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1994年全州县种植晚稻44.3万亩,晚稻后期禾(黍)缢管蚜大发生,发生面积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据调查,有蚜株率达50%~75%,一般每株有蚜量为25~40头,高的上百头,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稻谷约80万公斤。 9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中旬初,水稻灌浆至黄熟期,大量的成、若蚜集结在稻穗上,也有的集结在叶背、叶鞘上取食为害。蚜虫体  相似文献   

2.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放蜂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等老放蜂区和新民县新放蜂区,进行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示范试验。结果证明,由放蜂量1~1.5万头,可以代替过去推广的亩放蜂量2~3万头。用低蜂量示范试验进一步证明,亩放蜂量1万头,在玉米螟中等偏重的发生年份,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以来,笨蝗 Haplotropisbrunneriana Sauss.在河北省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由山区丘陵到平原农区成为危害春苗的主要优势种。每年有15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的受到危害,成灾面积达10万亩以上。发生密度一般的每平方米2—5头,高的达30头以上。为更好的开展防治,我们从1989  相似文献   

5.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7.
1984~1986年辽阳有5个乡6个村3条街发生了美国白蛾,累计发生面积5400亩,以弓长岭区汤河乡发生最重,当时受害面积360亩,为害农林作物50余种,树木8000余株,较重的一株糖槭树上捕虫6kg,单株虫量达22620头。美国白蛾发生后,我们采取了综合治理,全面普查,认真防治,加强检疫,仅用一年  相似文献   

8.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黄脊土蝗(Patanga japonica Boliuar)近几年由于农田生态系的变化和气候条件所促使,在河北平山地区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据调查1989年古月镇寨北乡发生面积1.69万亩,其中每平方米5~30头的0.655万亩;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3—4千万亩,重病年发生近亿亩,以南方早中稻区流行频率最高,危害最重。自1984—1985年大发生以后,一直处于回落和比较平稳的阶段,但从去年开始又明显回升,今年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可能超过去年。1988年稻瘟病回落到最低年份,全国发生面积仅为3221.67万亩,防治面积为5 586万亩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只有19.23万吨。去年发生面积上升到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1990年该虫第三代在上林县特大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占全县早稻面积的86%。低龄幼虫高峰期5月31日至6月4日、虫口密度加权平均每百丛635头。全县约1000亩因不防治被严重为害,卷白叶率达99.6%。为了掌握  相似文献   

12.
张掖市玉米红蜘蛛严重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斌 《植物保护》1995,21(2):53-53
张掖市玉米红蜘蛛严重发生1993年前玉米红蜘蛛在张掖市属轻度发生。1994年因气候适宜,前期防治未跟上,使玉米红蜘蛛中度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7.36万亩,发生面积达16.3万亩,严重发生为8.68万亩。发生高峰期(8月下旬~9...  相似文献   

13.
由于持续干旱、水库及洼淀大面积脱水,今年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的岗南水库、衡水湖、岳城水库、白洋淀周围发生严重,面积达40余万亩。 据省、地、县植保站调查,岗南水库发生6.4万亩,一般每平方米4—7头,最高达300—500头;衡水湖发生10余万亩,平均每平方米1头左右,其中每平方米10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来宾县地处桂中盆地,适宜柑桔种植.全县种植柑桔面积达3万亩,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但长期以来由于栽培管理跟不上和气候条件等原因,柑桔介壳虫发生为害普遍,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质量,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现就我县柑桔介壳虫防治技术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有的叶片有虫达100头以上,一般叶有4~6头以上的可持续4个月左右,对果树生长影响很大,造成产量低果品质量低劣.一、介壳虫化学防治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16.
冬种大白菜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冯贤德(玉林市病虫测报站)大白菜生长期短,产量高,可长途运销,调节市场需要,是短期效益高的蔬菜品种。玉林市年均种植大白菜2万~3万亩,发生软腐病的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5.7%~53.6%,造成白菜损失180万~75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辖5县3市6区,东部为江汉平源,西部为三峡山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8.93万hm2,其中早稻0.67万hm2,中稻7.46万hm2,晚稻0.80万hm2。2006年8月上、中旬第4代稻飞虱(其中褐飞虱占97.1%)在中稻上全面暴发,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达100%,百丛虫量8 600~21 000头。其中百丛虫量超过1万头的发生面积占60%,最高的当阳市河溶镇民联村3组1块中稻田百丛虫量达26万头。发生面积广,来势猛,虫量高,为害重,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1年。虽然经过组织全面防治,“穿顶倒禾”田块仍达19.7%,稻飞虱为害造成中稻产量损失10%~30%,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灾…  相似文献   

18.
韦江 《广西植保》1991,(2):11-14
1990年我区水稻病虫害属大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虫害发生期提早;病害流行期,桂北、桂中偏迟;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全年病虫鼠发生面积9759.60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3764.83万亩(次)的261.59%,比建国以来发生面积最大的1987年7276.40万亩(次)多2483.20万亩(次),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20.
邵开勋 《植物保护》1985,11(3):46-46
小麦白粉病是我县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自1979年以来,随着小麦品种退化、密度加大和偏施氮素化肥,加之气候适宜,小麦白粉病连年严重发生。1981年,108万亩小麦,发生白粉病面积达40多万亩,成灾面积近10万亩左右,千粒重降低4.25%。82年全面推行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使84年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减少到2.1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