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河北省沽源县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并以林地的增加为主,土地利用景观异质性在增强,景观多样性有所减少和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景观聚集度适中且小斑块数量增多,空间连接性减少,空间分布趋向均衡化分布,斑块形状总体上仍然有规律、简单,受人类干扰程度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2.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东省2005、2016年两期石漠化监测数据,通过16种景观指数分析,探讨岩溶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地利用景观优势度由灌木林、未利用地为主向以乔木林、灌木林为主转变;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破碎度增加,岩溶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地景观呈扩散趋势,而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呈聚集趋势,耕地的聚集化表现尤以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岩溶区各类型景观的连通性情况比较好,但景观异质性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当前,岩溶区景观存在景观破碎、斑块数增多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石漠化植被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优化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4.
林火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林火生态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林火生态特性、生态过程及景观研究方法,阐述了林火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了林火与景观结构、功能、动态、格局和景观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简要概括了目前对林火与景观格局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牛栏江由一条蜿蜒的天然河流演变成由多段人工渠道和天然河道共同组成的河流。河流长度缩短,沿江两岸天然植被减少,湿地总面积减少。通过调查分析牛栏江现状,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牛栏江生态修复方法和途径,实现修复自然,还原自然。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景观要素类型两个层次上,对比分析了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得出该区域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同时森林景观面积减少、优势度下降的结论。这种景观空间变化将会降低区域景观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以及固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78~2009年间6期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永定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2年来永定河流域以农、林、草业景观为主,耕地面积有下降趋势,林地面积2000年最低,后缓慢上升,水域面积近10年下降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多样性指数逐步升高,景观类型均匀度总体有下降趋势,景观类型转移概率矩阵表明,林地最为稳定,干旱河道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8.
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两方面选取了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分散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9年和2021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钱江源国家公园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占公园总面积的92%以上;与2019年相比,2021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大,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面积减少最多的是耕地,森林覆盖率稳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区在林业生态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效;(2)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2019年和2021年景观类型尺度和景观水平尺度的指数变化情况反映出园区内景观异质性趋缓,逐渐向优势景观均质化、整体化发展,且各类景观的交错分割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西藏林芝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ARC/INFO支持下,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异质性作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林芝地区共划分为14个景观要素类型,形成以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管理景观为主的生态空间格局。其中:自然景观保持着较好的原始状态;半自然景观受干扰的程度最重、景观破碎强烈;其次为管理景观。这反映出林芝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信宜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为研究区,利用patch analys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选取斑块数目、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信宜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景观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大庆地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景观组分转移概率矩阵分析探讨了大庆地区23年来景观的动态变化;应用马尔可夫理论,对大庆地区未来几十年景观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草地不断退化,湿地大面积减少,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大庆地区2010年后景观类型变化的趋势是耕地、林地、盐碱地、沙地和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加,草地、湿地和水域逐年减少,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直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耕地占53.45%,林地5.89%,草地12.25%,湿地7.67%,盐碱地13.56%,沙地0.71%,水域1.01%.建设用地5.46%。  相似文献   

12.
对三明市生态林景观格局变化和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生态林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化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这反映在区域内存在有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有林地),整体生态林景观较完整,说明了三明市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9、1999和2010年三期宝清县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GIS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分析宝清县自1989年以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宝清县近20 a间优势景观为耕地、林草地和湿地,三者斑块总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经历了从剧烈到减缓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大量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斑块数量增加,使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多样性和异质性减少,引起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的降低。为防止人地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建议相关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湿地、林草地等景观类型的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所知的四川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对该地区在地震前后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物种资源的保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从2003—2018年每隔5年,选取了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利用生态景观格局类型及景观生态指数来分析两次地震前后15年间白河自然保护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上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由裸岩、草地/灌木、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种类型组成。在Fragstats4.2中选取8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斑块类型水平上,2003—2018年白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其次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且两次地震均导致主要景观类型所占面积下降,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类型平均面积减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水平上,两次地震导致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空...  相似文献   

15.
宁夏盐池县土地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对宁夏盐池县Ⅳ期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盐池县土地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不断上升,优势度指数不断降低,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景观格局朝着农、林、牧多优势度的趋势良性发展,盐池县生态环境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21世纪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郑州市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1年、2008年、2016年郑州市3期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对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Shannon多样性t检定。结果表明:2001—2016年,郑州市耕地、林地、水域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呈增加趋势。截至2016年,耕地仍是郑州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但建设用地面积已接近耕地用地。郑州市整体景观聚集度下降,均匀度增加,景观不再完全由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主导。15 a间郑州全域景观格局发生极显著变化。其下辖的行政区中,除新密市外,其他各行政区的景观格局均发生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斑块数目、斑块面积、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维数、聚集度等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各行政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浑南新区、东陵区、和平区森林景观格局最合理,大东区、皇姑区、于洪区次之,铁西区、沈河区最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FRAGSTATS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基于1987,1997和2008年夏季的Landsat卫星影像,在RS和GIS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南四湖湿地1987—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湿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是: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自然景观面积减少,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景观斑块破碎化加重,其中芦苇地、荷田和养殖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2)从景观指数方面看: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蔓延度指数不断减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3)从转移矩阵看:1987—1997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对和缓;1997—2008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当剧烈;各种地类相互转化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芦苇地和荷田两种湿地自然景观面积转出的比例很大;并且转化更多的是自然景观转化为人工景观,体现了湿地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年Landsat5 TM和2017年Landsat8 OLI_TIRS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南京市地表温度,结合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热力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南京城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市热岛效应比2000年明显加剧,高温区范围大幅扩张,六合区、江宁区、浦口区热岛区域增长速度较快;热岛高温区斑块面积及连通性增加、破碎程度降低,其在热力景观格局中的优势度明显升高。南京市热力景观格局总体上破碎程度下降、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聚集度升高、连通性增加。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适当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缓解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