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花萱草主要繁殖方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播种、分株、扦插和组培4种主要繁殖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大花萱草依品种不同,在坐果能力、分蘖能力、花薹是否产生茎芽以及茎芽数量、组培繁殖系数等方面各有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每个大花萱草品种繁殖特性的繁殖方式就是其最佳的繁殖途径。该研究可为大花萱草的生产和推广提供一定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贡水白柚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高效系统的培养基类型和培养基配方,以沙田柚、蜜柚、红心柚、玉环柚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柚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4种柚成年嫁接树梢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柚组织培养各环节的主要影响调控因子,建立有效贡水白柚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柚种子发苗的最佳方案是成熟种子在半固体1/2MS培养基萌发后,再转至固体MS培养基上培养为宜;在激素配比中,最适合贡水白柚幼嫩茎段的6-BA浓度为0.5mg/L,NAA浓度以0.2mg/L为佳;不同外植体的培养诱导率表明,用春梢嫩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时出芽率高,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3.
黄花菜属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的黄花菜繁殖方法有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以分株繁殖最为常见.近年来,一种新的繁殖技术--切根分芽繁殖法获得成功.试验表明,切根分芽繁殖法具有提高繁殖倍数、降低生产成本、成活率高、花期早、花蕾多的特点,值得推广.现将切根分芽繁殖新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绞股蓝是富含人参皂苷类物质的药食两用植物,其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综述了绞股蓝的3种繁殖方式及其相应的育苗技术。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地下茎分株、地上茎和叶的扦插及藤蔓压条)是绞股蓝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有性繁殖即用种子进行繁殖,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以茎尖、茎段和花芽为外植体的组培方式。绞股蓝的育苗技术为绞股蓝人工栽培提供了充足的种苗。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06-110
为了满足市场对多倍体大花萱草数量及品种的需求,降低由国外引种的成本,实现工厂化生产,引进多倍体大花萱草"红运""红宝石""橘黄色""肉粉色""大金杯"和"金娃娃"6个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繁殖方式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通过对外植体部位筛选、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研究表明,分蘖茎段是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外植体;培养25 d左右,不定芽平均伸长5 cm左右;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种多倍体大花萱草诱导率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芽量和增殖系数的影响变化趋势一致,但在同种处理上,不同品种间存在着差异;6个品种组培苗的最适宜生根时间为20 d左右,最大生根率都在76.8%以上。  相似文献   

6.
茶树良种无性繁殖是利用茶树的根、茎、叶、芽的一部分营养器官,通过扦插、压条、分株、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使之成为一个能独立生活的植株,叫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扦插繁殖,即短穗扦插。短穗扦插是利用茶树的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将离开母体的短穗进行扦插,使其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出丧失的部分(生根、萌芽)而形成完整独立的苗木。  相似文献   

7.
芦荟的繁殖     
芦荟由于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因而用种子繁殖很困难。现代栽培中,常用组织培养和分株、分蘖、分芽繁殖。现将分株、分蘖、分芽繁殖技术介绍如下。1.分株繁殖有两种方法。其一,在分株繁殖前大多需将母株丛从地里挖掘出来,并多带根系,然后将整个株丛用利刀分劈成单株;其二,...  相似文献   

