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控产(30 t/hm2)栽培方法,对葡萄塑料大棚、避雨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下的主要物候期、果实品质和病害发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藤稔葡萄的生物学表现不同。塑料大棚栽培的果实,其成熟期分别比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提前18、20 d;塑料大棚栽培的果实风味佳,固酸比极显著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栽培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调查多发病害黑痘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塑料大棚栽培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白粉病的2项指标为塑料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间无显著差异。藤稔葡萄在荆州地区栽培的最佳方式是塑料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2.
酿酒葡萄赤霞珠避雨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雨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方法]2011—2012年在赤霞珠葡萄上开展避雨栽培试验,研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病害发生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赤霞珠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在葡萄生长后期降雨较多的年份,避雨栽培可确保葡萄顺利通过成熟期;在葡萄生长后期降雨较少的年份,避雨栽培赤霞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有机酸等指标相比露地栽培差异不明显;在同等酿造条件下,避雨栽培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在口感、色泽等方面明显优于露地栽培。[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雨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连续2年选择西昌葡萄种植相对比较集中的西宁镇、西乡乡、川兴镇以及礼州镇,使用五点法调查葡萄在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大棚栽培3种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白粉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露地栽培通风透光性好,能够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避雨栽培可以达到避雨效果,但棚内局部温度高,易形成干旱条件,白粉病病害较严重;大棚栽培棚内环境高温、高湿,白粉病病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葡萄避雨栽培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小区试验研究方法,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葡萄病害发生,而且能有效促进葡萄的生长发育,比非避雨栽培,提高产量达7.59%,增值幅度为48.4%。  相似文献   

6.
葡萄大棚栽培前期促成、后期避雨(简称促成-避雨栽培)模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模式。试验通过对弗蕾无核枝条生长量、物候期、果实品质及病虫害防治等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棚栽植可以有效的规避晚霜的伤害,提早萌芽,新稍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物候期比露地栽培的早7d左右。且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防病次数少于露地栽培,药品也多用于预防病害发生,浓度较低。大棚栽培的葡萄果面干净、果实鲜红靓丽,单粒重、单穗重均比露地栽培的高,可溶性糖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和商品性都好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对葡萄的各种病害都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将这种技术应用到葡萄种植中去,可以减少葡萄的发病率,提高葡萄的种植称量。将这项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到葡萄种植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葡萄病害是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抓住葡萄病害的初侵染时期,注意适时用药预防.再加上科学管理,葡萄病害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飞散时空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多雨潮湿地区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旨在明确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飞散的影响,确定孢子囊飞散与病情变化之间关系,揭示避雨栽培对病菌数量的控制作用,推测避雨栽培下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为葡萄霜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生长季7-9月份,分别对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小区内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株定枝系统调查,统计得到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应用SPSS19.0中回归曲线估计程序构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获得能描述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并推导2种栽培模式下霜霉病流行时期和流行速率。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的孢子囊飞散进行定期监测,对比不同栽培模式下孢子囊飞散时间动态差异,探索关键流行时期内病害流行速率与捕孢量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孢子囊水平、垂直方向飞散的影响,明确关键流行时期内孢子囊的主要来源和孢子囊飞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避雨和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典型的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露地和避雨栽培下病害流行时期:指数增长期分别为7月5-23日和8月18-30日,逻辑斯蒂增长期分别为7月23日至8月19日和8月30日至9月17日,衰退期分别为8月19日至葡萄生育末期和9月17日至葡萄生育末期。