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建筑类型及管理方式对冬季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鸡舍,测定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结果表明:A和C舍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B舍(P<0.05)。A、B两舍之间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C舍(P<0.01)。氢气的浓度A、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舍(P<0.01),C舍显著高于B舍(P<0.05)。二氧化碳浓度B、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C舍(P<0.01)。硫化氢气体用1~10mg/m3检测管未测出含量。气流速度A、B、C三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封闭式猪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善猪舍内环境,试验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每个季节选取3栋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产仔哺乳舍,每天测定6:00、11:00、18:00哺乳仔猪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夏季舍内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06:00时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6:00时舍内温度极显著低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内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舍2和舍3(P0.01),舍2显著高于舍3(P0.05);舍2和舍3内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舍1(P0.01),舍2与舍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H_2S浓度各舍之间变化范围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舍3温度极显著高于舍1和舍2(P0.01),舍1与舍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不同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三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研究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和通风两种方式改善羊舍空气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通风组和丝兰宝组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41.06 mg/m33、1.43 mg/m3和30.65 mg/m3,其中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通风组与丝兰宝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7mg/m30、.0034 mg/m3和0.0039 mg/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为1 843 mg/m31、523 mg/m3和1 718 mg/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温度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湿度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含水量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丝兰宝组(P<0.05),TSP、PM10浓度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控制通风和在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均能明显改善羊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小金县封闭式牦牛育肥舍内外冬季环境指标,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拴系牦牛舍内外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早上8:00和19:00舍内外的温度差异显著(P<0.05),中午13:00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的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外风速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CO_2和NH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温度为4.38±0.76℃~13.65±1.36℃、湿度为47.23±6.43%~59.38±6.31%、风速为0.04±0.02m/s~0.07±0.05m/s、CO2浓度为825±70mg/m~3~982±65 mg/m~3、NH3浓度为0.46±0.11 mg/m3~0.81±0.09 mg/m~3。因此,这些牦牛短期育肥圈舍内外环境指标对牦牛育肥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舍内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水汽浓度的影响。选取同一栋90日龄健康育肥猪450头,采用同栋猪舍自身对照法,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发酵饲料,试验期35d。结果表明,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第15d和35d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性降低(P<0.01);与试验期第15d相比,试验期第35d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性降低(P<0.01)。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第15d和35d舍外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一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降低(P<0.01);与试验期第15d相比,试验期第35d舍外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降低(P<0.05),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水汽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发酵饲料能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利于保护环境和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8.
对一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6m、1.6m和3.0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35.0mg/m3、36.7mg/m3和44.2 mg/m3,其中3.0m显著高于0.6m、1.6m(P<0.05),0.6m、1.6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9mg/m30、.0027 mg/m3和0.0030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1mg/m3、2593mg/m3和2581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而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舍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对TSP、PM10的含量和粪便含水量对舍内NH3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网上平养舍内不同环境及与传统饲养对樱桃谷鸭生长、血清生化和胸肌营养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通过风向、光照、栏舍位置等在肉鸭网上平养舍内选取了A、B、C、D、E 5个不同的栏舍,每栏260羽为试验组,50羽传统饲养为对照组,试验期为28d(14~42日龄)。