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种子为材料,用双向电泳结合高灵敏度银染技术 地其胚乳醇溶蛋白进行分析,发现两系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花蕾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烟草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理,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K326及其保持系K326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时期及单核时期花蕾蛋白质进行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使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然后用Mascot软件对NCBInr数据库搜索。在分子量14.4~97.6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365个蛋白点,其中7个蛋白质点在保持系中出现, 在不育系中缺失,分别被鉴定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多酚氧化酶、Patatin homolog蛋白、PSI 9 kD蛋白4类蛋白,推测不育系MSK326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营养代谢紊乱、间接抑制雄性器官发育、养分供给不足、免疫能力低和能量转移受到抑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及其转换系花药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 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 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 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系的差异蛋白。结果发现, 在转换系中, ATP合酶α和β亚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醛脱氢酶亚基、Rubisco亚基等呼吸、光合能量代谢蛋白表达丰富, 但在不育系中这些蛋白缺失或下调。在不育系中还分离出山梨醇脱氢酶、组蛋白H2B.2、Harpin诱导子1、延伸因子TU等非小麦正常代谢蛋白。根据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 推测ATP合酶α、β亚基蛋白最可能是BNS不育的源头蛋白, 它的表达可能受其上游的温度感应子调控。BNS的温度感应子隐性突变后转录启动温度阈值上调, 在较低温下, α、β亚基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小, 导致ATP合酶数量减少, 继而影响ATP合成。ATP数量减少, 使小孢子ATP供应短缺, 进一步影响到小孢子的发育, 使代谢异常, 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雄蕊,雌蕊,旗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K、V型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具有不同的酶谱,根据酶带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发现K、V型不育系之间在花粉败育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认为V型不育系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单核期”而K型不育系为“二核期”与细胞学观察结果相吻合,K、V型不育系,保持系之间在不 相似文献
5.
6.
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连续2年测定了11个Q型和11个AL型小麦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实现率。研究比较二种民源不育细胞质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差异。结果表明AL型不育系的异交结实力高于Q型不育系;不育系异交结实能力与抽穗期和开花时气温有一定关系,抽穗早的不育系和开花时气温适宜的年份异交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阐明同核不同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之间在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异同,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对T型、Q型、AL型3种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共42个小麦种质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绵阳92-8与其3个不育系(T A92-8、Q A92-8、AL92-8)在Glu-A 1和Glu-B 1位点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Glu-D 1位点彼此有显著差异.T型、Q型、AL型不育胞质彼此有一定的差异,不育系与其核供体保持系之间是否有差异,主要取决于特定核质互作关系.恢复系和保持系在谷蛋白亚基组成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Glu-A 1位点恢复系多数无带,保持系一般有谱带2*;在Glu-B 1位点,恢复系谱带6、8频率高,谱带7频率低,而保持系相反,即谱带6、8频率低,谱带7频率高.此外,在本研究供试材料中保持系有较多的优质亚基组合,而恢复系有较少的优质亚基组合,这说明恢复系品质不够优良,在以后的改良中需要加强品质选育工作.本研究为T型、Q型、AL型不育系的区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对小麦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生理机制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及其保持系的花药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 ´ 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分子量18.4~116.0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7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蛋白点25个,包括在NJCMS2A 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的蛋白点13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的蛋白点10个,另有2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NJCMS2B中比在NJCMS2A中明显增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0个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和4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对热激蛋白22 kD、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和淀粉分枝酶等主要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2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F_1结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F1小穗两边结实数、中间结实数等结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效应,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变幅为38%~48%;不育系(V)-90-110、(Ven)-90-110、(K)-224、(V)-224所配制的组合,在2个结实性状上,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均具有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效应,亲本5253、02-7-215、00-6-247、M8003具有使不育系恢复度提高的加性效应;双亲加性效应高的组合多数表现出其显性效应比较差;国际法恢复度高的组合(K-224×5253),究其原因是双亲国际法恢复度的加性效应高,尤其亲本5253国际法恢复度的加性效应在供试材料中是最高的,其显性效应也较高(36.14%);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交结实率的高低与环境的互作相对较小,育性恢复性在年份间的表现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2,3,5 d叶龄的栽培小麦京411、偏硬001和杂交F1幼苗为材料,利用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对F1及双亲的蛋白质变化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双亲及F1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现象被观察到,其中在5 d的叶子中最为明显。如在发育2 d和3 d的F1叶子中,各有15个蛋白质斑点的含量产生变化,而在5 d叶龄的叶子中,这种有变化的蛋白质斑点达27个,在这些变化的蛋白质中,偏双亲和低于双亲的为多数,如5 d的叶子中分别占41%和44%,同时,在F1叶片中观察到有蛋白质消失和新的蛋白质诱导现象产生。这些结果表明,杂种中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现象,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辐照新不育系Mx1与Mx2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x1和Mx2是通过辐射甘蓝型油菜瑞典品种得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采用RAPD技术对Mx1和Mx2及其保持系陕2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比较研究。共使用了210个随机引物,其中有163个引物在两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15个引物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遗传多态性。Mx1和Mx2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对小麦K、V、T型不育系育性及籽粒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寻小麦不育系的不育机制和籽粒不饱满的生理机制,以冀5418核基因为遗传背景,对同核异质K、V、T型不育系叶片、幼穗和籽粒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活性和淀粉积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并与各自的保持系进行了比较。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不育系幼穗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9.33~27.94 μmol g-1 FW h−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33.81, P<0.0001); 而在四分体期, 不育系幼穗中该酶活性极显著低于保持系(F=13.97~75.20, P<0.0001),差异为4.27~7.44 μmol g-1 FW h−1。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叶片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7.39~80.77 μmol g-1 FW h−1,差异极显著(F=135.76~5454.28,P<0.0001)。不育系强、弱势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量、AGPase平均活性、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均极显著低于保持系,且这些指标均表现为强势粒显著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显示,不育系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减少主要由淀粉积累速率降低引起;籽粒AGPase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4460~0.7150, P=0.0004~0.0487);灌浆期, 叶片中AGPase活性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r=−0.28634, P=0.2823)。因此,雄性不育的可能原因是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和叶片中AGPase活性高,幼穗发育所需能量供应不足;而四分体期幼穗AGPase活性低,影响花粉中淀粉积累。不育系对籽粒AGPase活性具有明显的不良胞质效应,降低ADPG供应水平,影响淀粉的积累,以及旗叶AGPase活性对净光合速率的不良影响,是籽粒不饱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偏型、粘型和易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调查了10种不同山羊草(Aegilops)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 Chris 与1B /1R 小黑麦易位系77(2)杂交 F_1及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在同核背景下,山羊草不同种的细胞质在对77(2)的育性反应上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特定的质核组配,能得到更宜于培育杂种小麦的新型不育系;2.不同的不育胞质在同核背景下虽都能产生雄性不育,但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会泽铅锌矿污染导致小麦种子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长期生长于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和非污染区的3个小麦品种(云麦29,1257,5118)种子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长期铅,镉,锌污染对小麦种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还比较分析了这些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长期铅镉锌污染对小麦种子蛋白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这种影响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这种影响引起的变化是有方向性的,但在长期铅镉锌复合污染下,这3个小麦品种在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