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母猪低温症是一种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患猪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降至35~37℃,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特别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能站立,肛门松弛、脱肛等,患猪一般无其他病史.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母、仔猪共同死亡.近年来,本县个别猪场在冬春季节总有母猪低温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猪三毛滴虫病的发病规律,对福建省内100个不同规模的自繁自养猪场抽取400份不同日龄猪的腹泻粪样进行三毛滴虫检查。结果显示:20头以内母猪组、21~50头母猪组、51~100头母猪组、101~200头母猪组、201~500头母猪组以及501头及以上母猪组的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3.3%、12.5%、11.7%、10.0%、6.3%以及0;哺乳仔猪组、保育猪组、中猪组及大猪组的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2%、36%、6%和0;以山泉水、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为饮水水源的猪场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1.9%、9.1%、11.5%和6.3%。调查结果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母猪繁殖障碍病,临床上呈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发病率高的趋势.有资料表明猪场阳性率达60%,猪群阳性率达70%,疾病困扰着广大养猪户,给农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这种疾病的原因,笔者总结有三条:一是猪患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均可造成母猪乏情、流产、产畸形胎、弱胎、死胎,甚至引起母猪不孕:二是母猪患链球菌病、附红体病、布氏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及混染也可造成此现象发生;三是饲养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母猪低温症是是代谢障碍性疾病,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晚秋和冬春季节,青绿饲料和精饲料喂母猪较少,母猪妊娠期间也只加一些麸皮而已,致使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呈现负平衡.患猪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降至35~37℃,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特别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能站立,肛门松弛、脱肛等,患猪一般无其他病史.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母、仔猪共同死亡.近年来,汝州市的个别猪场在冬春季节总有母猪低温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情况浙江省嘉善县某猪场饲养157头猪,其中,母猪23头、种公猪2头,育肥猪59头,其余的为幼猪。2008年10月5日猪群突然发病,幼猪发病率高,并有个别猪死亡,症状也比较严重,其次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和产后哺乳母猪,全场共发病36头,发病率为22.9%,死亡11头,死亡率为7%。曾找兽医诊治过,认为是猪患了感冒,按猪  相似文献   

6.
<正>猪气喘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日龄阶段的猪均有易感性,成年猪及空怀母猪多为阴性和慢性感染。怀孕后期的母猪、哺乳期母猪、断奶仔猪都有较高的感染率,断奶仔猪感染后病死率最高。此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猪及阴性带菌猪,患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0.5~1年多仍可向外界排出病原体,主要通过咳嗽、喘气、喷嚏等将病原体呼出,感染健康猪而引起发病。1发病情况此病仅限于猪,不同日龄阶段、性别均可被感染,哺乳仔猪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PRRSV),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卧地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患猪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率50%以上,病死率高达50%~9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对昆明市禄劝县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该猪场18份妊娠母猪、24份哺乳母猪和38份2.5~3月龄保育猪,共8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种猪群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95.8%和89.5%;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100%、100%和7.9%。表明该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失败。建议分析保育猪免疫失败原因,完善免疫程序,及时补充接种伪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9.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猫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在温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患猪以及带虫猪是其主要的传染源,患猪感染后多表现为稽留热,全身症状以及呼吸道症状明显,种猪感染率最高,可通过配种等传染给母猪,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早产等症状,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  相似文献   

