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农安县设置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J(12000 kg/hm^2)、秸秆不还田W,副区为施镁M3(施纯镁10 kg/hm^2)、不施镁M0,包含JM3(秸秆+镁肥)、JM0(秸秆+无镁肥)、WM3(无秸秆+镁肥)、WM0(常规)4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土壤交换镁含量逐渐降低,至成熟期,JM3处理土壤交换镁含量比WM3、JM0、WM0分别提高6.59%,8.47%,14.09%。施用镁肥促进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秸秆还田配施镁肥进一步增加了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WM3处理玉米镁素积累量比WM0平均提高12.30%;JM3处理的镁素积累量比WM3、JM0、WM0处理分别提高9.79%,15.99%,23.28%。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逐渐增加,施镁肥能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在成熟期WM3(无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分别比WM0(常规)提高5.30%与4.38%,JM3(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比WM0(常规)分别提高11.50%与5.52%。综上可以得出,施用镁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及提高春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配施镁肥不但可以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保持土壤镁素在整个玉米生育期的持续有效供应,还进一步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的吸收,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及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盆栽试验表明,湘南地区几种土壤中的钾、镁以非酸溶态为主,土壤中的有效态钾、镁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而土壤中的钙以交换态为主,钙供应充分;施用钾肥对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与施用镁肥密切相关,在镁的基础上施钾,钾肥的效果显著,在湘南红壤区的第四纪红土红壤、砂岩红壤、板页岩红壤上施镁有显著效果,而棕色石灰土和石灰性紫色土,镁肥作用相对较少,红壤缺镁已成为湘南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施钙对玉米生物产量没有显著作用,表明湘南红壤不缺钙,在施肥上应提倡N、P、K、Mg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镁素和镁肥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伏生 《土壤学进展》1994,22(4):18-25,47
本文综述了土壤镁素,植物镁素营养以及镁肥施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土壤镁素可分为矿物态、非交换态、交换态、水记和有机态等5种形态,它们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非交换性镁的释放量很低,难以满足作物对镁素的需求,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施用缓产性镁肥对作物具有良好的效应。镁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及能量转化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物对镁素的吸收受到环境因素,特别是阳离子竞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镁肥与添加剂施用后土壤镁迁移与淋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了镁肥及不同用量添加剂包括生物质炭、有机肥、石灰施用土壤后镁素的有效性及迁移淋溶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添加剂后均不同程度提高施肥土层(0~15 cm)土壤pH.施用镁肥、生物质炭、50%需求量石灰与3.3、6.6 g/kg有机肥后,施肥土层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而10 g/kg有机肥与100%、20...  相似文献   

5.
钙镁比调控对不同部位烟叶Mg、K、Ca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施用镁肥进行Ca2+/Mg2+调控及叶面喷施对不同部位烟叶镁、钾、钙的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a2+/Mg2+下调及叶面喷施镁肥能促进烟叶镁、钾、钙的吸收累积,尤其是烟叶镁的吸收;与对照相比,土壤Ca2+/Mg2+调控到18、14、10、8及叶面喷施条件下,烟叶镁的含量分别增加6.67%、26.73%、19.22%、29.13%、18.80%,烟叶镁的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08%、20.57%、39.86%、41.29%、20.66%;土壤Ca2+/Mg2+调控到10、8时烟叶钾、钙的总累积量也有显著增加;土壤Ca2+/Mg2+下调及叶面喷施镁肥能促使烟叶Ca/Mg和K/Mg降低,有利于烟叶中镁、钾、钙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漳州香蕉园土壤镁素分布状况及施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1个蕉园土壤样品(0~40cm土层)分析结果表明,漳州缺镁蕉园土壤占36.4%,在缺镁地块上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施用不同镁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镁肥处理比对照的香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长效果达显著水平:香蕉施用Mg(OH)2处理比不施用镁肥(对照)处理的产量增长达到极显著水平,两年分别增产10.18%和10.52%。因此,在缺镁蕉园施肥上应适量而又平衡的施用镁肥。  相似文献   

7.
