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的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人工授精不仅充分发挥了优秀种公猪的配种能力,提高了猪群的总体质量,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本交传播疾病和公母猪体重悬殊造成的配种困难等问题,同时也为猪场间精液(代替种公猪)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文中针对养殖户经常出现的问题,就人工授精技术做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
猪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辅助器械采集公猪精液,经过实验室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公猪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的一种配种方法。1猪人工授精的意义猪人工授精技术替代公母猪自然交配来繁殖后代,所采取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猪的繁殖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是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公猪精液品质是公猪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精液品质不良是公猪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大型养猪企业中已逐步被接受和推广应用,并且大部分效果明显,但有的猪场效果却较差,精液品质不良不仅导致精液不能使用,而且废弃母猪情期受胎率,甚至产仔数比自然交配低,母猪患子宫炎的比例增多。从而影响了猪场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猪人工授精是指人借助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分装和保存,再使用器械将合格的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使其受孕的方法。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生猪产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提高生猪养殖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授精技术主要分为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分装、保存、输精。  相似文献   

5.
解决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利用科学的人工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分装等适当处理,后,用器械将处理好的精液输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猪直接交配的一项繁殖技术.其优越性是充分发挥公猪的种用价值,减少公猪饲养头数,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多年推广应用.已是一项基本成熟的实用技术,已在许多大型猪场广泛使用,生猪人工授精站也在养猪业较发达的县城、乡镇相继出现.但这些人工授精站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解决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6.
因为商家、媒体的宣传,因为时代的发展,因为中国猪场的需要.中国的人工授精技术已不再是一个什么高深的科技。现在的中国的人工授精技术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种不堪回首的落后。应用上亦相当的普及。阶段由低到高的发展是时代需求的必然.当一项技术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时.那么应该完善它的另一个侧面.或是向更高层次迈进。现在我认为猪场应该多考虑一些人工授精站的管理与成本节约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软着陆的提升猪人工授精站的潜在价值。本文主要从公猪的管理、公猪的保健管理、公猪站兽医管理、公猪的饲养、公猪站引种计划、公猪的引种选择、公猪站与配种舍之间的关系、出卖精液公猪站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出卖精液公猪站与猪场之间的关系等九个方面来谈如何进行种公猪站的集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处理后的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使其受孕产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公猪的配种效能,提高繁殖率,最大程度发挥优良品种资源优势,减少疫(疾)病传播,方便不同地区养殖户配种。但部分养殖户由于公母猪品质不佳.适时输精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母猪受胎率低、产仔少。  相似文献   

8.
猪的人工授精是使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后的精液输入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猪直接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它是提高猪繁殖率、降低饲养成本的一项技术措施.其优点:一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猪的饲养头数,降低其饲养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猪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辅助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经过实验室检查、处理和保存后,再用器械将公猪精液输入母猪子宫内,使母猪怀孕的一项技术.此项技术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养猪业最具应用价值的技术,有利于控制疫病传播、提高猪群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母猪的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县(区)种公猪站(点)、人工授精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基本完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普遍提高,项目的实施使生猪养殖户尤其是中小猪场和散养户受益匪浅,减少了饲养种公猪环节,母猪配种完全采用从种公猪精液供应站(点)购入精液人工配种,即节约饲养种公猪成本,还充分利用优良种公猪资源,提高了猪改良效率。种公猪精液供应站(点)肩负着  相似文献   

11.
种公猪的精液质量是衡量公猪生产性能的一个主要标准,种公猪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繁殖力,也是影响猪人工授精(AI)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种公猪精液品质受种公猪自身因素、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等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便于采取合适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种公猪生产作用。文章就影响公猪精液质量的主要因素做一简单阐述,并归纳几项具体提高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种公猪是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基础,而精液品质、精液保存与输精方法影响着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就要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精液质量,掌握正确的输精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猪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强、输精方式不断改善,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无论是在公猪输配母猪比例、受胎率还是窝产仔数都要好于本交.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规模场输配效果参差不齐,部分规模场在受胎率和窝产仔数上人工授精和本交相比不但没有提高,有的还大大低于本交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猪人丁授精关键技术和细节上把握不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猪人工授精技术发展较快.规模化猪场基本上已经展开了人工授精工作,在农村散户养猪比较集中的地区,个体农户自己投资建设的3头.5头公猪的小型公猪站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笔者通过经手建设几个人工授精站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猪人工授精环节的两条关键控制链,现将两条关键控制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猪人工授精有很多优点,包括利于采用遗传眭能优良的公猪作父本、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以及降低公猪存卡兰成本?要想在生产中成功地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必须在细节上多加注意,如有效的发情检查、良好的卫生条件、精液的正确操作和保存以及正确的授精技术。下面几点是猪场人工授精实践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必须严加监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已经普及,但在精液稀释过程中往往不分品种地使用相同稀释剂。本研究选取某猪场杜洛克公猪51头、长白公猪32头、大白公猪42头,历时1年,分别采集精液数量1 664份、1 196份和1 248份,在使用同一长效稀释剂的情况下,研究其精液在常温保存中0~10 d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保存天数的增加,精液品质逐步下降,但3 d内精液品质未见显著性变化;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在保存过程中品质变化呈现出品种特异性,大白公猪精液保存效果最差,杜洛克、长白公猪精液的有效保存时间分别可以达8、9 d。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详细阐述了猪的人工授精技术,通过猪人工授精所需设备和物品、采精前准备、种公猪的采精、猪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方法、精液分装与保存、母猪适时输精7个方面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此项技术,以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养猪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猪的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中国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就大力推广,但发展速度很慢,到20世纪末,规模化猪场的普及率仅30%,且不太均衡。  相似文献   

19.
李福林 《农业与技术》2010,30(4):122-124
猪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利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再利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的精液输送到母畜的生殖道的适当部位,使之妊娠,以此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的一种科学配种方法。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养猪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如何在养猪生产中降低成本,加快猪遗传改良进展,成为当今养猪生产的前沿课题。人工授精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和广泛采用,是因为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在现代养猪生产和育种工作中,人工授精正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本文对人工授精技术在精液的采集、精液的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输精方式及时间等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养猪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猪精液报价     
注:1.外地客户:优秀公猪精液:10瓶以上35元/瓶;20瓶以上30元/瓶;30瓶以上25元/瓶,15瓶以上起运。精品公猪精液:6瓶以下200元/瓶;6-10瓶150元/瓶;10瓶以上120元/瓶。以上价格均含配套输精管和到当地机场或长途客运站的运费。2.自行到公司取精液的非合同客户价格标准如下:长白、大白、杜洛克优秀公猪精液:20元/瓶,皮特兰优秀公猪精液:30元/瓶。精品公猪精液:90元/瓶,以上价格包含配套输精管。注:浩邦人工授精服务中心保留根据市场而调整价格的权力!北京浩邦猪人工授精服务中心致力于猪的人工授精事业,服务项目有销售各优良品系的种猪精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