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豆粕是豆油加工副产品,是畜禽养殖业中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由于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动物长期食用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中毒症状,进而影响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促进大豆蛋白质吸收的研究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用微生物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2.
豆粕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优质饲用蛋白源,但是豆粕中含有的抗原蛋白、寡糖、植酸、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高效应用,采用益生菌发酵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可提升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对益生菌发酵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发酵机理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对菌种和工艺参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豆粕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发酵后,不仅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其抗营养因子含量也会下降。文章就豆粕发酵后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以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豆粕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但是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阻碍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而豆粕经过发酵处理,能有效去除抗营养物质,并且提高其适口性,在畜禽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就发酵豆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5.
豆粕是动物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生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脲酶、血球凝集素、皂角、甲状腺肿诱发因素,抗凝固因素等抗营养因子,其中抗胰蛋白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大豆在使用前应经适当温度、适当水分、适当时间加热处理以消除生大豆中的有害成分。若加热不足,抗营养因子不能得到有效破坏,致使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反之加热过度,抗营养因子虽被破坏,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与单糖的米拉德反应形成不能被利用的化合物,从而降低豆粕品质。因此,豆粕生、熟度的评定直接影响饲料生产的质量。我国已制订评定豆粕…  相似文献   

6.
α-半乳糖苷酶在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半乳糖苷类物质是豆粕中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又称"胀气因子",可引起动物的胃胀、腹泻、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而添加α-半乳糖苷酶可降低这种抗营养作用.文章综合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对α-半乳糖苷的抗营养作用,相应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粕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它能干预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并对动物健康和生长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饲料中的几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钝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豆粕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解决消化率低的问题,通过生物饲料来改善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抗病力,减少有害药物的使用,是健康养殖、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简述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指出了豆柏在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发酵豆粕的特点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畜禽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玉米-豆粕-鱼粉日粮一直被认为是最佳饲料类型,但现阶段由于许多原因,会在饲料中或多或少的使用小麦、次粉、麸皮、棉粕、菜粕等非常规原料。大量的研究证明在此种日粮类型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其中主要是非淀粉多糖、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抗原蛋白等,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因此,如何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进一步扩大饲料资源,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已成为动物营养界研究的热点。1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1.1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是指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主…  相似文献   

10.
在日粮中使用发酵豆粕能够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文章就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及其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11.
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大豆抗原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等,降低了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甚至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和器官损伤。微生物发酵能有效降低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将大豆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氨基酸,同时微生物含有益生菌及代谢产物,能提高大豆营养价值。文中就发酵豆粕的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和发酵豆粕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发酵豆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及抗营养因子脱除效果,选择膨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并测定所得样品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微生物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普通豆粕相比,膨化处理的豆粕中营养成分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蛋白质溶解度和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凝集素含量、脲酶活性分别降低15.27%、37.95%、93.98%、44.0%;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豆粕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提高7.61%,赖氨酸、氨基酸总和分别升高17.75%、7.24%,小肽含量升高295.69%,蛋白质溶解度、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23.18%、42.86%,消除抗营养因子效果显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均未检出,脲酶活性仅为0.01U/g,黄曲霉毒素B1含量降低46.15%,且发酵豆粕产品中富含有益菌,符合行业卫生标准。研究表明,发酵处理法比膨化法更适宜豆粕抗营养因子脱除。  相似文献   