从南方各地采集7种不同类型土壤126个样品,测定土壤有效镁含量.结果表明,平均有效镁含量37.2mg/kg.几种土壤类型供镁能力排序为:水稻土>棕色石灰土>暗泥质砖红壤>泥质红壤>麻硅质红壤>硅质红壤>红土质红壤.同样母质发育红壤,其有效镁的含量与植被种类覆盖、土壤侵蚀程度有关,说明植被生态环境对土壤质量产生重要作用.盆栽试验表明,不同镁肥用量对玉米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施镁的增产幅度受土壤施钾水平的制约,大量施用钾肥,更引起土壤供镁量不足,钾与镁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大田施用镁肥,以红壤旱地上黄豆、花生增产幅度最大达25%~40%,其次是茶叶、烤烟,增产幅度20%~25%,水稻增产幅度较少仅有6%左右.施镁肥增产幅度与土壤有效镁含量和作物品种有关.镁肥品种以含镁石灰性物质或水溶性镁化合物较好.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土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在78.1~641.8 mg/kg范围内.平均含量为255.1 mg/kg.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生物消耗试验表明,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的镁生物有效性较高,其次是褐土性土和黄绵土,栗褐土和潮土的镁生物有效性最低.与不施镁肥相比,施镁大豆增产2.77%~9.04%,玉米增产2.98%~10.21%;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4.56%~7.52%,玉米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9.96%~15.36%,2.41%~6.42%和8.52~12.50%.相关分析表明,大豆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玉米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曲线关系,而与粗脂肪含量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籽粒中镁与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密切相关,适量施用镁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12 1个蕉园土壤样品 (0~ 4 0cm土层 )分析结果表明 ,漳州缺镁蕉园土壤占 36 4 % ,在缺镁地块上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定位试验 ,以探讨施用不同镁肥的效果 ,结果表明 :施用不同镁肥处理比对照的香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增长效果达显著水平 ;香蕉施用Mg(OH) 2 处理比不施用镁肥 (对照 )处理的产量增长达到极显著水平 ,两年分别增产 10 18%和 10 5 2 %。因此 ,在缺镁蕉园施肥上应适量而又平衡的施用镁肥  相似文献   

10.
供镁水平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镁水平对烤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MgSO4量为0.06~1.08 g/kg时,各处理烤烟的生长状况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优于对照和施MgSO4 1.88 g/kg。烤烟各器官对钾的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各处理表现一致。施MgSO4量为0.18~0.72 g/kg的3个处理烤烟各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在施MgSO4量为0.36 g/kg时达到峰值。当施MgSO4量较低(≤0.06 g/kg)或较高(MgSO4≥1.08 g/kg)时都会抑制烤烟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而烤烟各器官对镁的吸收量则均表现出随施镁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且各器官镁吸收量表现为:叶>茎>根;镁肥的施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烤烟对镁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Ca and K levels on barley (cv. Johnston) yield were studied in soil media containing high levels of Mg. The dry matter yield of barle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Mg in soils, but the decrease was small. Dry matter yield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oncentration of K in the soil. However, additions of fertilizer Ca or K did not increase dry matter yield, indicating that depressed yield associated with high Mg levels was not due to reduced availability of Ca or K. In commercial agriculture, applications of either Ca or K to such soils are unlikely to prove beneficial in increasing crop yields.

