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超高茬麦田套稻是指:在三麦灌浆中后期套播水稻,麦收时留茬20.30cm,脱粒后的秸秆就地散开或就近埋人墒沟.任其在稻作期间自然腐解还田的可持续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玉米田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0年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设秸秆还田(S+)和秸秆离田(S-),副处理设传统畦灌(F)和浅埋滴灌(D),分析秸秆还田和不同灌溉方式下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固持变化特征。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0.25~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浅埋滴灌可显著提高0.25~1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秸秆还田与浅埋滴灌互作对>0.25 mm粒径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的提高均有正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0.25 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R0.25),降低不稳定团粒指数(ELT),浅埋滴灌可显著提高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秸秆还田与浅埋滴灌互作可显著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与浅埋滴灌互作效应还可显著提高0.5~3 mm粒径的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提高1~3 mm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富集系数,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浅埋滴灌均可优化土壤三相比,且在吐丝期作用更为明显,秸秆还田与浅埋滴灌互作可显著提高土壤气相占比和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秸秆还田与浅埋滴灌对提高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作用明显,可增加0.5~3 mm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其有机碳富集系数,优化土壤三相比。秸秆还田配合浅埋滴灌种植模式可作为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质量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旋耕埋草机     
旋耕埋草机旋耕埋草机是南方水田整秸秆还田的关键机具,是一种旋耕与埋草同时作业的水田耕作机具。它能在旋耕的同时,实现秸秆埋覆,将农作物的秸秆完整地直接进行埋覆,省去了切铡等秸秆处理工序。节省了工时,减少了作业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使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6.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解秸秆焚烧对稻田土壤中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影响,从浙江省宁波市水稻白叶枯病暴发区分别采集土壤和稻茬样品,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稻茬内致病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土壤,秸秆焚烧后土壤中除了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其他理化特性变化不明显。秸秆焚烧前后致病菌群落多样性总体上差异不明显,但是秸秆焚烧导致稻茬内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的相对丰度急剧降低。秸秆焚烧后土壤和稻茬内ARGs相对丰度提高,但与秸秆焚烧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稻茬内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 MG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秸秆焚烧后致病菌和ARGs共存网络中正相关连接数占比有所下降。曼特尔(Mantel)分析表明:含水量(r=0.642,p<0.01)、p H值(r=0.582,p<0.05)、总有机碳含量(r=0.325,p<0.05)、总氮含量(r=0.570,p<0.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1)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2)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3)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4)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5)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0)]来分析5种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率,腐解速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释放率,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菠萝秸秆腐解主要聚集在还田腐解前60 d,腐解率达到56%以上;在还田腐解15~30 d秸秆的腐解速率达到最高。DRF20处理在秸秆还田腐解15 d纤维素释放率和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还田腐解30 d其木质素释放率和腐解率也最高。而DRF30处理腐解率,腐解速率及纤维素、半纤维素释放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还田腐解540 d后DRF30处理木质素释放率及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RF30处理土壤含水量、温度高于DR30和DC30处理。DRF30、DR30和DC30处理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并不总显著。秸秆腐解率与纤维素、木质素释放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  相似文献   

8.
秸秆沟埋是指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埋入农田墒沟,通过调节碳氮比、接种微生物(菌剂)、水沤及农艺活动,加快秸秆腐解,产出优质有机肥,并就地利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作业深度、耕深稳定性、地面平整度、压茬深度、植被覆盖合格率等耕作性能指标,较“轮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分别提升了9.92%和4.88%、4.31%和4.13%、42.59%和19.12%、40.15%和34.57%、13.04%和7.16%,其机插秧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大田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9.63%和4.57%,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农宣 《农家顾问》2008,(6):56-56
楚牛牌1GMCL-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是由湖北监利县奔牛机械有限公司(地址:监利县朱河经济开发区沙洪路 电话:0716—3574426)生产、华中农业大学领衔研发的专利产品.该机为“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配食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1.
土壤隔离栽培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中,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塑料薄膜隔离栽培(PS)、秸秆深埋隔离栽培(CS)和普通土壤栽培(CK)3种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的土壤隔离方式对日光温室生产中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冬茬塑料薄膜隔离栽培、秸秆深埋隔离栽培的灌溉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3.5%和15.9%,黄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2%和3.1%:黄瓜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3.2%和22.6%;冬春茬塑料薄膜隔离栽培、秸秆深埋隔离栽培的灌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4.3%和19.3%,黄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和12.5%:昔瓜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9.0%和39.4%.  相似文献   

12.
由江苏连云港市元天农机研究所和江苏姜堰市新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生产IBMQ-230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已获两项国家专利(专利号:ZL02206569.5、ZL9924673.7)。  相似文献   

13.
1.技术简介 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农业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必须取消铧式犁耕翻,这是保护性耕作的首要特征;②免耕或少耕播种,尽可能少动土(即使是播种时也要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③播种时必须要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秸秆全部还田或高留茬(畜牧业发达地区可高留茬),秸秆还田量要在30%以上,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技术是沃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小麦收获时,使用联合收割机直接将收获后的小麦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新型秸秆还田技术──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旋耕机是一种集埋草、碎土、旋耕为一体的新型耕作机具,广泛适用于水稻产区的水田埋草旋耕作业中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埋覆还田,既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实现稳粮增收与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该机是...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免耕套播生态技术是在夏熟作物(麦子、油菜)生长后期,采用自然农法原理,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油菜田)地表,稻麦(或稻油菜)共生,收麦时留超高茬30cm左右,自然竖立,其余麦秸秆就地撒开或就近埋入套沟内(人工收割的油菜秸秆就地撒开),任其在稻作期自然腐解,秸秆全量还田。该技术不耕田、不整地、不育秧、不栽秧,秸秆自然还田,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高功 《农家致富》2015,(4):46-47
一、秸秆直接还田技术1.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秸秆直接还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以犁耕作业为主要手段,将秸秆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秆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  相似文献   

19.
多熟制稻作区水田旋耕埋草机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我国南方油-稻、麦-稻、稻-稻、肥-稻等多种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并存,水稻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田间的秸秆愈留愈高,传统人畜力和常规机械耕整方式难以将其翻埋还田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阐述了最新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及装备船式旋耕埋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结果.通过机船合一、结构组合、性能综合所构建的本作业机组,体现了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解决了水田现代耕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在黄淮海小麦一玉米轮作区普遍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如:玉米套种或贴茬播种、秸秆还田、大型机械跨区异地作业等,虽然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开支,避免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但是,这些种植习惯和新的耕作方式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玉米贴茬播种(农田免耕)保护了土传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栖息地;秸秆还田把病株残体和秸秆内越冬的害虫又带回大田,增加和积累了田间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