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各个阶段体重及日增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B组屠宰率高于试验D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B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C、D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C、D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血清生化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E组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8种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网上平养舍内不同环境栏舍之间对樱桃谷鸭生长、血清生化和胸肌营养成分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不显著。网上平养总体效果优于传统饲养。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刮板式清粪机和传送带式清粪机对兔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选取除清粪机械不同外,兔只数、兔生长阶段、风机数量、建筑形式均相同的两栋兔舍,分别在2018年4月连续一周对两类兔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氨气(NH3)、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粉尘、硫化氢(H2S)浓度进行检测。(1)兔舍外、刮板式舍和传送带式舍的温度分别为17.79℃、18.39℃、18.43℃,舍外与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刮板式舍与传送带式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2)兔舍外、刮板式舍和传送带式舍的湿度分别为50.17%、50.3%、48.99%,舍外与舍内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刮板式舍与传送带式舍内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3)刮板式舍和传送带式舍内NH3、CO2、粉尘的浓度分别为2.99mg/m^3、813.40mg/m^3、0.31mg/m^3和2.13mg/m^3、614.13mg/m^3、0.31mg/m^3,传送带式舍内NH3和CO2浓度显著低于刮板式舍(P<0.05);未检出H2S、CH4。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钟楼式通风系统在冬季南方肉牛舍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建筑尺寸相近的钟楼式彩钢舍(A舍)以及双坡式卷帘舍(B舍)作为试验牛舍,选取肉牛舍的三个剖面,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A舍日平均温度为(10.2±2.3)℃,显著低于B舍[(10.5±2.3)℃,P0.05];A、B舍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2±14.2)%、(91.5±13.3)%,差异不显著(P0.05);A舍平均风速为(0.18±0.64)m/s,显著高于B舍[(0.14±0.52)m/s,P0.05];A舍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均显著低于B舍(P0.05),日均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1 185.50±76.82)、(1 260.41±64.58)mg/m~3,日均氨气浓度分别为(1.37±1.34)、(2.12±1.48)mg/m~3。说明钟楼式彩钢舍较双坡式卷帘舍通风状况好,空气质量优,温度适宜,有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6只绵羊,通过饲养和消化试验来研究饲喂不同阴阳离子平衡的麦秸 苜蓿型全混合日粮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B组(DCAB=15meq/100gDM)DM、NDF、ADF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②B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P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C组Na表观存留率与A、B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B组表观吸收率明显高于A、C组,说明随着DCAB水平的升高,Na吸收率和存留率都有上升趋势;提高DCAB水平,对K在体内的吸收影响不明显;C组尿Cl排出量与A、B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4,(6):89-91
为探讨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绵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将18只试验羊分为A、B、C三组,A组为盘羊杂交羊,B、C组为巴什拜羊,其中A、B组气管内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2 mL/只(106CCU/mL),C组为对照,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只。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中IL-2、IL-4和IL-6的浓度。结果表明,IL-2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714天,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在第14天,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IL-4的浓度分别在感染后第1、7与14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感染后第7天,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第1414天,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在第14天,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IL-4的浓度分别在感染后第1、7与14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感染后第7天,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第1421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说明不同品种的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提供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60只健康雏鸡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9日龄时,C、D两组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复制动物免疫抑制模型;B、D组同时饲喂中药;A组设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的D组和A组在给药3 d后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1);喂药7 d后,B组转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中药合剂直接刺激A、C组的淋巴细胞,中药浓度为1:1000细胞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0、1:100、1:500(P<0.01),略高于1:2000(P<0.05);ELISA检测中,D组IL-2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但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提示该中药合剂可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病,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19,(17):47-51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青海省海南地区湖羊母羊繁殖性能和初生羔羊体况的影响。