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共报道了中国栽培大麦分类含1个种3个亚种353个变种,其中我国特有变种248个,主要是通过考察和继续征集发现的,大部分新变种是80年代中后期报道的。继已报道的172个西藏栽培大麦新变种之后,本文再报道新变种105个,这说明西藏高原确实是我国栽培大麦(尤其是多棱裸大麦)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和进一步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栽培大麦变种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中国编入目录的5225个栽培大麦品种的变种类型及其分布,共属233个变种,其中52个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变种。通过对五千余份材料的观察研究认为:我国栽培大麦具有窄护颖、齿芒、芒形多样性以及颖壳和粒色的深色型较多等特点;变种类型的分布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根据一个生态区内分布多个变种组成该区的变种群的原则,将我国栽培大麦划分为青藏高原裸大麦变种群、云贵高原短芒变种群、黄河流域密穗型变种群、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变种群和北方春大麦区稀穗型变种群五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和起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分布,描述了变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特点,鉴定它们属于1种3亚种240变种,其中ssp. Intermedium (Korn.)Hsu为国内首次发现,发现并命名新变种172个。西藏栽培大麦具有春性、遗传多样性和控制主要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其基因型与西方大麦的基因型截然不同,属东方型,而东方大麦的起源中心在中国。根据作者和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青藏高原栽培和近缘野生大麦的研究结果看,中国栽培大麦和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的遗传距离最近,进而证明了青藏高原是中国栽培大麦的初生起源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的组成特点,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方法】以马得泉大麦分类系统为基础,并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对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1)西藏高原拥有栽培大麦601个变种。其中,二棱皮大麦13个变种,二棱裸大麦23个变种,中间型裸大麦7个变种;多棱皮大麦57个变种,多棱裸大麦501个变种。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特点。(2)栽培大麦变种在相近海拔高度的分布,不同亚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集中分布于藏东南亚区、藏东北亚区和藏中亚区,而在其它亚区则相对较少。(3)栽培大麦变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很少分布,在3 000~4 000 m高度带内为集中分布区,大于4 000 m以上时,栽培大麦变种的数量则逐渐减少。(4)对该地区9个亚区栽培大麦变种相似性分析显示,察隅-墨脱亚区与藏东南亚区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结论】伯舒拉岭-南迦巴瓦峰-多雄-马拉一线作为西藏冬大麦区与冬春大麦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西藏栽培大麦变种在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性,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国314个主要栽培大麦品种的书面材料和标本,鉴定出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共82个变种,其中新变种28个。多棱大麦变种占83%,稞大麦多于皮大麦。变种中以稀穗、长芒、齿芒,穗和籽粒深色(黑、褐、紫、兰绿)、长毛小穗轴等类型占多数。二棱大麦以nutans和erectum,多棱大麦以pallidum,parallelum,pyramidatum,coelcste,revelatum和nudipyramidarum等变种分布较广。变种数、深色型变种和多棱大麦变种的分布频率都以青藏高原为最高。因此认为,多棱大麦是我国主要栽培类型,青藏高原可能是我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 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在理论上阐明种的形成,发展和种间相互关系,在应用上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近缘和远缘杂交的有效途径,为创造新物种开辟广阔前景。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大麦属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形态学来划分的。因此存在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种间和种内亚种、变种间界限不明的混乱现象。由于近代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核型、染色体同源性和倍性、遗传基因型和杂交亲和性的研究,使大麦属的分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羊肚菌分类、分布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65-568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而著名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尚未实现规模化栽培,市场供不应求。