Concentrations of Mg in soil solutions of unfertilized soils were lower than levels which were previously shown to reduce crop yield. Additions of N fertilizer increased Mg concentrations to levels which could reduce barley yield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某一生育阶段实施根区局部灌溉,探索其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氮(N)、钾(K)水平下,苗期拔节期和苗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和N、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苗期拔节期根区局部灌溉总干物质质量降低不明显或略有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增加,且不影响玉米对N、K吸收量; 而苗期抽雄期根区局部灌溉虽降低耗水量31.0%38.4%,但明显降低玉米总干物质质量和N、K吸收量。相同灌溉方式下,中等 N、K水平(N和K2O均为 0.12 g/kg)处理的总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和总N、K吸收量比低N、K水平(N和K2O均为0.08 g/kg)的明显增加; 而高N、K水平(N和K2O 均为0.16 g/kg)与中等N、K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适宜N、K水平时在玉米苗期拔节期进行根区局部灌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221、515 mg/kg,形成交换性Mg含量分别为287.3、349.2、411.6、487.9、755.2 mg/kg的混合土壤,来模拟绿洲盐化潮土含镁量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种类型。在玉米生长期间浇灌去离子水,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的供应。玉米生长45 d收获,测定株高后,采集心叶下第二个叶片鲜样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分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粉碎后用于测定锌的含量。【结果】1)较高和极高的土壤交换性镁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镁加入量为22l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487.9 mg/kg时,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已受到胁迫,加入量为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玉米株高显著降低了14.5%,植株叶缘焦枯,个别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纹,表现出明显的镁中毒症状和典型缺锌症状。2)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11.9%~38.3%和4.6%~23.0%,茎叶干重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根系。3)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9.4%~45.9%,用量达到515 mg/kg时几乎降低了一半,导致地上部叶片出现枯黄。叶片SOD、POD、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再迅速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147 mg/kg、74 mg/kg和147 mg/kg,用量达到515 mg/kg时分别降低了49.75%、48.06%和32.21%;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增幅在20.39%~183.58%。4)施镁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锌含量和吸收量,但对茎叶和根系的抑制程度不同。与不施镁处理相比,茎叶锌含量降低了4.05%~57.09%,吸收量降低了15.41%~73.55%;根系锌含量降低了7.55%~18.99%,吸收量降低了11.62%~37.40%,不管是锌含量还是吸收量,根系的降低幅度都明显低于茎叶。这也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显著降低,施镁147 mg/kg时锌的转运率还有46.60%,施镁515 mg/kg时只有34.55%,仅达到不施镁水平的62%。5)随着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也显著降低,降幅在11.4%~46.6%,特别是施镁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降至0.47 mg/kg,超过了土壤缺锌临界值(DTPA-Zn0.5 mg/kg)。【结论】绿洲盐化潮土上的玉米缺锌问题与土壤含镁量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施镁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干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施镁抑制了玉米幼苗对锌的吸收,对茎叶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根系,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显著降低。施镁降低了土壤有效锌含量,用量达到515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低于缺锌临界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区局部灌溉(PRI)是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包括分根区交替灌溉(AI)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或称部分根区干燥灌溉(PRD),其中PRD技术是在作物生育时期一半根区总不灌水,另一半根区充分灌水,AI技术则是在作物生育期内根据生育时期和土壤水分情况交替对根系两侧进行灌水。本文研究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拔节前期至抽雄期不同时段采用PRI对玉米生理指标、 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3种灌溉方式为常规灌溉(每次对盆内全部土壤均匀灌水)、 分根区交替灌溉(每次交替对盆内1/2区域土壤灌水)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每次固定对盆内1/2区域土壤灌水);2种灌水量为正常灌水(70%~80%f,f为田间持水量)和轻度亏水(60%~70%f); 2种施肥处理为100%化肥氮、 80%化肥氮+20%有机氮。在拔节期至抽雄期进行12 d、 24 d和36 d根区局部控水灌溉处理。分别测定玉米的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总干物质量、 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不同灌溉方式、 灌水水平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处理对拔节中期、 拔节末期和抽雄期玉米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类胡萝卜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灌水量对抽雄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也不显著,表明控水持续时间长短,根区局部灌溉、 轻度亏水和有机无机氮配施不会显著影响玉米生理指标。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前期至抽雄期3个控水时段根区局部灌溉对玉米总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虽不显著,但是显著降低了玉米耗水量,在正常灌水量和单施化肥氮条件下,拔节末期控水24 d和抽雄期控水36 d,根区局部灌溉可分别提高水分利用率24.4%和16.3%。此外,轻度亏水、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80%化肥氮+20%有机氮)对玉米生理指标、 总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也不显著。【结论】在正常灌水量和单施化肥氮条件下,在拔节期至抽雄期进行根区局部灌溉可显著降低玉米耗水量,而对玉米生理指标和总干物质量无明显影响,因而显著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新型肥料施用对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田间条件下,以封丘县潮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200 kg/hm~2供氮水平下施用3种新型肥料(金阳牌有机复合肥、金正大控释肥和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玉米季不同土壤层次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处理相比.