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纲.它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资源之一.世界上头足类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产量增长迅速.1981年的总产量为137.38万吨.而到1986年即达166.74万吨之多。我国近海的头足类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渔获量达5万吨以上.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对发展我国近海的头足类是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本文对世界各大洋、世界各国的头足类资源现状及其动态有较全面的介绍。这对发展我国自己的头足类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头足类资源。据估计,大陆架及大陆架斜坡潜在有640~1200万吨的头足类资源,而整个大洋的头足类资源估计是这个数字的50多倍。长期以来,除少数有消费头足类习惯的国家(亚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不重视头足类开发,即使有生产也是兼捕渔业。  相似文献   

3.
乌贼俗称“乌龟”、“墨鱼”、系海洋软体动物头足类。乌贼、鱿鱼、章鱼等三大类,在世界海洋中约有650余种,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各大洋均有分布,总资源量约为5500万吨以上。当前世界的年产量仅有150余万吨。乌贼在我国南北沿海一带分布甚广,但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鱿鱼、墨鱼、章鱼等属软体动物头足类。近十多年来,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世界海洋各海区的头足类总产量从1976年的120万吨,增加到近期的200万吨左右。在火陆架海域中,估计可捕量约为800万吨,除被鲸鱼等掠食外,尚有500万吨。这一可捕量为近年来头足类平均年产量的二倍多,  相似文献   

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重要的捕捞对象.分析柔鱼渔汛特征并预测旺汛期,有助于柔鱼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本研究根据2013-2017年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产统计数据,以每日平均渔获量(CPUEday)作为资源丰度,利用分位数的方法划分旺汛期;结合灰色波形预测...  相似文献   

6.
<正> 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中近岸性传统捕捞对象资源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的渔业对象.鉴于头足类与中上层鱼类、磷虾合称“世界三大潜在资源”,已引起各国的重视.1989年3月12~16日起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头足类会议,与会者来自福克兰群岛至苏联、巴林至日本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名代表.会议对世界头足资源研究与利用情况、世界头足类产销现状、有关产业结构、加工技术改进、贸易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中很多近岸性传统渔业对象资源衰退尤为突出,一些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的渔业对象。鉴于头足类品种多,分布广,是世界上利用率较低的资源之一,而且,从生产观点考虑,亦适宜中小型渔业经营。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计划将头足类渔业推广到全世界。可以预计,头足类在今后渔业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洋中的头足类(鱿鱼、乌贼、章鱼)有650种,在日本周围水域就有150种,其中90种为鱿鱼,尤以太平洋丛鱿鱼(T radodes pacificus)和巴特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为数最多,年渔获量超过10万吨。太平洋丛鱿鱼广泛分布于日本岛屿沿岸水域,巴特鱿鱼是一种大洋洄游性种群,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东部至西部水域。这两种鱿鱼都是日本鱿  相似文献   

9.
全球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足类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蛸科是主要种类,其年总产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最高产量达到470×104t,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捕捞产量年增长率最快的种类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此,本文根据1950~2011年FAO生产统计数据,将世界头足类年生产数据按各渔区10年为一个年代,分别计算各个年代世界主要头足类经济科类和主要海域的平均年产量及其增长率,分析了世界主要头足类种类资源以及各个海域头足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同时,对我国头足类资源开发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太平洋头足类资源现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正之 《水产学报》1981,5(3):263-270
本文专题综述西太平洋头足类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前景。内容包括开发中的资源特点和问题;年渔获量超过一万吨的10种重要经济种类的生物学简况;资源结构与渔获量变动等;最后,作者根据食饵——捕食者关系,对西太平洋头足类的潜在资源量作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1月5日报道:1973年世界总渔获量为6500万吨。今后世界海洋中能增产多少呢?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72年发表的由杰·艾·加伦德编写的《海洋渔业资源》一文来分析,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可望达到2亿吨。其中,大型中上层鱼类、底鱼、集群性中上层鱼类约为1亿吨,头足类约1千万吨、南极燐虾5千万吨,合计在2亿吨以下。按品种分:金枪鱼等大型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12.
头足类角质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必林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09,33(1):157-164
随着世界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对其资源状况、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不断地开展。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捕食器官和硬质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储存信息良好等特点,可作为分类和生物学研究等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成果,系统描述了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对其在头足类生物学和分类地位、资源量估算、捕食动物的食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了综述。分析认为,尽管角质颚在头足类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在年龄鉴定和资源评估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台湾传导     
《河北渔业》1993,(3):44-45
<正> 据联合国人口学家调查统计,公元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63亿,届时,开发水产蛋白源将是一个重要研究目标。国际上渔业资源学家把头足类、中上层鱼类和南极鳞虾类称为世界三大潜在渔业资源。头足类的品种有70种.仅枪乌贼的年可捕量估计为600~700万吨以上。中上层鱼类仍属未完全开发的  相似文献   

