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异源植物提取物对香蕉交脉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23种异源植物提取物对香蕉交脉蚜的忌避作用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24h后蓖麻、夹竹桃对香蕉交脉蚜定居取食的干扰效果好,忌避作用指数在0.1以下;马樱丹、番茄、飞机草和鳞花草对香蕉交脉蚜忌避作用较强,忌避作用指数为0.1-0.3;忌避作用指数为0.3-0.5的有千头柏、牵牛花、白花非洲山毛豆、马尾松和走马箭。处理后48h,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对香蕉交脉蚜的忌避作用明显降低;处理后72h,大部分植物提取物的忌避作用指数接近于1,说明对香蕉交脉蚜的定居取食干扰作用已很弱。绝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对香蕉交脉蚜的致死作用不强。处理后72h,仅蓖麻、马樱丹存活指数低于0.5,即处理的蚜虫存活率在对照的50%以下。另外效果较好的有夹竹桃、飞机草、白花非洲山毛豆等。  相似文献   

2.
12种植物次生物质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室内测试了1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中红花羊蹄甲的乙醇提取物驱避作用最高,分别为79.52%和86.87%。用4种不同溶剂对红花羊蹄甲的乙醇提取物做进一步的分离,确定其有效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和水层萃取物中,驱避率分别为80.69%和74.26%。  相似文献   

3.
飞机草微乳剂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飞机草微乳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药液中飞机草氯仿萃取物含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μg/mL时,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率分别为71.86%、77.38%、77.38%、81.01%、84.73%、87.09%、88.54%、90.50%、95.26%,说明试验药液中氯仿萃取物含量越多(即浓度越大),驱避效果越好。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建议18%飞机草微乳剂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以250μg/mL为宜。  相似文献   

4.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褐稻虱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ⅡPC),研究了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2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1 gDW·100mL-1)中,大多数对褐稻虱种群有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和综合干扰控制作用.其中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etr.et Widd)、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产卵忌避率达90%以上;薇苷菊(Mikannia micrantha H.B)、飞机草、苍耳等14种植物乙醇抽提物1 gDW·100mL-1对褐稻虱的综合ⅡPC小于0.1,表明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效果达90%以上;同时部分植物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如薇苷菊、马樱丹(Lantana camaraL.)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1~2龄若虫的ⅡPC达到0.32~0.45,薇苷菊、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lyla S.T.Blakely)、飞机草对3~5龄若虫的ⅡPC分别为0.40~0.50,即对褐稻虱1~2、3~5龄若虫分别具有55%~68%和50%~60%的毒杀效果.这些植物乙醇提取物可作为组建水稻植物保护剂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夜晚亮灯,调查荔枝落地果及树上果的蛀果率变化.[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全亮(24 h光照)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产卵前期为10.67 d,显著长于其他处理(2.00~4.67 d)(P<0.05,下同),卵期为1.33 d,显著短于其他处理(9.67~12.33 d),每雌产卵量为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在6:00—19:00光照强度500 lx、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10~900 lx时,荔枝蒂蛀虫产卵量为每雌0~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夜晚光照强度为70~130 lx和2~70 lx时的荔枝蒂蛀虫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91%和3.65%,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25.87%).[结论]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挂灯,每日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进而极大降低荔枝蒂蛀虫蛀果率,可作为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又称爻纹细蛾,隶属于鳞翅目细蛾科,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以幼虫钻蛀荔枝和龙眼的果实、花穗、新梢和嫩叶[1,2,3].一般年份,荔枝、龙眼的虫果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60%~90%.为害嫩梢可造成嫩梢枯萎死亡,幼果期和成熟期受害,造成大量落果;转色成熟期受害,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影响果品出口外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4].飞机草等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良好的产卵驱避作用[5],常规浓度下机油乳剂对于介壳虫、螨类、蛀果虫类等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替代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园天敌的生存、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生态环境[6].  相似文献   

7.
荔枝草农用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荔枝草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的抑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草乙醇提取物对27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0.03g/mL(以干材料计)时,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09%、91.12%、92.59%;荔枝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瓜果腐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分别为0.24、0.29、0.12mg/mL;荔枝草乙醇提取物对几种杂草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浓度为0.2g/mL时,对生菜、反枝苋、黄瓜的抑制率分别为93.65%、92.76%和97.57%。  相似文献   

8.
妃子笑荔枝上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笼罩、排除天敌等生物因子的作用,建立了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产卵期可持续11d,荔枝蒂蛀虫雌虫产卵量因幼虫取食寄主器官不同而不同,以妃子笑果实为食的可产卵160余粒,以嫩梢为食的仅产卵99粒,且卵孵化率较低,果期、梢期分别为80%和81%,果期幼虫死亡主要是生理性和钻蛀荔枝果皮过程死亡所致,死亡率在10%以下,蛹期不羽化率均较高,果期、梢期分别为15%和33%,在妃子笑果期和梢期,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43.68和25.12。  相似文献   

9.
曼陀罗和萝藦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曼陀罗与萝藦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4种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产卵及幼螨的取食都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曼陀罗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202,0.255,驱避效果分别为79.8%,74.5%;萝藦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307,0.344,驱避效果分别为69.3%,65.6%.  相似文献   

