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太湖系太湖东南隅的一个湖湾。据测,在正常水位(五站历年平均水位)2.99m时,平均水深0.91m,最大水深1.30m,湖水面积130km~2,容积1.18×10~3m~3。在距岸1km处以多网箱共3公顷左右水面的围养。据吴县东山站1956—1986年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5.9℃,最高38.8℃,最低-8.7℃,气温年较差历年平均25.9℃。年降水量1000—1400mm左右。为探讨网围养鱼与水域环境的关系,1984—1986年在东太湖网围区进行了每日8、14、20时的水文气象要素的正常观测。每月进行一次1—3个测点包括鱼塘在内的昼夜同步连续观测,每月一次各网箱的面上观测。观测项目有水深、水温、水色、透明 相似文献
2.
3.
4.
东太湖是太湖的一个浅水草型湖湾.位于大太湖的东端.总面积19万亩左右.约占整个太湖面积的酬。太湖的网围养鱼始于1982年.开始了我国大水面水产资源开发新途径的探索。由于经验不足.渔民对网围养鱼投入大、风险大还有顾虑.为发展太湖网围养殖生产,从1987年开始平均年贴息20万元左右鼓励渔民网围养殖,同时组织人员到隔湖、长荡湖参观学习。到九十年代中期停止贴息.申请网围养殖要经批准.并要签证交费,还要经过验收才允许养殖.技术亦逐步完善.归纳为“小、精、高”的网田养殖技术路线。东太湖的网围养殖得到迅猛发展.到1996年经… 相似文献
5.
<正> 东太湖是太湖东部的一个较大湖湾,面积为163平方公里,占整个太湖面积的6.7%。其水深0.9—1.5米,湖底平坦,水生植物丰富,属中营养型湖泊。1984年我所在东太湖敝水区围网养鱼41亩,获得亩平净产1130斤,最高产量达1706斤。为查明人工围网养鱼水产品的质量及其化学组成,1984年11月我们进行了鱼类样品的抽样化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1968年太湖引入团头鲂夏花88万尾,其后多年又投放鱼种。团头鲂已成为太湖人工放养的一个主要鱼类。据统计,1968~1979年共投放团头鲂夏花889万尾,鱼种近2,500万尾。一般年产量20万斤。为进一步确定太湖人工放养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性腺发育及其种群的年龄构成,为今后采取繁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1979年4月至1980年3月作了周年的采集与测定。下面是这次所得资料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东太湖沉水植物区“春放冬捕”网围养鱼模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太湖沉水植物区进行的7500kg/hm^2网围养鱼技术研究,达到hm^2润1200-1500-元,投入产出比1:1.4-1.5。模式具有适宜性、先导性、谅 、在渔民群众中已普通应用。 相似文献
8.
9.
东太湖是太湖的一个湖湾,面积约20万亩,湖中天然饵料丰富,水位稳定,理化性状良好,是鱼类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1978年前,一直是专业渔民和沿湖半渔半农捕鱼的天然水域。后来,随着船网工具的不断增加,酷渔滥捕现象日趋严重,加之,沿江兴筑了闸坝,阻塞了洄游性鱼类的通道,致使丰富的水产资源逐年衰减。1979年4月,省太湖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试行了繁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鲷科于类属间远缘杂交的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鲷科鱼类的肉味鲜美 ,营养价值高 ,生长快 ,其主要养殖品种真鲷 (Pagrosomusmajor)、黑鲷 (Sparusmacro cephalus)、黄鳍鲷 (Sparuslatus)和平鲷 (Rhabdosargussar ba)的人工繁殖及种苗生产已获得成功[1,2 ] ,但未见其杂交育种成功的研究报道。这 4种鲷分属同科不同属。笔者从1 989年开始进行这 4种鲷的杂交育种生产试验 ,均成功孵化出杂种仔鱼 ,并获得全长 6 6~ 86mm的平鲷与黑鲷杂交后代幼鱼 6 .0万尾。为海水鱼的属间远缘杂交研究及杂交育种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1… 相似文献
11.
东海黑潮区灯光鱿钓渔场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6、1997年春季在东海黑潮区域的灯光鱿钓渔场的探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左侧的褶皱形锋涡旋及其右侧的逆流和暖涡旋的附近区域,易形成良好的灯光鱿钓渔场。春季黑潮表层的25℃等温线出现与否,似可作为寻找鱿钓渔场的一种判据。黑潮势力的强弱变化对渔场出现的迟早以及产量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黄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根据1991年1~2月东、黄海冬季底层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562.49kg,72935尾,198种。其中,暖温种居第1位,有87种,占43.9%;暖水种次之,有86种,占43.4%;冷温种最少,有15种,占7.6%。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共有5种:竹Jia鱼、带鱼、小黄鱼、Ti鱼、绿鳍马面Tun;IRI值在500~100的鱼类定为常见种,共有10种:银鲳、短尾大眼鲷、黑鳃梅童鱼、短鳍红娘鱼、黄AnKang、细纹狮子鱼、黑AnKang、龙头鱼、黄鲫、白姑鱼。使用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D值变动在1.121~7.086之间,H′值在0.586~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概述了1959年新安江建坝截流后,坝下形成长23km、面积9.9km~2、平均水深5.9m、平均水温10—17℃、流量378m~3/s的冷水区的水文、生物变动状况。对30年来该冷水区的渔业利用作了回顾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5.
鱼塘内细菌数量消长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鱼塘细菌数量很大且经常波动。总菌数以夏季最多,依次为秋季、春季及冬季;异养菌在水层及底泥中则分别以夏季和秋季较多。异养菌数量与化学需氧量(COD)呈明显正相关。总菌数与 COD也呈正相关。水温与总菌数呈正相关,而水温与异养菌则无相关性。浮游植物与总菌数、异养菌数均无相关性。浮游动物与细菌数量却呈现正相关。细菌繁殖适宜的pH 值为6.4—9.4。促使细菌数量减少的常用水产药物,按其效力大小依次为漂白粉、CuSO_4·FeSO_4 合剂、敌百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细鳟鱼(Braochymystax enok P.)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最大日摄入能与生长能的关系、生态生长效率等方面生长与能量代谢的研究结果。并确定养殖中最低投饵水平,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海中部深水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及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海中部深水区存在着一个种数不多,结构简单的冷温性底层鱼类群落。作为底报网渔业对象的底鱼种数更少。过度捕捞已使这一重要渔场资源密度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8.
越冬鳀鱼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最适水温(11~13℃)水平梯度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锋区,其水平位置,范围大小和鱼群密集程度随最适水温分布趋势的逐月变化和年际变化而发生变化。 鳀鱼垂直分布有昼夜变化。在无温、盐跃层水域,白天鳀鱼分布于中下层或近底层,且易集成小群;夜间鱼群分散,几乎分布于整个水层。但在有温、盐跃层的水域,因受跃层的影响,鳀鱼常常分布于跃层之上的水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养殖种类不断增加,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而且正在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化,集约化以及企业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两年调查研究,指出了目前我国名,特,优水养殖解决,采取的措施,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胃内主要基础饵料检出率及其与对虾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3年在牟平宁海虾场养池通过定期分析对虾胃含物,发现在虾池生物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对虾最先大量摄食猫水蚤,到6月下旬,则主要摄食一种小型多毛类短鳃伪稚虫 。到7月中旬,基础饵料在虾胃中急剧减少,若投饵不足,将有高比例的空胃虾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