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示范区杨树“小老树”及其改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赤峰示范区内杨树“小老树”的实地调查,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林密度、土壤水分、养分、树种选择及抚育措施不当等是“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模式,即更替树种、间伐、嫁接、建立混交林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乌盟后山杨榆“小老树”抚育改造技术高凤山,张有威乌盟后山地区干旱,风沙大,无霜期短,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壤瘠薄并多有干土层(钙积层)。在这样的土壤中造林往往成林慢,最易形成“小老树”。据笔者多年造林经验,后山地区形成大面积“小老树”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我场营造的成片杉木林,由于采用块整穴植方法造林,规格质量差,加之造后管理又未跟上,因此,从第三年后,杉木长势就一年不如一年,逐步形成了“小、黄、低”的“小老树”。 为了迅速改变杉木林面貌,促使迅速恢复长势,我场进行了改造杉木“小老树”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结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哲里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5.
哲盟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6.
“小老树”有的地方又称为“蹲山猴”,主要是人们对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造林前不整地,土壤板结,造林后又不抚育和保护,使林地杂草丛生,牲畜破坏,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小老树”。小老树的形态特征:高生长仃滞,树冠大,主侧枝不明显,病虫害多,幼龄树呈现老龄树状态,影响树木成材。通常采用的几点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是:一、培土:在行内挑沟,沟宽、深各40厘米,将挖出的土培在树木根际,促使小老树复壮。二、平茬:杨树小老树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平茬更新,使之萌发出新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主要分部在凉城县和和林格尔县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地形多呈梁、峁状,海拔1000—1600米。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农牧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山区人民生活贫困。长期以来,虽曾采用乡土树种连年进行荒山造林,但由于立地条件差多成“小老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不显著。因此.掌握黄土丘陵区造林的关键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小老树”是指树龄较长,生长缓慢或停滞,长期变化不大的树木。其特点是高生长和粗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同类树种。形成“小老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不同树种的遗传特性是形成小老树的内在因素。利用发育不良的枝条或苗木造林也可形成小老  相似文献   

9.
我区造林良种化的途径孙建国林木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是造林能否成活、成林与生长好坏的内在决定因素。长期以来,我区的营林生产比较落后,影响造林绿化的效益,不少人工林成为生长缓慢的“小老树”,不加选择地使用林木种子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植树...  相似文献   

10.
学术活动     
河南省林园学会召开学术会议讨论平原地区“小老树”预防改造问题河南省林园学会于1965年元月21日至25日,在郑州召开了有生产部门、科研机关、农林院校等单位40位代表参加的平原地区造林技术学术会议,重点讨论了目前平原地区造林后林木所形成的“小老树”问题。经过成果报告和深入讨  相似文献   

11.
小老树的功过变迁张德清个矮心红意志坚,防风固沙战严寒;长年累月长不大,只护荒山难卖钱。昔日造林树种单,小叶杨一家进沙滩;战风斗沙几十载。蜡炬成灰汗洒干。今朝科技大发展,乔木草灌齐动员;彻底更新旧观念,小老头树喜让贤。小老树的功过变迁@张德清...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尾松是我省山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五十、六十年代曾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荒山造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许多马尾松“小老树”林分,于是,有的人便认为,马尾松易成“小老树”,难以成材,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树种.有的地方甚至不问立地条件毁松栽  相似文献   

13.
“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平原绿化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小老树”改造。“小老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树木密度过大。例如宅旁树密度大的行距仅3米、株距2米,每亩超过100株,又没有及时间伐,以致部分植株根系盘结,树冠窄小,生长发育不良;(2)...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小老树”成因的分析 ,对丘陵区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万全县林业局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狠批林彪、孔老二反动的“唯心论”、“天命论”,在县委领导下,同贫下中农一起,大搞科学实验,创造出用杨树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小叶杨“小老树”的方法,成绩显著,已在全县普遍推广。该县过去多用小叶杨造林,生长缓慢,材质差,红心病十分严重,不少小叶杨幼林已成为“小老树”。他们五年来采用嫁接法改造小叶杨“小老树”,全县16个公社44个大队,共改造“小老树”24万株。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接活后,生长很快,干形直,树势旺盛。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风景林场造林有大的发展.许多人工林蔚然成林,茁壮成长.但也有一部分林生长不良,这部分人工林生长缓慢.经济价值.生态效益低下.儿生理上和形态上表现出“小而老”的特点.便形象地把它称为“小老树”或“小老头”林。  相似文献   

17.
山西北部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推广营造了大面积樟子松幼林,不少人担心再度形成象小叶杨“小老树”那样的樟子松“小老树”林。文章通过对樟子松自然分布区和引种区环境因子对比变化的分析,寻找引种区发展樟子松的不利因子。同时,通过对樟子松生长观察,揭示樟子松自身的自然生长规律和其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提出了防止形成樟子松“小老树”的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和营林过程中幼林期的关键管理时期。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山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造林面积大、分布广、品种多。但在晋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林木生长不良,蓄积量很低。仅国营杨树丰产林实验局118万多亩人工林,大部分成为“小老树”。因此,如何防止形成“小老树”,建立速生丰产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选择优良杨树品种及其适宜区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五寨县张家坪林场的110个杨树品种及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杨树造林事业有很大发展,这是应该肯定的成绩。但劣质、低产的“小老树”仍占很大比重,因此说杨树造林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急待解决。出现大面积杨树“小老树”的原因很多,据我们调查,认为除经营粗放之外,多数是由于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密度过大及其它技术措施不当造成的。本文以潮白河林场为基础结合北京平原杨树人工林的调查、分析为例,就  相似文献   

20.
小叶杨“小老树”是上世纪中期营造的防风固沙防护林,经济效益很差。本文介绍的小叶杨萌芽更新技术就是对小叶杨“小老树”进行更新改造的营林新方法,对改造“小老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