13.
豆粕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性蛋白原料,本身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使其生物学效价降低,应用受到限制。微生物技术发酵豆粕可以大幅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各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使之在饲料行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发酵饲料是目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较研究了5种常用饲料原料(小麦、玉米、豌豆、大豆和豆粕)经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经3种酵母发酵后pH值显著降低。豌豆、豆粕和大豆在发酵后期pH值均升高。除豆粕经热带假丝酵母发酵后干物质回收率上升外,其他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后干物质量均降低。玉米原料分别经酿酒酵母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后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而大豆、豌豆和豆粕原料经2种酵母发酵后还原糖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热带假丝酵母发酵小麦、玉米、大豆和豆粕4种原料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3种酵母菌能够有效降低饲料原料中的植酸含量,但仅对小麦和玉米中的抗性淀粉有一定的降解效果。综上所述,通过控制酵母菌发酵时间,能够有效提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并降低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利用酵母菌对饲料原料进行预发酵处理成为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酵蛋白饲料是将动、植物蛋白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一类蛋白饲料。经过发酵,可有效消除或降低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提高原料的营养水平和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的生长及生产性能。文章主要对几种常见发酵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毛皮动物养殖是我国的特色养殖产业,经济效益较高。在近些年发展中,养殖行业面临着动物性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寻找替代性饲料资源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发酵豆粕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在家畜家禽生产中已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文章就发酵豆粕的优点,家畜家禽及毛皮动物生产中发酵豆粕的研究状况作以论述,并对发酵豆粕在毛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豆粕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但其含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研究表明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可有效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但由于发酵工艺、发酵菌种、豆粕本身的因素,不同生产厂家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各抗营养因子含量差别较大,现有研究中也少有关于二者中抗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报道。为此,抽取了市售的65批次豆粕和54批次发酵豆粕,对6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籽糖、水苏糖、脲酶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饲料行业使用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方法】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对样品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其分析方法和操作要求均与所购ELISA试剂盒的说明相一致,主要过程为:样品前处理、加样、洗板、加酶标试剂、显色、终止。棉籽糖和水苏糖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微波提取的棉籽糖和水苏糖。脲酶分析参照国标方法:加入尿素缓冲液后恒温水浴,一定时间后加入盐酸溶液停止反应后冷却,清洗试管内容物,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4.7后根据体积计算得出脲酶活性。【结果】调查分析后发现: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54.7 mg·g-1,发酵后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降低了57.7%,根据百分位数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正常值范围分别为58.9-P90(177.3 mg·g-1)、ND-P90(109.4 mg·g-1)。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为102.2 mg·g-1,而发酵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为37.6 mg·g-1,相比豆粕降低了63.2%,使用相同的数据统计方法判定二者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正常值范围分别为42.8-P85(147.2 mg·g-1)和ND-P85(61.8 mg·g-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豆粕和发酵豆粕中平均含量分别为18.4 mg·g-1和7.5 mg·g-1,发酵处理使其含量下降了59.1%,同时得出豆粕及发酵豆粕胰蛋白抑制因子含量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80(28.6 mg·g-1)、ND-P80(9.9 mg·g-1)之间。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棉籽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1.02、1.93 mg·g-1,发酵豆粕比豆粕减少了82.5%,豆粕和发酵豆粕中棉籽糖的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90 (13.79 mg·g-1)、ND-P90(4.65 mg·g-1)之间。豆粕中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为29.70 mg·g-1,而发酵豆粕中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为5.19 mg·g-1,发酵后水苏糖含量降低了82.5%,同时水苏糖的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85 (33.29 mg·g-1)、ND-P85(11.58 mg·g-1)之间;豆粕中脲酶含量正常值范围为ND-P97(0.40 U·g-1),发酵豆粕脲酶未检出。综上得出,发酵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与豆粕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现行市售豆粕及发酵豆粕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范围。本调查分析为饲料加工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能够对养殖企业选择豆粕及发酵豆粕作为饲料原材料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畜禽日粮中的α-半乳糖苷以及相应酶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动物营养学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当前饲料原料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价值更值得重视.阻碍畜禽对饲料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通过干扰畜禽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功能而影响动物生产潜能的充分发挥,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已经发现在豆类籽实和饼粕饲料中含有较高的α-半乳糖苷.部分研究报告指出α-半乳糖苷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α-半乳糖苷的抗营养作用研究,并且介绍了其相应酶制剂-α-半乳糖苷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动物营养学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当前饼原料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价值更值得重视。阻厚畜禽对饲料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通过干扰畜禽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功能而影响动物生产潜能的充分发挥。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已经发现在豆类籽实和饼粕饲料中含有较高的a-半乳糖苷。部分研究报告指出a-半乳糖苷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半乳糖苷的抗营养作用研究,并且介绍了其相应酶制剂-a-半乳糖苷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硫代葡萄糖苷的抗营养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使得一些植物蛋白资源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硫代葡萄糖苷是菜籽饼粕中的一种抗营养因子,本文分析了硫代葡萄糖苷的变化机理和其对动物营养影响的研究,希望能为消除或减少其对动物饲养的危害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以便提高菜籽饼粕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