露地栽培下整个生长季孢子囊飞散表现为多峰曲线,当日降雨对孢子囊飞散有显著的冲刷作用。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孢子囊飞散盛期分别为7-8月和8-9月。避雨栽培可明显降低空中孢子囊数量,从而减少孢子囊与避雨设施内葡萄叶片的接触概率,达到降低菌源基数的作用。避雨设施边行最早捕获孢子囊,且数量最多,随着逐渐向中心靠近,首次捕孢时间逐渐推迟,数量逐渐降低。葡萄叶幕对于孢子囊水平方向的飞散具有显著的阻隔效应。不同栽培模式下均以接近地面处的捕孢量最大,且随着高度增加,捕孢量逐渐减少。避雨设施对于接近棚顶处的孢子囊飞散有着显著的遮蔽作用。【结论】避雨栽培可推迟葡萄霜霉病始发时间和首次捕孢时间,缩短病害流行过程和孢子囊飞散周期,显著降低病害流行程度和孢子囊飞散数量。孢子囊飞散受到葡萄叶幕和避雨设施显著的阻隔效应。避雨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主要为本地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病株上的病斑产生的孢子囊。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优质巨峰葡萄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顺光  杨朝勇 《农技服务》2009,26(6):111-111,134
从采取水平棚架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适当控枝,病害防治及套袋等方面介绍了武陵山区优质巨峰葡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种葡萄栽培的改良架式。主要针对湖北省葡萄栽培已普遍采用篱架、棚架式易出现长势旺、病害严重、产量不稳、品质差、适宜栽培的品种范围窄、田间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借鉴南方葡萄先进产区普遍采用双十字“V”形架的结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广元市利州区葡萄生产每年因葡萄病害造成的损失约在20%以上。危害葡萄生产的病害种类约有40多种,造成较大危害的也有10多种。不同年份、不同的栽培方式,葡萄病害危害的程度不同。掌握葡萄病害发生的趋势和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开展葡萄病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葡萄田间及保鲜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主要对江苏沿海地区设施栽培葡萄的田间及保鲜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调查表明,田间栽培过程中霜霉病、白粉病及灰霉病等发病较为严重,而保鲜期发病则以灰霉病为主。同时对相关病害的发生消长规律、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美人指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美人指葡萄采用避雨栽培后的生长表现,并对其主要技术措施加以阐述,以为周口市美人指葡萄减少病害发生,获得优质丰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松原地区目前山葡萄栽培面积已达166.7 hm^2,但近年来病害逐渐成为该区域山葡萄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据1997-2010年栽培观察,松原地区山葡萄病害主要为炭疽病、白腐病和霜霉病,而霜霉病在个别年份发生较重,探清其发生规律,建立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是当前促进松原地区山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红宝石无核葡萄简易避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宝石无核葡萄品种采取单干双臂水平架式"V"形整枝,进行简易避雨栽培等技术措施,既节约了成本,又有效地减轻了葡萄病害发生的程度,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葡萄是一种分布广、寿命长、结果早、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果蔬。汤原农场通过近几年的栽培和管理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模型。作者通过对农场在设施葡萄上的技术推广在栽培沟的准备、苗木的准备与栽植、栽后的管理、架式的讨论、葡萄的整形修剪以及常见病害的防治上一一作了阐述。通过此技术的推广在农场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为了使更多的农户受益,作者整理汇编成文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无核白葡萄在不同栽培基质与光照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以三年生无核白葡萄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栽培基质和光照条件下的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遮光条件下,生长前期配方土栽培的无核白葡萄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生长后期配方土栽培的无核白葡萄净光合速率大致高于园土;配方土栽培的无核白葡萄总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后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配方土不利于无核白葡萄生长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在相同的配方土栽培条件下,遮光处理导致无核白葡萄植物光合作用下降,不利于无核白葡萄光合产物的累积。引种栽培无核白葡萄需选用合适的栽培基质,保持充足的光照,生长后期需注意延长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9.
广西省桂林市资源县从2002年开始引种红地球葡萄。资源县雨量偏多,有冰雹、晚霜等灾害性天气,在葡萄种植中采用避雨栽培,可以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减少靠风雨传播病害侵染和喷药次数,还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笔者对于本县葡萄避雨栽培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等特点,将资源县葡萄避雨栽培标准体系进行了总结,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使用,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葡萄避雨栽培在有效减轻病害的同时,对果实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避雨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条件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角度,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微环境变化与葡萄果实糖、酸、芳香物质、酚类物质、着色等主要果实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