各肥料处理均能增加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尤其对耕层(0-30 cm)影响最大.且其变化除了受肥料品种影响外,施肥时期、灌溉量、降雨量等外界因素也影响较大.研究还发现,3种新型肥料均有利于提高0-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其中以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增加相对较多,有助于促进当季玉米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作为适宜该地区玉米季的肥料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 磷肥),NPK(施氮、 磷、 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 磷、 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施钾与不施钾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一直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在施用氮、 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不但可以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叶片及茎秆中的钾素含量,进而提高夏玉米整个地上部吸钾量;而在氮、 磷、 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茎秆及叶片的钾素含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总量。夏玉米钾素吸收主要集中在灌浆期之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钾素出现回流现象。夏玉米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无明显下降或者略有增加,而非交换性钾明显下降,非交换性钾是夏玉米钾素吸收的主要形式。夏玉米吸钾量与播种前土壤3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对于改善夏玉米生产,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菌根对紫色土上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与植物系统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M处理下的间作玉米根系侵染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GE处理则在塑料膜分隔处理下对玉米的侵染率最高。接种不同AMF对间作玉米促生效果不同,GM和GE处理在不同根系分隔情况下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与未接种处理相比,GM处理能使玉米生物量、株高有一定程度增加并在根系不分隔处理下玉米磷吸收较多、生长较好;GE处理能使植株生物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并在尼龙网分隔处理下的玉米磷吸收较多、生长较好。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在根系分隔处理下普遍小于不分隔处理,但根系生物量的大小情况则刚好相反。另外,无论何种接种状况,玉米根系磷含量及吸收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处理显著较高。而根系磷吸收效率则以接种G.mosseae且不分隔根系处理显著高于分隔处理。所有复合处理中,以接种G.etunicatum与尼龙网分隔根系组合处理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若应用于滇池流域,可望有效控制坡耕地土壤磷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控制性分根区灌溉对玉米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索灌水方式对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对盆栽玉米采用3种灌水方式(常规、交替、固定)和4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根区湿润方式对玉米根区水氮迁移动态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盆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施氮量呈正相关,交替灌溉根区两侧土壤硝态氮分布均匀,固定灌溉根区干燥侧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大于湿润侧。交替灌溉上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常规灌溉同一层次上的残留量相当,下层的残留量比常规灌溉的大。交替灌溉的根冠比最大,固定灌溉的次之,常规灌溉的最小。交替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常规灌溉的0.99~1.11倍,而灌水量是常规灌溉的0.75倍,节水效果明显。同一氮肥水平下,交替灌溉的单位干物质全氮吸收量最大,固定灌溉的次之,常规灌溉的最小。  相似文献   

19.
控释尿素不同条施深度下鲜食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控释尿素不同条施深度(0,5,10,15cm)对鲜食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变化、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鲜食玉米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施用深度的不同主要影响鲜食玉米抽雄至乳熟收获期的干物质积累,该阶段10,15cm深度下鲜食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量显著高于0,5cm。随着控释尿素施用深度的增加,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乳熟收获期植株总吸氮量以及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现递增趋势,与0cm相比,15cm深度处理的鲜穗产量和收获期植株总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13.3%和53.0%,氮肥偏生产力从70.9kg/kg增加到80.4kg/kg,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从6.8kg/kg增加到16.3kg/kg,氮肥表观利用率从3.3%提高到33.7%;10cm深度处理仅较0cm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总吸氮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5cm深度处理的鲜穗产量、乳熟收获期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与0cm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抽雄期叶片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与不施氮(CK)相比,控释尿素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与0cm相比,15cm深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键生育期的土壤无机氮测定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施用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拔节期、抽雄期和乳熟收获期行间(施肥部位)0—20cm土层、抽雄期和乳熟收获期行间(施肥部位)20—40cm土层以及乳熟收获期玉米种植行(非施肥部位)0—20cm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可见,控释尿素深施能够提高鲜食玉米抽雄期以后的土壤供氮能力和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鲜穗产量。试验设置条件下,控释尿素最佳的施用深度为15cm。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施用15N标记的尿素2.5 g pot-1、5.0 g pot-1及7.5 g pot-13个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不同程度增加,同时土壤碱解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肥料氮素残留量及肥料氮素残留率显著增加,但甘蔗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施氮水平还明显影响甘蔗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氮素分配、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在不同土层的分布。本试验条件下,甘蔗氮肥施用土层深度为20 cm、尿素施用量为5.0 g pot-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