14.
印度洋可开发的外洋性头足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头足类产量超过100万t,三分之一捕自大西洋、三分之二捕自太平洋。与此相比,印度洋的头足类产量很低.自60年代中叶,世界头足类渔业开始瞄准外洋性种类。而在印度洋栖息的头足类中,引人关注的是热带性的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亚热带性的巴氏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南方带性的T.angolensis 等3个种类。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前者是不久的将来最有开发希望的渔业对象。  相似文献   

15.
俞平 《海洋渔业》1985,7(6):243-244
<正>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量保持在36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洋捕捞的产量为300万吨左右,占有极大的比重。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利用已呈过度现象,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要在短期内恢复,尚无迹象。这就引起渔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安排的困难。然而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特别是分布在日本沿海及东黄海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个别鱼种还出现上升的趋势。中上层鱼类大都为一些大洋性的洄  相似文献   

16.
世界头足类的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头足类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三大未充分利用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的资源之一。1980年至1997年世界头足类(包括鱿鱼、章鱼和乌贼)的渔获量从157.1万t平稳增至341.7万t,可是1998年鱿鱼渔获量却受1997年的供给量过多,库存量增加,西南大西洋的渔获量偏低以及东太平洋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而急剧下降。1999年世界头足类的渔获量再度增加,达到337.3万t(表一)。  相似文献   

17.
东海南部外海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最近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源调查,结合生产统计资料分析,对东海南部外海鱿鱼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一、资源潜力东海南部外海渔场常年受高温、高盐的外海水系所控制,气候条件较复杂,既是台风影响区,又受季风变化制约,渔场底形较复杂,在钓鱼岛西北海域还有涌升流分布,饵料基础丰富。特别适宜于鱿鱼的生殖、索饵和栖息。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对世界各渔区头足类资源评估结果其资源量达300~400万吨,目前世界鱿鱼产量约230万吨,而西北太平洋的鱿鱼产量约占世界总的生产量的2/3,其中东海南部外海是鱿鱼的主要渔场之一,日本、台湾省、港澳地区的拖网,鱿钓作业在该渔场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过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人类食物中的水产品比率明显增加,现在地球上利用的蛋白源约20%来自海洋和淡水的生物资源。海产品的利用,已引起各国的重视,而且也是医药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现在的利用趋向如何?据学者们认为,世界大洋的鱼类和大型脊椎动物的年间渔获量可达8,500~9,000万吨或8,000万~1亿吨。鱼类和大型非鱼类的渔获量为7,000~7,500万吨,1971年水生生物和海藻的产量为6,940万吨,其中海洋5,990万吨,淡水950万吨,可见世界渔获量的86.5%从海洋中获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和我国与周边国家渔业协定的正式签署并实施 ,我国海洋渔业的作业空间越来越小 ,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海洋渔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渔业经济除了发展近海养殖外 ,还必须尽快参与国际竞争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特别是大洋性渔业(利用公海渔业资源 )。1 开发大洋性金枪鱼渔业的必要性面对目前海洋渔业形势的新格局 ,大力发展我国大洋性渔业已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 ,调整海洋捕捞结构 ,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辟新渔场 ,开发新资源 ,实现由近海捕捞向外海远洋捕捞的转变 ,就成为我们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杨德康 《水产学报》1991,15(1):77-81
太平洋丛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年产量,在八十年代高达四、五十万吨,占目前世界头足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最重要的头足类资源。丛柔鱼的分布区局限于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周围海域,其群体密度最高;在黄海北部和东海外海的分布区,也有一定产量,主要为流网和底拖网所兼捕。本文论述东海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内太平洋丛柔渔资源的分布密度以及它与不同水系交汇形成流隔的密切关系;五、六月份柔鱼鱼发适温为16—17℃,柔鱼群体栖息活动水层与浮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