8.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是百合科萱草属植物。现代萱草是多倍体的杂交种,它融合15个原生种的性状,使花色花形极为丰富,色彩除纯白、纯蓝色外,几乎包括了太阳光的七彩之色。且现代萱草具耐寒、适应性强、叶丛姿态优美、花期长等优点,是庭园、花坛的理想花卉。但又因其高度的杂合性,种子播种繁殖难以保持优良性状。用分株繁殖,又因萌蘖能力不强,繁殖系数较低,也不易推广。如果用组织培养方法来快速繁殖,则可达到既保持优良性状又大批繁殖之目的,为多倍体杂种萱草的推广开辟道路。为此于1987年6月选用现代萱草品种紫绒进行了组织培养方法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大花萱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栽培品种.大花萱草具有花色鲜艳,花期较长,花量较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常用作地被、花境等.大花萱草性耐寒,喜光,亦耐半阴,喜湿润环境,不耐积水,喜深厚肥沃且通透性好的沙壤土,耐轻度盐碱土.一、繁殖技术大花萱草可采用分株、播种、分芽花芽、组培等方法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诱导不定芽途径,建立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大同黄花’短缩茎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取样时期下,10个不同浓度6-BA、NAA组合对萱草属植物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等组培效果的影响。[结果]‘大同黄花’短缩茎组培最佳取样时期为萌芽期(2~3月下旬);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MS+1.0mg/L 6-BA+0.1mg/L NAA,诱导率最高为88.89%,诱导系数最高为6.67;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2.0mg/L6-BA+0.5mg/L NAA;不定芽3~5cm时,接种于生根培养基MS+0.25mg/L NAA中,生根数最多(4.33根/株)。利用上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接种了14份萱草属植物的短缩茎,12份材料可诱导出不定芽。[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扩展了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对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4个多用途萱草品种的离体快繁体系.[方法]以4个多用途萱草品种为试材,研究消毒时间对不同外植体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消毒时间以10 min最佳,花茎是萱草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1.5 mg/L 6-BA +0.2 mg/L IBA;在增殖培养中,MS+ 1.5 mg/L 6-BA+ 0.2 mg/L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1/2MS +0.3 mg/L IBA和1/2MS+ 0.3 mg/L NAA培养基为4个品种的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该方法建立了4个多用途萱草品种的离体快繁体系,为萱草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cv.‘Datong Huanghua’)幼嫩花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期建立优良黄花菜株系快速扩繁技术体系。经过消毒条件和储存时间的筛选,将外植体接种到含不同浓度6-BA和2,4-D的MS培养基上,探索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花葶外植体的最佳消毒灭菌方式为75%酒精灭菌30 s配合0.1%升汞溶液灭菌10 min,污染率为16.67%,15 d后外植体启动率为88.43%;取样后的花葶外植体在4℃冰箱中保存6 d内完成接种为佳;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为MS+2.5 mg/L 6-BA,外植体出愈率为97.78%,继代培养后不定芽分化率为85.67%;在MS+0.5 mg/L NAA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d可形成完整再生植株;炼苗移栽30d后成活率达94.00%,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研究结果为黄花菜的优良单株扩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苏英、瑾红、苏星、金背红、紫、暗中明、唐、星散、美国幻儿、斯特拉德奥、金环蚀、苏锦、金娃娃、高贵为亲本,对大花萱草(Hemerocalis hybrid)品种自交与杂交的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与父、母本有关,sf-6与j-1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实率都比其他组合高.n-4、nz-51、nzy-1无论采用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相应的杂交组合均不结实;sf-6人工自花授粉与开放性授粉结实率差异不大,均在60%以上,总体上看人工自花授粉明显好于开放性授粉;设施栽培的结实率高于露地栽培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辣根茎尖组织培养,为其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提供新途径。[方法]分别就不同消毒时间对茎尖接种污染率的影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茎尖出愈率、分化率的影响、不同激素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酒精消毒时间为35 s时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较低;MS+0.5 mg/L 6-BA+1.0 mg/L NAA培养基对茎尖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为82.3%;MS+0.5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诱导茎尖分化率较高,达80%;MS+0.2 mg/L Kt培养基适合辣根不定芽的继代繁殖;MS+0.1 mg/L NAA为辣根不定芽生根培养基。[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辣根茎尖的组织培养提供了试验基础,为其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个大花蕙兰品种茎尖为材料,采用不同培养基对茎尖原球茎进行诱导、增殖和分化培养,探讨不同浓度6-BA和椰乳对原球茎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低激素水平培养基1/2MS 0.5mg/L 6-BA 10%椰乳 2%白糖 适量活性炭对诱导产生原球茎的效果很好,大部分品种的原球茎诱导率达80%以上;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0.5~1.0 mg/L6-BA和15%椰乳,可明显提高5个品种的原球茎诱导率和增殖率。将多次增殖的原球茎转入1/2MS 1.0mg/L 6-BA 0.5mg/L NAA 20%椰乳 1%白糖的分化培养基,原球茎可继续增殖并分化形成许多类胚性的单极丛生芽,再经分化培养后可获得大量根苗完整的再生植株。因此,试验结果可为大花蕙兰的高效低成本组培快繁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春石斛栽培所需的光照、温湿度及栽培场所条件,简单讲述了春石斛高芽繁殖技术、扦插繁殖技术、组培快繁技术和分株繁殖技术,并从枝条修剪、留芽抹芽、支柱绑扎、催花和病虫害管理等方面讲解春石斛露天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张潇潇  房伟明  周玉珍  王纪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66-12567,12569
[目的]对引进的8个路易斯安娜鸢尾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特性、结实性、分生能力等进行观察测定。[方法]8个品种分别为‘B1ackGamecock’、‘RegalRicochet’、‘Teven’、‘SeaWisp’、‘WaihiWedding’、‘HotAndSpicy’、‘SeriouslyBlue’和‘Gunner’。[结果]8个引进品种在苏州均能正常开花,叶片冬季绿色,品种间在花期、花色、花茎高度等方面的差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植物材料;5个品种人工授粉后,大田开放授粉植株的结实率高于设施内隔离授粉的植株,‘SeaWisp’结实率最高达70.4%,可用于实生苗生产;‘BlackGamecock’品种在大田自然生长环境中分生系数最高达9,可用于分生苗生产;‘HotAndSpicy’不结实,分生系数低,需要依靠组培方式生产种苗。[结论]根据品种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种苗生产途径,可为苏州地区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技术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技术主要是在组培室中进行快繁脱毒和工厂化的规模生产。自从问世以来,对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以及药用植物的新品种培育、品种脱毒、提纯复壮、快速无性繁殖及扩大种苗生产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划时代影响。笔者主要就其在果树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鹤望兰的种苗繁育、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及分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指出繁殖技术一直以来是制约鹤望兰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株繁殖速度太慢、种子繁殖易发生性状分离,优良性状很难保持、组培快繁易褐化,繁殖率低。繁殖技术的制约使新品种培育更加困难,栽培和保鲜技术也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认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攻克鹤望兰组培快繁技术,培育不同用途新品种及进行花期调控,这为鹤望兰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