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延凯 《草业学报》1994,3(1):77-80
用分蘖、分枝标记法估测了绵羊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和绒毛草+白三叶两种混播草地的三个采自指标:采食率、采良量和采食强度。结果表明,绵羊对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绒毛草的采食强度大于相应的白三叶;绵羊对多年生黑麦草的采食强度显著高于绒毛草,两种草地中白三叶草的被采食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试验中,放牧绵羊对草地的实际利用率(采食率)各为40%、60%、70%、80%左右以及适时刈割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全年产量和植物组分动态等均产生了明显的处理效应。试验期内(1987~1989年),连续刈割条件下,草群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比例逐年下降,而红三叶草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偏高的放牧强度(实际利用率为70%左右)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相对稳定,豆、禾比率保持在1:2左右;放牧本身有降低红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的作用,各放牧处理中红三叶比例仅达10%左右。在实际放牧强度为40%~70%的范围内,草地牧草产量较高(各年份情况相似),其中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草地产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明显降低了草地牧草产量,并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年度间变化。本试验中,割草处理产生的综合效应与过度放牧强度类似。不同放牧强度对春、夏、秋各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都产生了极显著处理效应,春、秋二季,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夏季以割草处理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下,春、夏、秋季测得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适牧处理。本试验为当地选出的适宜放牧强度是实际利用率为60%左右,相应的牧后地上牧草剩余量约为900公斤干物质/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3.
有“山羊村”之称的乌兰县赛什克乡卜浪沟村,是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纯牧业村。全村共有110户,523口人,饲养有各类牲畜41304头(只),其中绵羊占46.94%,山羊占46.72%。山羊在该村饲养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产绒毛外,还供牧民吃奶,取酥油、曲拉等。但拥有9.6万hm~2草地(多属荒漠半荒漠和沼泽区)的卜浪沟村,因草地植被差,草质粗硬,利用率低,家畜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 桂西是广西的商品牛产区,其养牛以放牧为主,且草地面积比耕地面积多一倍以上。探讨其草地和养牛问题就有重要意义。一、桂西的山丘草地桂西山地和丘陵地的草地可分两类,一类以禾本科草为主,一类以芒箕草(Dicranopteris linearis)为主,少数属两者混生或过渡类型。因牛不爱吃芒箕,  相似文献   

5.
草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天然草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它们合成全球36%的有机物质。若加上人工草地、草田轮作的草地,草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以上。我国的草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8%,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倍。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草的地位和价值正在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乡土草坪草种,在2010年6~9月期间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落)草、羊茅与对照植物草地早熟禾种群的存活期、日均蒸腾量及其动态、萎蔫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持续干旱胁迫下,与草地早熟禾相比,(落)草、羊茅种群总存活时间延长了18d~22d,出现暂时萎蔫症状时间推迟了14d~17d.(2)在植物发生暂时萎蔫之前,野生羊茅、(落)草种群的日均蒸腾量都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二者的日均蒸腾量分别仅为草地早熟禾日均蒸腾量的60.44%、65.38%.(3)(落)草和羊茅种群发生暂时萎蔫、永久萎蔫时的土壤临界含水量均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它们的平均最大土壤水分利用率为75.26%,也显著高于草地早熟禾.三种植物土壤水分最大利用率大小依次为:羊茅>(落)草>草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川西北沼泽草地主要分布在若尔盖、红源和阿坝三县,面积约448万亩,占阿坝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的14.66%(若、红两县沼泽草地占草地面积的20%,红源县草场面积800万亩,沼泽草地就有250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31.25%)。这里的沼泽草地地处海拔3000~4000公尺的高寒地区,只能在4~7月的一段时间可以利用,但产量低,草的适口性差,又多寄生  相似文献   

8.
Sonora研究站做了为期4年的试验。旨在测定两个放牧系统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每个放牧系统中有7个牧场和1群家畜。放牧设计为短时期(SDG)(放牧7d,闭牧42d)和高强度、低频率(HILF)(放牧14d,闭牧84d)两个处理。两个处理的放牧率均为10.4hm~2/auy。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部分净初级产量(ANPP)年间相差较多,而在不同处理间没有差异。2.两个处理中草地植被成分在4年之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在SOG处理短草产量第1年占总ANPP45%,到第4年上升为74%;而在HILF处理短草地上部分产量第1年占总ANPP的44%,第4年上升为51%。中草的地上部分净产量在SDG处理从第一年占ANPP的3.8%上升到第4年的13.6%,而在HILF处理则中草产量由第1年的4.7%上升为第4年33.9%。由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短草向中草的次生演替中,短时期放牧处理没有高强度、低频率放牧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云贵高原向东南延伸的部分,全县有17个乡,3个镇。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折836.55万亩,每人占有土地面积44亩;固定耕地面积15万亩,人均0.8亩;全县宜牧草山面积382万亩。(其中林间草场一百万亩)占总面积44.6%。草山连片十万亩以上有8片,一万亩以上有84片。人均宜牧面积达22亩,据我们调查,牧草种类繁多,有刚秀竹、五节芒、野古草、画眉草等二十多种。亩产鲜草多在1,000公斤以上,一般草的复盖度70—80%,三十年来已经利用的传统牧地75万亩,占宜牧草山面积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Cleish和Bell山地进行2个试验,比较了放牧牛利用沼原草属年叶产量的33%和66%对草地、牛只饲粮选择和牧草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3%叶产量利用区的草茎、叶鞘及花序百分率高于66%利用区;66%利用区枯死物的百分率高(P<0.001);不同处理区间饲粮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33%利用区放牧牛的采食量约比66%利用区高15%,但统计分析上差异不显著(P=0.15)。  相似文献   