10.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评价了20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白花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反枝苋Amaranthus ratroflexus L.、茜草Rubia cordifolia L.、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Eour.、刺儿菜Gephalalanoplos segetum Bge.、猪毛草Scirpus wallichii Nees.对小菜蛾实验种群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在0.2以下。  相似文献   

11.
飞机草微乳剂不同pH值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飞机草微乳剂配制成含有效成分飞机草氯仿萃取物250μg/mL的药液,通过标准滴定液调节其pH值成9个不同梯度,放置1周后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活性进行测定,以明确该微乳剂中所含有效成分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8%飞机草微乳剂在pH5.0~9.0的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该微乳剂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广的酸碱度适应范围,但在pH6.0-9.0的环境下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以深入了解飞机草对不同群落稳定性条件的适应性表现,为飞机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通过分析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探讨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飞机草在不同稳定性群落下其种群年龄结构不同,稳定性较强群落的飞机草种群结构发展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v Ⅰ型;稳定性为中等和差的群落的飞机草种群多处于增长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或接近DeeveyⅡ型曲线.[结论]高本土植物覆盖度和丰富度、少人为干扰、强稳定性的群落能有效抑制飞机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叶法与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粗提物对稻田重要天敌稻虱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稻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0.01 g/mL)、飞机草乙醇提取物(0.018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羽化与成蜂的存活是安全的。现代苦楝油(1.5×10-4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的羽化具有较强的影响,羽化率分别仅为23.33%、41.57%;对稻螟蛉绒茧蜂成蜂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6,12,24,48 h内死亡率分别为13.33%、20.00%、30.58%、36.67%和38.26%,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而对稻虱螯蜂成蜂存活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群落的稳定性对飞机草种群入侵、定居、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笔者运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了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的格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稳定性群落的飞机草种群格局分形特征不同。稳定性强的群落飞机草分布格局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均较小,种群占据空间的能力较弱;稳定性中等的群落飞机草的格局分形特征存在计盒维数较大和较小2种情况,反映了飞机草在剧烈的种间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强弱状况,信息维数较小则说明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分布均匀;稳定性差的群落飞机草格局计盒维数较大,飞机草种群空间占据能力较强,信息维数存在较大和较小2种情况则隐含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而变小。  相似文献   

15.
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稻田捕食性天敌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稻田重要天敌维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和黑肩绿盲蝽(Cyrtorchimus lividipennis)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0.01 g·mL-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造林时混合配置8种寄主植物,研究在一年生、三年生、四年生檀香(Santalum album L.)人工林中寄主植物配置距离、植株高度、胸径、生长状况等对檀香幼树高径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的树高与檀香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株高与檀香株高和胸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在一定配置距离范围内,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 DC.)、相思(Acacia confuse Merr.)的配置距离与檀香幼树生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寄主植物根系寄生的檀香吸盘发生情况来看,山毛豆是最佳寄主,木麻黄、苏木(Caesalpinia sappanL.)、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次之,假蒿吸盘多但较小;飞机草最差。整体上看,寄主植物山毛豆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对檀香的生长极为有利,是较佳的寄主;假蒿、苏木、相思、木麻黄、麻楝其次,飞机草较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对三唑磷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对荔枝蒂蛀虫的联合毒力,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83.2~255.0,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成增效混剂21%乳油进行防治荔枝蒂蛀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效良好,用量168~210mg/kg的护梢效果达81.65%~86.87%.虫口防效达85.05%~88.11%,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相当,显著优于40%三唑磷乳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用热带牧草替代飞机草这种典型的恶性入侵杂草选择了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热带 豆科牧草要热研二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作为作用的对象采用常规水浸提法比较测试它 们之间的化感效应,从化感作用方面探讨热带牧草对飞机草入侵的适应及竞争的机制为有效控制外来植物入侵提 供思路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飞机草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热研二号柱花草种子的萌发、根长和苗长都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叶的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大。总体来讲,高浓度飞机草根、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热研二号柱花草的 综合化感指数(SEI)分别为-0.407 -0.369 -0.493,飞机草水浸液对热研二号柱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 顺序均为叶跃茎跃根。  相似文献   

19.
植物异源次生物质在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测定了19种异源植物提取物对稻蚜的忌避、引诱作用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24h后,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椰子Cocos nucifer L.、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等植物的提取物对稻蚜定居取食的干扰效果较好,忌避作用指数在0.5以下;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L.)van Royen、番石榴Psidium littorale Raddi、微苷菊Mikania Micrantha H.B、芒果Mangif era indica L.、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鱼眼菊Didhrocephala bicolor(Roth)Schlcht.in L.等的忌避作用指数大于1,说明它们对稻蚜不再表现为忌避作用,而是引诱作用。绝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对稻蚜的致死作用不强,处理后24h,仅西番莲Passif lora caerulea L.和假Piper betleL.的存活指数低于0.5;48h后,仅有假提取物对稻蚜的存活指数低于0.5(接近0.5)。随着时间延长,稻蚜的生存指数有所降低,异源植物提取物的致死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