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在理论和行动上却出现了一些偏差,以至使个别地方新农村建设走入误区.文章透析误区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走出误区的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当前,在中国走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农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居环境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精神文明落后。新农村建设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问题的缩影,对现行的建设体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若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小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46-2746,2780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越俎代庖,政府主导"、"注重形式,急于求成"、"盲目建设,缺少规划"、"重物质投入,轻素质建设"等,提出了消除这些障碍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林梅  李希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97-198
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培育新农民。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条途径,切实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简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处的背景、意义,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关系,揭示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财政支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的是一项艰巨、长久的革命任务,从政府主导、集体配合两方面归纳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忠县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示范研究,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规律,并在分析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观念、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明  谢胜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54-4256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两类主要环境问题:一类是由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农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类是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并具体指出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学意义——以土地利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土地不仅给农业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生产资料,而且能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基础的安全保障。因此,对土地进行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关键所在和必行之路。论述了土地利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运用的生态学原理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概念和特征,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制定,设计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实施、认证和监督方案。  相似文献   

15.
老子哲学蕴含着完善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理解老子哲学,并把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联系起来。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实践,实现了老子哲学的现代应用,体现了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刘丁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112-3114,3117
论述了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分别作为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领导主体、辅助主体和实践主体的特征,表明3类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责权划分和承担的道德建设责任必须以尊重和挖掘各自的特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协同,保障新农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全喜  杨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47-10948,10967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发展是推进农村经济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农村生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完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界定了乡村治理的定义,对乡村治理问题中的历史性、复杂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乡村治理在我国基层政府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现有的乡村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治理客体的农民、现有模式中的治理手段均有挖掘的空间,并从完善村民自治、基层政府管理角色的定位和精简基层政府机构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文  汪小勇  骆东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55-6657
针对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指出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良好的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笔者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的3种主要模式,并着重探讨了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为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