羊肚菌的子实体形态多种多样,种类界定困难,种间和种内划分也比较混乱。从分类学、分布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羊肚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羊肚菌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分类上相互矛盾的问题,以期为羊肚菌的正确分类、起源、传播和早日实现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麦RIL群体内不同类型苗粉和籽粒元素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的变异类型分类与苗粉(麦苗)及籽粒的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揭示栽培大麦苗粉及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变异。【方法】采用栽培大麦变种分类方法,按照穗芒颜色、护颖宽窄、侧小穗有无内外稃、芒性状、粒色、穗密度及籽粒稃状对194个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大麦RIL株系及其亲本进行变异类型分类。用ICP-AES测定194个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大麦RIL株系及其亲本的籽粒和苗粉中9种矿质元素(P、Zn、Fe、Mn、Mg、Ca、Cu、Na和K)含量。【结果】从Violiglabrum ´ Erectum培育的194个RIL株系及其亲本划分为Nutans、Hypianthinum、Lanthonudum、Violiglabrum、Medicum、Nudum、Erectum、Violimedicum、Neogenes、Glabrinudidubium、Jachanum、Luchuanicum和Violierectum共13个变异类型,变异分类性状基因型间差异显著。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变异类型间差异显著(1.9-6.4倍),而苗粉差异较小(1.2-2.1倍)。前者籽粒元素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Cu(Glabrinudidubium/ Violierectum=6.4)>Mn(Violimedicum/Violierectum=3.8)>Fe(Neogenes/Glabrinudidubium=2.9)>K(Medicum/Violierectum=2.3)>Zn(Violiglabrum/Jachanum=2.2)>P(Violimedicum/Jachanum=2.1)=Ca(Medicum/Violierectum=2.1)>Mg(Violimedicum/Jachanum = 1.9)= Na(Violimedicum/Violierectum= 1.9),后者苗粉元素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Na(Violierectum/Luchuanicum=2.1)>Fe(Neogenes/Erectum=1.5)>Ca(Jachanum/Luchuanicum=1.4)=Cu(Violiglabrum/Hypianthinum=1.4)>Zn(Lanthonudum/Violimedicum=1.3)=Mg(Nudum/Luchuanicum=1.3)=K(Violierectum/Hypianthinum=1.3)>P(Luchuanicum/Glabrinudidubium=1.2)=Mn(Nudum/Erectum =1.2),而籽粒及苗粉中P、Zn、Mn、Mg、Ca和K含量变种类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7种苗粉与籽粒元素比为1.1-51.4倍,13个变种类型苗粉与籽粒元素比值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Na(Violierectum 51.4)>Ca(Violierectum 19.9)>K(Violierectum 15.4)>Fe (Glabrinudidubium 8.8)>Mg(Jachanum 3.4)>Mn(Violierectum 3.2)>Zn(Jachanum 2.9)>P (Jachanum 2.7)>Cu(Violierectum 2.1)。根据RIL及其亲本的籽粒、苗粉9种矿质元素含量或苗粉/籽粒元素含量比值均可将13个变种类型划分为4个类群,群间差异明显而群内差异不大。绝大多数变种类型的籽粒和苗粉矿质元素含量与原始的云南地方品种紫光芒裸二棱的含量相近。【结论】大麦籽粒和苗粉的矿质元素含量在变种类型间差异显著,而在变种类型内差异不显著,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而苗粉含量差异不显著,矿质元素在栽培大麦变种类型驯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改良大麦籽粒性状,选用来自国内外214份大麦材料,按照其地理来源、棱型、皮裸性进行分类;并对其9个籽粒表型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 GPC)进行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按遗传进化关系划分,野生大麦的GPC(10.89%)、粒长(11.36 mm)与籽粒直径(5.57 mm)均显著高于栽培大麦的GPC(9.06%)、粒长(8.97 mm)与籽粒直径(5.10 mm);而野生大麦的粒宽(2.99 mm)和籽粒圆度(0.26)显著低于栽培大麦粒宽(3.12 mm)和籽粒圆度(0.34);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之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按地理来源划分,中亚野生大麦和西南亚野生大麦各籽粒性状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地区中西藏野生大麦表现出最高千粒重(36.25 g)和最低GPC(6.85%)。6个地区栽培大麦的GPC由于长期的人工选育已经趋于大致相同水平。按其棱型划分,野生二棱大麦的GPC(11.26%)显著高于野生六棱大麦(7.30%),而其千粒重(30.77 g)却显著低于六棱野生大麦(34.66 g);相反,栽培二棱大麦的GPC(8...  相似文献   

10.
