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湖流域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太湖流域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在分析太湖流域近年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太湖流域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有机农业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整体农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有机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开启循环经济模式的最好体现,具有更高的可持续发展性。有机农业更重视如何遵循自然规律,更好的结合了自然环境,对有机喂养的农作物、水源、土壤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完美的物质循环。一、有机农业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有机农业是新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包括井冈山市和莲花县、永新县、泰和县、遂川县、炎陵县、茶陵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适宜发展有机农业。在对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遂川县有机茶为例,重点分析了发展有机农业取得的实际成效;接着,指出了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该地区新世纪新时期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和措施。全文对山区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重视,有机农业因具有安全、绿色、健康等特点,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比较南阳和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南阳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南阳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重视,有机农业因具有安全、绿色、健康等特点,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比较南阳和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南阳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南阳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机农业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的地区多是偏远地区和山区。但是,偏远地区和山区一般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因为这些偏远地区和山区正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是推动扶贫工作的一个理想抓手。从河南省有机农业地区的分布情况看,一半以上属于贫困地区,而大多数贫困地区适合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远高于传统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提高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学习经历及从相关部门收集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献资料,概述了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系统包括生产成本控制、认证管理和分销渠道管理,可为广西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如有机农业生产、产品分布、有机认证管理.澳大利亚有机农业发展良好,其先进的技术和结构化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可作为参考的技巧和经验.根据澳大利亚的经验,为了促进广西有机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须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从而激励农民继续有机农业;须与更多的经销商合作,从而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一个更便捷的途径;必须发展国际标准化,此外产品市场分布及认证管理等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被IFOAM认可.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使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环境问题得到高度关注,促使有机农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农业发展基地,但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各种限制,为促进黄河三角洲有机农业的发展,对黄河三角洲有机农业的发展进行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分析黄河三角洲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疆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现阶段新疆有机农业认证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发展优势其认证数量偏少;二是各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的生产类型之间认证数量的差异较大。针对这两个特征,本文作者对新疆的有机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产出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机农业是具有减少环境污染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农业生态系统,社会的发展对有机农业的需求日益凸显.综述了有机农业在国内外的兴起,探讨分析了贵州省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贵州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背景下,控制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测量经济发展中,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将灰色回归组合模型应用于碳排放量的预测,选取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通过对2005—202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建模,建立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未来三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速在4%~10%左右,持续的高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关联分析和预测模型结果,提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促进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俊清  袁旭音  李继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06-10208,10211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耕地压力状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以来,珠三角粮食生产总体滑坡,自给能力有限,供给以外源为主。然而未来国内外粮食供给趋紧,低水平的自给为主、外源为辅策略成为珠三角的现实选择,即保证80%的户籍人口得到人均年250 kg的生存性粮食需求,保证60%的户籍人口得到人均年350 kg的温饱性粮食需求。条件是:以2008年为基期,到2020年,耕地复种指数年均提高2%,粮食播种比例年均提高5%,单产年均提高3%,耕地年均减少规模不高于0.74万hm2。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预警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珠江三角洲农业地质调查项目为基础,综合应用数据库、GIS、RS、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农业检测技术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方法,为建立一个集数据储存、管理、应用、发布为一体的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预警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提出了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架构。土壤重金属预警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控以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进一步实施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管理监控提供一个先进的信息平台,也为企业投资管理和公众食品安全咨询提供一个开放的窗口,使土壤重金属的调查成果在最大限度上为社会和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投资环境的变化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提升福建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 (2)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功能; (3)增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4)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科研能力; (5)转换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及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可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芝麻秸秆经济效益,改善土壤盐碱环境,实现黄河流域盐碱地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芝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的推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港、澳、珠三角地缘相连、资源互补、文化同源、经济相融、旅游产品丰富,互补发展的优势明显。三地游客互流呈现出互为目的地和中转地的特征。基础推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是推动三地互动合作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基础推动力在三地旅游互动合作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起步发展期,政府调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驱动力则相对弱;快速发展期,市场驱动力则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深入发展时期,政府调控力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三地的旅游互动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继续增强游客互流的便捷性、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及优化空间布局是三地旅游互动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三角洲湿地试验区内选取了杨树(Populu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混交林、白蜡林和杨树林3种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并在每个模式样地中设置样方,测量其林下草本物种的多样性,调查植被的种类、盖度等,以比较林下物种的组成结构,寻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3种不同恢复模式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80、0.83,1.42、0.79,1.38、0.71,大小顺序为:杨树—白蜡混交林>白蜡林>杨树林。而且发现,林下物种的生活性多为多年生草本,表明林下物种的结构正趋向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