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场所,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骨骼肌同样也具有分泌活性物质的功能,能表达、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信号分子.这些活性因子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对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与肌肉组织间的分子信号联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与肌肉组织间的分子信号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场所,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骨骼肌同样也具有分泌活性物质的功能,能表达、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信号分子。这些活性因子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对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与肌肉组织间的分子信号联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猪肉在副食品消费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它的利用形式一般有二种:新鲜肉和肉制品.但这二种产品的质量在加工中均要受到许多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猪体本身的肥育状况,包括肥育期间的饲料、卫生和屠宰前的运输和屠宰后的加工技术.肉制品的质量,除了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与组织本身的脂类含量和生物化学结构有关.对于这些影响因素,下面将分别从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二方面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4.
任和  占秀安 《饲料工业》2006,27(19):9-11
文中综合国内外资料,论述了几种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游离脂肪酸(FFA)的最新进展。脂肪组织细胞因子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系列生物活性蛋白,其对机体脂肪组织代谢信号的传导和整合,维持机体能量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脂肪细胞因子的研究可以开发各种增强剂或抑制剂,通过上调或下调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实现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定向调控,可为畜禽的优质、高效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月龄对舍饲滩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的4月龄、6月龄和9月龄滩羊各12只进行舍饲圈养,于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尾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皮下脂肪的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尾部和皮下脂肪中α-亚麻酸(C18∶3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亚油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而皮下脂肪中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9月龄(P<0.05)。6月龄舍饲滩羊股二头肌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P<0.05),9月龄尾部脂肪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股二头肌中n-6PUF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皮下脂肪中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9、12月龄(P<0.05)。研究表明,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9月龄舍饲滩羊肉质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羔羊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和放牧组,每组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于2月龄时屠宰取膈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肌肉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膈肌中棕榈酸、花生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甲酯(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股二头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背最长肌中花生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棕榈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2)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尾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肾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皮下脂肪的肉豆蔻酸、花生酸、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滩羊羔羊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不同。 [关键词] 滩羊羔羊|饲养方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睾丸的内分泌功能和生精功能主要由促性腺激素控制,但睾丸内局部因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着重介绍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支持细胞与管周细胞,支持细胞与管周细胞,支持细胞与生殖细胞之间各种因子的调节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中草药对动物生长、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作者综述了中草药添加剂对动物生长性能、内分泌、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研究进展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受体(AdipoR1或Adi- poR2)作用于相关组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AMP激酶(AMP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维持机体能量平衡、调控体脂沉积等功效。  相似文献   

11.
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健康且体重相近(14.16 kg±0.58 kg)的2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2只,于4月龄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膈肌、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尾部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在肌肉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丁酸、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膈肌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棕榈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股二头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α-亚麻酸、EPA、n-3 PUF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膈肌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②在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一碳酸、十五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三碳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葵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酸、硬脂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十一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脂肪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十八碳一烯酸、α-亚麻酸、n-3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影响,舍饲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滩羊羔羊。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鸡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的关系。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简称高、低脂系)第24世代7周龄肉鸡为试验材料,利用RT-qPCR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TCF21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利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TCF2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分析DNA甲基化对TCF2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01);TCF21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40个CpG位点,且在启动子的近端和远端均有分布,但不存在CpG岛;将TCF21基因的启动子划分为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R1区域(-2 000~-1 500 bp)、R2区域(-1 500~-1 000 bp)、R3区域(-1 000~-500 bp)、R4区域(-500~-200 bp)和Core区域(-200~-100 bp);高脂系R2、R3和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或P<0.001);R2、R3、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与TCF2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区域:r=0.438,P<0.05;R3区域:r=0.371,P<0.05;R2+R3区域:r=0.489,P<0.05);R2区域的DNA甲基化显著抑制其转录活性(P<0.05)。综上所述,TCF21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主要与其启动子R2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 是一类长18~24核苷酸的短序列非编码RNA,通过抑制目的mRNA的翻译或降解,负性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microRNA参与调控细胞增殖、死亡、神经分化、免疫调控和疾病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及抗病能力。针对microRNA的特点、调控机制、分析方法及在动物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利用microRNA技术对动物肌肉与脂肪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要综述了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进展,指出鸡脂肪细胞大小作为低脂肉鸡选育的标记辅助性状。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脂肪组织主要有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两种类型;WAT储存能量,BAT通过特异性表达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消耗能量产热。与BAT不同,WAT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寒冷刺激下,呈现褐色脂肪表型、获得褐色脂肪的产热活性("褐色化")。根据对冷刺激组(6℃)和对照组(28℃)小鼠的肩胛区褐色脂肪组织(iBAT)和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WAT)的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1个差异明显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6030408B16Rik)。通过qRT-PCR检测lncRNA-6030408B16Rik在野生型小鼠的脾脏、肌肉、肾脏、十二指肠、大脑、肝脏、sWAT和iBAT中的表达;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成冷刺激组(6℃)和对照组(28℃),两组小鼠分别在6和28℃环境下处理10 d,分别采集两组的iBAT和sWAT;并分离出生1 d的野生型小鼠褐色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收集0、1、3、5 d的细胞,检测UCP1基因和lncRNA-6030408B16Rik在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qRT-PCR结果显示iBAT和sW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冷刺激组iB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冷刺激组sW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lncRNA-6030408B16Rik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lncRNA-6030408B16Rik可能对白色脂肪组织"褐色化"及褐色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冷丽  程博涵  李辉 《中国家禽》2012,34(9):21-24
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7,BMP7)是一类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的酸性多肽,属于TGF-β超家族,能够诱导血管周围及结缔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方向分化。近期研究结果表明,BMP7在哺乳动物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鸡BMP7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脂系肉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BMP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发现BMP7在鸡2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BMP7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脂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发现BMP7基因在高脂系肉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MP7基因与鸡脂肪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