西藏野生大麦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的4年考察结果;叙述它们的历史发现过程、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确定它们属于1个种、2个亚种和48个变种,其中新变种38个,包括已报道的16个变种。西藏野生大麦具有分布地区广泛、变种多为重叠分布、变异类型多样和主要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高(深色型占70%)的特点;西藏野生二棱大麦在酯酶同功酶谱带、春冬性和小穗轴毛长短方面都有别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考古资料证明西藏远在距今4000-5000年前已有了农事活动。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地,推测是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我们在对栽培大麦生理生长性状与辐射敏感性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试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类型栽培大麦的辐射敏感性差异.1 材料和方法 试材为24个栽培大麦品种的休眠种子,分属于二棱皮大麦,二棱裸大麦,四棱皮大麦,四棱裸大麦,六棱皮大麦和六棱裸大麦.种子含水量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苧麻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给生产和学科发展提供形态学资料,现将对苧麻形态学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新问题,陆续提出来和大家商讨。一、表皮毛的种类 苧麻的表皮毛,已为一些学者提及,并把它分为有节毛和无节毛两种。这种划分既不符合实际的形态特征,亦未能反应生理功能上的作用。据我们观察,发现苧麻的表皮毛种类很  相似文献   

13.
对搜集于西藏昌都地区770份大麦地方品种进行鉴定和分类,它们属于1个种2个亚种253个变种,其中变种63。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大麦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极为广泛。西起西藏高原,东至沿海平地,北起黑龙江,南迄广东,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大麦多作为饲料及酿造啤酒原料,在青藏地区则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大麦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生长期较短,有晚播早收的特点,在南方水稻地区适于作连作早稻的前作。我国大麦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类型,尚无系统的研究。因此,将全国大麦品种,按其生态类型与地理分布的从属关系,划分我国大麦的栽培区域,这对于今后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区域的合理规划以及在大麦引种工作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们对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依各品种在植物学分类中的地位、主要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特点、形态学特征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出了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园艺学分类法。认为我国的不结球白菜均属于芸苔属的芸苔种的一个亚种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其下共有六个变种(varieties):(1)普通白菜类var.communis Tsen et Lee(var.erecta Mao);(2)塌苯类var.rosularis Tsen et Lee(var.atrovirens Mao);(3)菜苔类var.tsaitai Hort.(var.purpurea Mao);(4)苔菜类var.tai-tsai Hort;(5)多头菜类var.multiceps Hort.(var.nipponsinica Hort.);(6)油菜类var.utilis Tsen et Lee(var.oleifera Makino)。每一类型(变种)下,又根据品种的发育和生态特性、栽培特点和形态特征分为若干种类。此分类法可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栽培大麦×纤毛鹅观草)×栽培大麦,回交B_1及其亲本的同工酶分析,研究了回交B_1与亲本之间同工酶谱带的异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回交B_1各植株的酶谱与栽培大麦相似,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异。具有一些纤毛鹅观草的酶带。认为在回交B_1各株中,不同程度的具有纤毛鹅观草的遗传物质,这与其形态学,细胞学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以幼穗脂酶同工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大麦的器官建成和生长发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栽培中若完全套用小麦栽培技术原理,显然不符合大麦生育特性的要求,势必影响大麦的高产和稳产.为此,研究大麦器官建成过程,并与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其共性和特性,明确并区分出明显不同于小麦的生育特点,为正确制订大麦生产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中国云南省和山东省为试点,兼顾其他省区,开展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种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在云南包括芋的野生近缘种、半栽培种、栽培品种,种质资源丰富.在山东主要是旱芋类型的多子芋品种.民间不断引进和选育新品种,有利于芋遗传多样性的增加.2)根据芋的形态学观察以及RAPD分子标记,从芋的主食器官类型不同考虑,认为:可以考虑将主食花茎的芋作为花茎用芋变种(var.Inflorescens);与叶用芋变种和球茎用芋变种组成芋种下3个变种的园艺学分类系统;对芋的种下分类系统作了相应调整,并进一步充实了中国芋种下园艺学分类检索表.3)为了减少和避免芋种质资源的损失,依据芋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数量的多少,可以分别采取就地保护、迂地保护和建立种质基因库这3条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黑麦的种类及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麦属(SecaleL.)种的分类数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不同主张。本文综合一些学者的意见,提出新的分类系统,即分为多年生类群和一年生类群,前者含1个种和6个亚种,后者含3个种和7个亚种,同时综述了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黑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开展研究的情况,简述了新疆杂草黑麦(S.cerealesubsp.segetale)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对产于三峡库区分谷称莴麻菜等的一类植物及其野生近缘进行了分类研究。这类植物分属莴苣属和翅果菊属。莴苣属植物在三峡库区普遍栽培1种及3变种;翅果菊属植物栽培和野生有5种及1变种。同时报道了1新种大头翅果菊,1新变种羽裂莴麻菜,1新组合椭圆叶翅果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