11.
敦化县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有各种类型天然草场430万亩,其中牧业草场(包括沼泽草地、草甸草地和灌丛草地)190万亩,林下借用草场(包括木贼草场、疏林草场、林下灌丛草场和林下杂类草草场)240万亩。在天然草场中,沼泽草地有130万亩,占全部天然草场面积的30.2%,占牧业草场面积的68.4%。沼泽草地分布于中低山和丘陵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东倚长白山,西卧松嫩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东部是针阔叶混交林下(间)草地,中部是山前台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西部为松嫩平原的草甸草原。全省草地总面积8763.27万亩,可利用草场6568.49万亩。其中西部草原2815.6万亩,中东部宜牧草山草坡1622.32万亩,林间林下草地及农间隙地4325.35万亩。全省可饲草种有800多种,优良牧草100多种。 吉林省东部山区草地面积较大,有70%的林下(间)草地没被开发利用,草多畜少。中部农区和西部草原区,长期以来,在观念上“重畜轻草”,在指导思想上追求“数量牧  相似文献   

13.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14.
扁穗牛鞭草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丕阳  黄华强 《四川草原》1992,(3):52-53,56
<正> 1 草地退化状况 1989年4~6月,我们对阳坪种牛场的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R.)草地(1984年前建植350亩,1984~1986年建植1050余亩)及其退化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草地产草量、复盖度及秃斑情况划分了草地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有草原面积约43亿亩,草地面积为耕地面积的2.68倍。川西北牧区三县(阿坝、若尔盖、红原)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三县总土地面积4232万亩,可利用面积301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1.31%。草地植物中,按经济类群划分有豆科30余种,禾本科90余种,莎草科20余种,杂类草200余种。在水草丰茂的暖季,平均亩产鲜草500公斤以上;营养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数量增长过快,伊犁河谷天然草地严重超载,加上不合理利用和人为破坏,天然草地退化严重。根据今年草地资源野外调查和卫星遥感图片显示,伊犁河谷60%以上的草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与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相比,各类型草地产草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牧草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优良牧草减少,不食草、毒害草大量滋生,导致草层变矮,牧草品质下降。因此探索不同类型天然草地改良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 秋季,北方大平原草地上的控制火烧减少了杂草种群的数量,特别是三齿蒿(Artemisiatridtneata)的数量。在秋季较干燥的条件下,植物生理学家理查德S.怀特和草地学家帕特O.柯勒在胶格堡(Fort Keogh)家畜草地研究室30公顷的试验地上进行了强度烧荒,使草地三齿蒿数量减少了75%。  相似文献   

18.
了解草地的牧草产量是决策草场放牧管理的基础。然而,可用于放牧的牧草产量是随季节变化的。在羊茅草地的不同群落内测定了牧草生物量变化,此项研究在Alberta南部两个实验基地进行。在Stavely附近的Porcupine Hills,粗糙羊茅(Festuca campestris)、帕里燕麦草(Danthonia parryi)—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草地早熟禾—苔草(Carex Spp.)3个群落上从4~5月开始到9月底逐月取样对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粗糙羊茅、帕里燕麦草—草地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苔草群落当年产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98g/m~2,305g/m~2和226g/m~2;当年春季的最大生长量分别占当年最大产量的73%,50%和35%;从秋季到春季,牧草总生物量分别损失24%,43%和56%。在Pincher Creek附近的丘陵地带,用配对亚小区法采集现存的禾草和杂类草,分别于10月和4月各收获一个亚小区,在整个冬季禾草和杂类草干物质损失率平均分别为27%和58%。对3个群落的调查发现,粗糙羊茅群落的产草量最高,在生长季对雨水的依赖性最小,对风化不太敏感,因而牧草价值最高,草地早熟禾—苔草群落的牧草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9.
李建龙  许鹏 《草业学报》1993,2(2):60-65
1987年至1990年在新疆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按春秋两季进行了不同强度的分区轮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轮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0~30厘米)、牧草地上部产量、家畜牧草采食率、再生草产量和绵羊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经本文8项指标分析评价,放牧强度以中牧,即牧草利用率50%,最为适宜,它不仅增加了草地产量(比过牧增产60%)和改善了草地组成结构(优良牧草占总产26.3%),而且有利于绵羊增重(119.5克/日·头)和羊毛生产(5.4公斤/年·头);并在本试验条件下,分四区两季轮牧的载畜量(6头/公顷)比自由放牧提高2倍。该类草地在适度放牧下,其草地群落向蒿类+多年生草本类型方向进展演替;反之,经多年过牧后,则向蒿类+一年生草本类型方向退化演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混播的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黑土滩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三种混播组合,分别是上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SF),下繁草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araratic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XF),上繁草+下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星星草,SFXF),研究人工草地建植后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最佳恢复组合。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P<0.05),但降低了植物多样性(P<0.05);人工草地建植改善了土壤性质和养分条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P<0.05)和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0~20 cm的铵态氮含量(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种人工草地建植组合进行分析排序,得出SFXF为最优恢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