面积的10%,为中等偏轻发生;2003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为0.5万亩,占总面积的16%,为中等发生;2004年全县发病面积达0.6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22%,为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芮城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11万亩,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2005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4万亩,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61.5%,为中等发生;2006年发生面积6万亩,占总面积的75%,为中等偏重发生;2007年发生面积为9万亩,占总面积的85.7%,为中等偏重发生,且个别田块大发生。  相似文献   

4.
沿海棉区棉花种植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在沿海棉区社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植棉成本上涨、劳动力资源不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交替危害、种植其他特经作物效益更高等因素影响,棉花生产危机日益明显。通过发展棉田间作套种、集中规模化种植、研究推广简化栽培技术、促进棉花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等措施,力求维持棉花面积稳定。  相似文献   

5.
Bt基因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蕃茄的问世,至1995年抗虫转基因马铃薯进入商品化生产,次年,抗虫转基因棉花和玉米也进入商品化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至2002年的5870万hm^2。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占66%,接着依次是阿根廷、加拿大、中国等;种植作物最多的是大豆和玉米,分别占62%和21%,其次是棉花、油菜等;就转基因的性状而言,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占75%,其次是抗虫作物,占17%。美国自1995年批准转基因Bt玉米的商品化生产后,至今已有玉米、  相似文献   

6.
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 2007/2008年度将在300~330之间波动,保持高位运行。2006年1-12月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平均为283。中棉所和全国优质科技服务项目组预测,2007年棉花生产的走向为“需求继续增加,面积稳中有升;进口保持高位,价格适位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斯国内、国际棉花市场的分析指出,2007年国内棉花产量小幅增长,2008年植棉意向面积稳定略增;2007年棉花进口减少,预计2008年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国内棉花价格稳中趋升,国际价格继续上涨。最后指出,2007/08年度全球棉花产不足需,预计2008年全球种植面积增1%。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转育到普通棉花上,从而使棉花产生抗虫性能。全球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生产始于1996年,1997年全球种植还不到100万公顷,2000年已发展到400—500万公顷。全球棉花面积的20%为转基因棉花,其中,美国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到棉田的74%,澳大利亚占30%,同时在墨西哥、埃及、印度等国家也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棉花早衰原因 1.轮作不合理 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逐渐被破坏,多年连作的面积在迅速增加,据调查,我团棉花连作年限在7年以上的占种植面积的9.6%;5-6年的占22.38%;5年以上的占到68.02%。多年的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引起棉花的早衰。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棉麦套种双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约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有“冀南棉海”之称。主要种植模式为春播棉,棉田每年空闲5个多月,造成土地、光热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引起土地风化、春季扬尘。近年来,当地农业部门通过探索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技术,总结出棉麦套种双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该模式一是改进收获机械,实现了套种棉田的小麦联合收获和机械棉柴粉碎;二是推广小麦晚播技术和棉花催熟技术,实现了棉花早收与小麦晚播的有效衔接;三是推广棉花免整枝技术,简化了棉花栽培管理,节约了管理用工。实践证明,在不减少棉花面积、产量的前提下,该模式能够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够增加地表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变春白地为“四季常青”。  相似文献   

11.
故城县地处冀东南部黑龙港流域,植棉历史悠久。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植棉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植棉面积突破3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40%以上,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棉花病害特别是雨季棉花气候性病害日趋严重,如棉花枯、黄萎病暴发成灾,棉疫病、茎枯病毁灭性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影响棉花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试验示范,预防为主,科学用药是控制雨季棉花气候型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东部,属于滨海盐碱土壤,土壤pH值在8以上。棉花是东丽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每年种植面积7万~8万亩,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50%以上。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棉花与瓜类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目前该模式已在东丽区棉花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0.67万hm^2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项技术归纳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简明信息     
《农家顾问》2006,(6):22-22
1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发展棉花生产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地推广适纺高支纱和中支纱原棉品种的种植面积,调优棉花品种结构。长江流域重点发展纤维长度32毫米左右、断裂比强度33以上、马克隆值3.8~5.0、适纺60支左右高支纱的高品质棉花品种。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棉区重点推广纤维长度30毫米左右、断裂比强度30以上、马克隆值3.4~4.5、适纺32~40支左右中支纱的棉花品种。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订单”生产适纺低支纱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大丰是全国闻名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03年以来,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已成为我们沿海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途径。随抗虫杂交棉生产不断扩大,2005年我市抗虫杂交棉面积达4.27万hm^2,占全市植棉面积的97%,平均每hm^2皮棉单产达1350kg。在生产上,我们推广了“低密度、大个体、优群体”的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南阳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棉区种植抗虫棉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90%以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棉田的原有生态,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2003~2004年南阳棉花黄(红)叶枯病发生严重,已成为植棉生产中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湖北垦区大部分地属中国棉花长江流域优势区域,棉花一直是垦区的主要经济作物。随着棉花市场的逐步放开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湖北垦区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植棉的面积、效益等在年度间差异较大,出现了种植面积一年多一年少,棉花价格一年低一年高的情况。棉花生产“周年波动”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棉农的收入,而且给纺织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垦区棉花生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棉发展现状及产业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转育到普通棉花上,从而使棉花产生抗虫性能。全球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生产始于1996年.1997年全球种植还不到100万hm^2,2000年已发展到400~500万hm^2。全球棉花面积的20%为转基因棉花,其中,美国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到棉田的74%,澳大利亚占30%,同时在墨西哥、埃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推广,棉花连作种植面积加大,导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日趋严重,成为影响衡水市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棉花枯、黄萎病作为棉花的一种恶性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60%,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9,(15):7-7
近日.江苏省农林厅、财政厅印发《江苏省2009tF国家水稻、玉米、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2009年国家水稻、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坚持政策公开、全面覆盖、直补到户的原则、一是政策公开.向社会公开补贴政策和办法.公示补贴面积、补贴农户、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操作全过程透明;二是全面覆盖.对种植水稻、玉米、棉花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全部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05,(5):63-63
1、生产方面由于受2004年棉花种植效益下滑的影响,今年棉农植棉积极性减弱。据农业部市场预警系统监测,预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减少10%1)2上。其中,减幅较大的主要是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减幅不大,新疆棉区基本稳定。据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预测,今年我国棉花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由此可见,棉花总产量将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