选取1岁左右健康初产纯繁妊娠80 d湖羊180只,随机分成A、B和C3组,每组60只,在粗饲料[燕麦青干草0.5 kg/(只·d)、燕麦青贮0.69 kg/(只·d)]相同的情况下(干物质),精料饲喂量分别为A组0.4 kg/(只·d)、B组0.5 kg/(只·d)和C组0.6 kg/(只·d),饲喂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A组母羊流产率和死胎率高于B、C两组,C组初生单羔羊的体高和体长显著高于B组(P<0.05),胸围和管围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初生双羔羊的体长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管围C组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多羔羊初生体重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单羔羊平均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妊娠后期母羊精料饲喂量较高[0.6 kg/(只·d)]时,湖羊繁殖性能较好,所产羔羊的体尺、体重较高,有利于胎儿的后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取32只3~4 kg健康泌乳家兔,通过人工造模的方法诱发其乳腺发炎,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临床型乳腺炎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γ-干扰素)、B(乳酸环丙沙星)、C(γ-干扰素和乳酸环丙沙星)、D (生理盐水)4个治疗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6、18 h各投药一次。各组分别在造模前1 h和造模后4、12、24、36、48、72 h采集血液0.5 mL、血清1 mL,进行白细胞总数、血清钙离子含量和炎性细胞因子测定(ELISA),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组间对比,A、B组在造模后12~48 h内极显著高于C组(P<0.01),72 h时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造模后12~72 h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②血清钙离子含量组间对比,A、B组在造模后12~48 h内极显著低于C组(P<0.01),72 h时显著低于C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在造模后12~72 h内均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③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组间对比,A、B组在与C组造模后12~24 h内差异显著(P<0.05),36~48 h内差异极显著(P<0.01),72 h后差异显著(P<0.05),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造模后12~72 h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果表明,γ-干扰素配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临床型乳房炎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8只装有瘤胃瘘管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 K -CI-)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各处理瘤胃液pH值均在6.21~6.94之间变动,(P>0.05),各组在喂后3h下降到最低点.(2)B、C、D处理瘤胃液氨氮浓度各时间段平均值显著低于A处理(P<0.05);B处理喂后1h、3h、5h、7h NH3-N浓度显著低于A处理(P<0.05);处理NH3-N浓度变化于4.47~49.67mg/100mL之间.(3)B处理瘤胃液尿素氮各时间段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A、C、D处理(P<0.05).(4)各处理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各时间段平均值问差异不显著(P>0.05);B、D处理丙酸浓度高于A、C处理(P=0.08),A处理丁酸浓度高于B、C、D处理(P=0.06),B、D处理乙酸/丙酸值低于A、C处理(P=0.07).综合考虑,35 meq/100gDM DCAB水平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该组合为最佳日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62-1565
通过黑龙江省7个不同地区肉牛养殖场血液钙(Ca)、磷(P)和镁(Mg)浓度的检测比较,来判断这7个肉牛养殖场肉牛钙磷代谢的情况,为肉牛养殖场预防钙磷代谢障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双鸭山、九三、牡丹江市7个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的肉牛养殖场作为调查点,分别记为A组(双鸭山放牧加舍饲)、B组(双鸭山全舍饲)、C组(大庆全舍饲)、D组(九三放牧)、E组(大庆放牧加舍饲)、F组(大庆放牧加舍饲)、G组(牡丹江全舍饲),并对7个不同地区养殖场血中Ca、Mg和P的浓度及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定7个肉牛养殖场Ca、P代谢的状况。结果显示:7个调查点65头肉牛血浆中Ca、P和Mg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地区间血Ca浓度差异不显著,P浓度有差异性,其中C、G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C、G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D、E、F组(P<0.01);G组极显著高于D组(P<0.01);G组极显著高于E组(P<0.01);G组极显著高于F组(P<0.01),能量指标NEFA B组显著高于D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差异性。GLU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A组显著高于E组(P<0.05);B组显著高于A、D组(P<0.05),极显著高于E、F、G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A、D、E、F、G组(P<0.01);D组显著高于E组(P<0.05);F组显著高于E组(P<0.05),BHBA有组间差异,C、D、E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F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D、E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G组(P<0.01);D组极显著高于F、G组(P<0.01);E组极显著高于F、G组(P<0.01)。各组间在血磷、NEFA、GLU、BHBA方面存在差异,与各组间的饲养方式,饲料精粗比及饲养环境有关。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庆、双鸭山、九三、牡丹江市7个不同地区肉牛养殖场没有发生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但也要预防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舍内环境参数变化规律,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对山西省某公司养殖基地的一栋上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舍内近风机端位置的温度在不同日龄均高于其他位置,舍内不同位置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靠近湿帘端附近的空气中氨气浓度与其他位置相比较低(P0.05),从近湿帘端位置到近风机端位置,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舍内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升高,在近风机端位置的空气菌落总数显著高于舍内其他位置(P0.05)。在垂直方向上,笼养肉鸡上中下三层之间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相关数据还表明舍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50%,能够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所需温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用300只10月龄产蛋鹌鹑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饲喂全价基础日粮,试验组B添加0.5%的含有红椒粉和油菜花粉的天然添加剂,试验组C添加0.5%的含有红椒粉和甜茶粉的天然添加剂,试验期15天。测定第0、5、10、15天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指数及蛋黄色泽度(RCF)。结果表明:B和C蛋黄色泽度明显高于A(P<0.01),同时B高于C(P<0.05);B和C蛋黄指数显著高于A(P<0.05,P<0.01),且第15天时B显著高于C(P<0.05);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说明:该两种复合天然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鹌鹑蛋黄色泽度和蛋黄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