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9~1993年研究农田害鼠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农田害鼠“诱,杀,避”防治配套技术。提出冬季鼠密度在7%以下,春秋二次灭鼠控制鼠害的防策略,农田害鼠数量高峰期以仔鼠进入30日龄以上达100%时作为防治适期后一项重要指标,1994年春季“诱,杀,避”防治配套技术在春大豆结荚期大田示范效果达96%,比“诱,杀,避”组灭鼠效果提高12.7%~15.2%。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农田鼠害日趋严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大规模灭鼠,已成为保证农作物丰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为探讨经济、有效的灭鼠方法,省植保植检站1985年春季组织20余县(市)对目前使用较广的新型灭鼠剂——敌鼠钠盐、毒鼠磷。进行了农田小区药效试验和800余万亩的灭鼠示范。结果表明:使用敌鼠钠盐、毒鼠磷玉米(或小麦)毒饵灭鼠,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等优点,能在短期内控制鼠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区鼠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灾害,不仅威胁农业生产安全,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降低鼠密度,确保粮食作物丰收,根据农业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及《农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余庆县关兴镇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重大病虫鼠害的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4.
李厚品  吕磊  陈勇 《现代农业科学》2009,(6):173-173,176
通过对毕节地区进行鼠害适口性和灭鼠性的效果观察和试验研究,找出了该地害鼠防治的毒饵饵料,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保障农作物的高产和稳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先敏 《农家致富》2007,(20):33-33
秋季是害鼠的第二次繁殖高峰期,这时开展灭鼠工作可以保证秋收作物顺利收获。2006年江苏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为1842万亩次,农村常见的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常用的灭鼠方法可分为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丰宁农区鼠害发生特点,提出适合该地鼠害防控的物理、生物、生态结合毒饵站等灭鼠技术及应对措施,使丰宁鼠害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防控灭鼠、降低害鼠危害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延安 《新农业》2007,(9):43-44
近年来,大连捉区鼠害日趋严重,2006年全市鼠害发生总面积205.59万亩次,人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病20多例,给捉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同时,捉田灭鼠的安全隐患问题突出,非法经销的剧毒杀鼠剂约占90%的捉村市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毒鼠强等剧毒鼠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成胁城乡居民的生命安全。在全市2006年捉村范围内开展的捉村秋季统一灭鼠工作中,鼠害防治面积121.5万亩次,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召开的奥运场馆周边地区鼠害治理技术研讨会暨华北五省鼠害联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灭鼠防灾、防病、保产、保安全、保生态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提前做好准备,北京市农业局制定印发了2007—2008年北京市农田鼠害防治方案。方案的拟订目标是:通过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及山西五省(市)联防,全面开展农田统一灭鼠工作,有效降低农田害鼠密度,  相似文献   

9.
农区鼠害呈严重发生趋势,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农民身体健康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必须加以控制。采取利用生物控制鼠害、物理办法控制鼠害、化学药剂灭鼠和其它一些办法来控制鼠密度,使其达到在规定的防治指标之内。  相似文献   

10.
农村灭鼠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鼠害发生加重,农田鼠害面积不断增加,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农作物产量损失较大;农舍区鼠情呈上升趋势,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农村灭鼠的策略是,用生态学的观点,综合考虑各项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注重整体效益,这是解决当前农村鼠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姜策 《新农业》2011,(1):21-21
在过去的2010年,辽宁省农区鼠害总体上为中等发生,全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397.25万亩次,农户鼠害发生户数793万户次。农区平均鼠密度6.21%,农田鼠害发生程度与往年持平,农户和设施农业鼠害发生面积有所增加。依据全省秋季害鼠越冬基数调查,辽宁省农区害鼠越冬鼠密度为4.2%。预计2011年辽宁省农区鼠害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2.
浅谈当前农田统一灭鼠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鼠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积极开展农田灭鼠工作,对确保农业丰收、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稳定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1农田统一灭鼠最佳时机农田鼠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春、秋两季。春季是老鼠繁殖的高峰期,早春随着气温的开始回升,害鼠活动日趋频繁,并开始繁殖,此时灭鼠则能减少春季繁殖量,收到"杀一灭百"的效果,对控制全年的害鼠数量会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害鼠是云南省农作物的主要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在1600万亩左右,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果树、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每年造成农作物损失在194万吨以上。云南省鼠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各级农业部门通常分春季和秋季组织农户进行大面积统一灭鼠。毒饵站灭鼠技术是近年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高效、长效、安全的投毒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农田鼠害防治技术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光藻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2):92-96,110
本文综合评述了农田鼠害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及主要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指出农田鼠害的有效防治除了需要掌握害鼠本身的发生规律、种群动态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外,还需研究预测预报,防治指标,损失评价技术,制定防治方案,进而研究各项技术措施。化学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鼠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的条件下,诱订和稳定捕食性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恶性增长;不育剂的大面积应用还未取得成功的先例,但可以肯定在不远的未来,包括不育剂在内的遗传防治技术将成为现实;信息素、外激素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电磁灭鼠已告失败,超声波也难付诸应用;驱避剂的弱点是害鼠很容易适应它们。因此,有效的灭鼠仍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要在短时期内把农田鼠害密度降下来,控制鼠害大量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全生境药剂灭鼠。但药剂灭鼠需注意投药时期、药剂选择、投药方式、安全以及死鼠处理等事项。  相似文献   

16.
泾县是一个以粮油为主兼有多种经济作物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1.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6.6万亩,旱地4.6万亩.由于鼠类食料条件丰富(包括大田农作物及储藏条件简陋的粮食);猫头鹰、蛇等天敌的减少,鼠的生存能力强等综合因素,鼠害发生普遍,危害很大.常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25万亩次,防治面积18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2%.常年灭鼠挽回粮食损失1 500吨,实际损失700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榆林农区鼠情的系统监测和普查,研究并掌握了鼠害及优势鼠种的发生规律,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对农业生态控鼠、化学灭鼠、毒饵站灭鼠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为陕北地区农田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TBS灭鼠技术规范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0~2017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三都县、息烽县、瓮安县、凯里市、新蒲新区、安龙县、大方县、关岭县开展TBS灭鼠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明确了TBS安装方式和使用技术,探讨了TBS技术在农田鼠害监测中的作用,提升了鼠类无害化控制技术,实现了灭鼠技术向安全、绿色、无害化方向迈进,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TBS灭鼠技术规范,在全省农田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BS灭鼠技术的特点是不使用杀鼠剂就可实现对农田害鼠的可持续控制,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兴的农田害鼠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未来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贵州省农田害鼠绿色防控工作,就推广应用TBS灭鼠技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TBS灭鼠技术经费投入,提高农田害鼠绿色防控建设能力;二是加强TBS灭鼠技术示范区建立,提高农田害鼠绿色防控覆盖率;三是加强TBS灭鼠技术试验研究,提高农田害鼠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区没有开展大规模统一灭鼠工作,导致农区鼠害危害十分严重,一些地区的鼠密度接近甚至超过六、七十年代大发生的水平,为了有效控制宁夏农区鼠害的进一步危害,同时也为了配合自治区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组织全区开展了全区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记载了全区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工作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效果、2004年灭鼠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20.
农区鼠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身体健康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我县连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农区统一灭鼠行动,农区鼠害猖獗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鼠密度由过去最高38%,逐年下降到3%以下,减轻了鼠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严重影响,促进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将我们主要采取的工作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