10.
<正>1母猪的饲养管理(1)建立年龄结构合理的基础母猪群。一般来说,母猪1~2胎的繁殖性能一般,3~6胎繁殖性能最好,6胎以后开始下降。猪种不同其利用年限有所差异,地方猪种可利用10胎以上、培育猪种可利用5胎左右、引进猪种可利用5~6胎、二元杂交母猪可利用6~7胎。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基础母猪中1.5~2岁的母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某规模猪场有母猪615头,公猪29头,于1998年下半年发生一起猪脑膜脑炎型链球菌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病初在分娩室内有10%的哺乳仔猪发病,1个月后波及到保育室内,病猪死亡率达30%~40%.2 主要症状患猪体温40.5~41.0℃,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跛行或不能站立,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四肢不协调作游泳状划动.患猪对外界刺激极敏感,触之发出尖叫声,部分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腐蹄病猪明显增多.4 实验室检查取肺、脾、关节液等病料作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对、单个、短链偶见数十个长链的球菌.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解、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诊断为猪脑膜脑炎型链球菌.5 防治措施紧急肌注猪链球菌病活疫苗(母猪分娩前3周肌注4头份,仔猪4周龄肌注1头份);同时搞好母猪分娩前后清洁卫生,保证仔猪及时吃足初乳. 通过以上措施,2周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全场猪只育成率由原来的80%上升为93%,关节炎、腐蹄病猪也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了解云南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促进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通过实地调查,绘制了云南地方猪种分布图,测定了丽江猪的种质性能,补测了部分猪种的部分种质性能并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猪种成年公猪和母猪的平均体重、体高、体长分别为42.90~133.90 kg、51.46~74.42 cm、88.80~134.38 cm和46.20~128.23 kg、50.96~70.36 cm、89.00~141.10 cm,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6.60~11.84头,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瘦肉率分别为253~573.00 g、66.03%~77.19%、3.37~4.58 cm、39.46%~48.74%,肉色和大理石纹均在3.00~4.00分之间,滴水损失均为3%左右,熟肉率为65.37~71.46%,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7.82%~37.82%、20.18%~23.81%、4.58%~15.71%。经产母猪产仔数、育肥猪平均日增重、肌肉干物质含量均以撒坝猪最高,平均背膘厚、熟肉率均以大河猪最高,瘦肉率以明光小耳猪最高,屠宰率、肌肉粗脂肪含量均以丽江猪最高,粗蛋白质含量以迪庆藏猪最高,滴水损失以迪庆藏猪最低。与国外引进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相比,云南地方猪种普遍具有产仔少、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和瘦肉率低的不足;但具有沉积脂肪能力强、肌肉粗脂肪含量高、香味及保水性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1 流行概况河南西华县某猪场是一个有生产母猪850头、种公猪45头的集约化商品猪场.种猪每年常规注射猪瘟(仔猪采用超前免疫)、猪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病等疫苗.1996年4~6月,该场有60余头母猪出现产仔异常.死胎占总产仔数的11%,弱仔占总产仔数的15.6%;哺乳母猪无乳综合症占总哺乳母猪  相似文献   

14.
浅谈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目前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据临床统计,母猪发情不正常或延迟,屡配不孕的母猪80%以上是患子宫内膜炎,这样会给养母猪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母猪产后瘫痪采用补中益气汤的价值.方法:选择15例母猪产后瘫痪作为研究的案例,所有案例实施的是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15例患猪中14例有效,总有效率是93.3%,整体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对于母猪产后瘫痪实施补中益气汤治疗,整体效果明显,能缓解不良反应,促进母猪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免疫场猪群抗体水平和非疫苗免疫场猪群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利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猪群进行了PRRSV和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8.8%和58.7%,规模越大的猪场合格率越高,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7.4%),50头母猪以下场最低(分别为48.3%和44.2%),种猪的合格率均最高,而育肥猪群合格率均最低。在非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5.3%,PRRSV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100~200头母猪规模场(46.5%),最高的是50头母猪以下规模场(68.8%),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群抗体阳性率均在71%以上;随猪场规模越大,PCV2抗体阳性率越低,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为41.4%,50~100头规模场和50头以下场的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6%,种公、母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7.5%和40.4%),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2.2%和79.5%)。本研究反映了豫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疫苗免疫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和非疫苗免疫猪场病原感染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和PCVD防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猪(特别是仔猪、母猪)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血源性及垂直传播.患猪常出现高热、贫血、虚弱、咳嗽、呼吸障碍等症状,此病常在夏秋两季流行.在高发期,发病率和病死率可分别高达30%和70%以上,一般呈隐性感染,多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发病.该病为近年来的多发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 流行病学调查 某场现存栏基础母猪300头,育肥猪600头,育成猪和哺乳仔猪2000头.发病前一天,该地区天气突然改变,气温骤降.首先是育成猪发病,2天内波及到哺乳仔猪、母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以哺乳仔猪最高,其次是育成猪,而育肥猪和母猪没有死亡.部分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死胎.经统计,整个疫情期间死亡猪只164头,死亡率达6%.  相似文献   

19.
一、猪兰耳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 猪兰耳病的病原体是病毒,除导致妊娠母猪流产外,其母猪本身也与新生仔猪、哺乳猪、育肥猪一样,临床上表现高热、呼吸困难、厌食、大便干燥,个别猪耳尖、四肢、蹄部、腹下有紫红色斑点.眼眶发青,眼睑红肿,外阴呈蓝紫色青斑.除新生仔猪病程较短外,其他猪病程时间长,为7-20天.出生7-14天内的新生仔猪病死率达80%左右.哺乳期仔猪病死率可达50%左右,育肥猪和流产母猪病死率达20%左右.妊娠母猪流产率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一、猪兰耳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   猪兰耳病的病原体是病毒,除导致妊娠母猪流产外,其母猪本身也与新生仔猪、哺乳猪、育肥猪一样,临床上表现高热、呼吸困难、厌食、大便干燥,个别猪耳尖、四肢、蹄部、腹下有紫红色斑点.眼眶发青,眼睑红肿,外阴呈蓝紫色青斑.除新生仔猪病程较短外,其他猪病程时间长,为7-20天.出生7-14天内的新生仔猪病死率达80%左右.哺乳期仔猪病死率可达50%左右,育肥猪和流产母猪病死率达20%左右.妊娠母猪流产率达30%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