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Mira”、“87P48—64“两个栽培品种的脱毒苗为材料,在培养温度20℃、诱导温度-18℃条件下,小苗生长4周后,采用不同天数黑暗处理诱导,再分别转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8周,观察统计不同处理的试管块茎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和短日照条件对试管块茎的形成是有利的.试验中以黑暗处理两天,每天光照8小时的处理单株结薯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2.
柳俊  谢从华 《马铃薯杂志》1994,8(3):138-141
试验采用“Mira”、“87P48-64”两个栽培品种的脱毒苗为材料,在培养温度20℃、诱导温度18℃条件下,小苗生长4周后,采用不同天数黑暗处理诱导,再分别转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8周,观察统计不同处理的试管块茎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和短日照条件对试管块茎的形成是有利的,试验中以黑暗处理两天,每天光照8小时的处理单株结薯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3.
不断繁殖的马铃薯枝条在含有2.0mg/l苄氨基嘌呤(BAP)+6%蔗糖(8小时和24小时光照)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6~8周内可诱导形成微型薯。BAP促进块茎形成的效果在短日照下比常日照更好。短日照下大多数块茎在琼脂表面形成,长日照下块茎在琼脂中形成。在培养基中加入矮壮素(CCC)对促进块茎形成的效果极差,但CCC加强了BAP导致在琼脂块茎上面提早形成的效果。在培养基中不加激素的情况下,块茎最终发生在4~5个月,短日照下比长日照下形成得早。经一段长日照培养然后给予短日照和低温处理并不加速块茎的形成。脱落酸(ABA)对块茎形成的效果很小,赤霉素(GA_3)强烈抑制块茎形成。密封的培养容器也抑制块茎形成,但如果培养基中引入乙烯吸收剂则抑制会清除。  相似文献   

4.
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Favorita和南中552两个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对春秋两季生产的微型薯在4℃和20℃条件下贮藏的休眠期及其发芽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在20℃和4℃下贮藏,春季微型薯休眠期比秋季分别短30d左右和60d左右,有光贮藏的微型薯打破休眠的时间比黑暗贮藏时分别延长一周和两周。块茎打破休眠后,发芽动态呈"S"曲线,但生产季节、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微型薯发芽持续时间均长于秋季微型薯,低温贮藏使发芽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5.
光周期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及对激素的调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铃薯出苗后接受1个月的每日8小时短日照处理并与当时自然光照长度进行比较,研究光照长度对茎形成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块茎形成与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使块茎形成显著提早,但使结薯数减少,植株茎叶生长受抑,块茎淀粉含量降低;短日照处理使叶片中ABA含量提早增高,GA3含量提早减少,GA3与ABA的比值提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素IAA,NAA能促进微型薯个数和重量的增加,其处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ppm和3.0ppm,2,4-D效果不显著;3种激素的效应大小为NAA>IAA>2,4-D;细胞分裂素对微型薯数和成薯指数的影响均呈抛物线形式变化,BA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1.59ppm和10.04ppm,KT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4.72ppm和12.63ppm,ZT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75ppm和10ppm,其效应大小为BA>KT>ZT;ABA促进了块茎数和成薯指数的增加,但没有达显著水平;乙烯利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微型著数和成薯指数,且以20ppm为最好;GA抑制微型薯的形成,且产生丛生枝;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微型薯形成的效果不同,香豆素促进块茎形成,而BR和PP_(333)只在低浓度(0.1~1.0ppm)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助壮素抑制微型薯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茎尖试管苗及微型试管薯繁育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引种的荷兰马铃薯费乌瑞它(Favorit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从茎尖脱毒分化到试管微型薯诱导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S+NAA0.10mg·L-1+6-BA1.0mg·L-1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合适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时,GA3的最适浓度为0.1~0.2mg·L-1;壮苗阶段,液体基本培养基MS加矮壮素CCC1.0~1.5mg·L-1的效果较好;弱光照比连续强光照更有利于结薯,弱光处理40d后黑暗处理一周,结薯诱导培养的时间为50d左右,0.1%的活性炭对诱导结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中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诱导剂在试管薯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含有8%食用白糖的MS培养基上,没有任何外源诱导剂参与,全黑暗培养条件下,可诱导试管薯的形成,但结薯晚、产量低,块茎小.为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外源诱导剂是必要的。BA能显著促进试管薯的形成和发育.CCC可促进块茎的发生,不利于块茎的膨大,两者同时使用,起相反的作用,不利于试管薯发生发育。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微型薯田间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长盛  郭雄 《马铃薯杂志》1998,12(3):145-150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下寨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诱导微型薯直播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田间1-5代种薯的质量和效率。结果表明,生育阶段比同品种网室繁殖脱毒小薯同代脱毒种薯略迟;生长势,株高,茎粗,主式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匍茎数和匍匐茎长度等生长指标,PVX,PVY,PLRV和PVA等重要病毒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干腐病和软腐病发病率,晚疫病发病率和叶面枯死率相同;  相似文献   

10.
在全黑暗诱导结薯培养条件下,培养基(MS+8.0%蔗糖)中添加5.0BA、5.0B9、500CCC或5.0BA+500CCC(mg/L)对诱导马铃薯(cv.Mira)试管苗或其茎段结薯所需的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数量没有促进作用;它们虽能略微提高试管薯的平均鲜重,但与对照比较,此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LSD0.05)。在16h/d光周期或8h/d光周期加暗期光间断诱导结薯培养条件下,无论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2.0%或8.0%,外源添加2.0NAA、2.0ABA、5.0BA、5.0B9、500CCC或5.0BA+500CCC(mg/L)等植物生长物质均不能诱导试管苗茎段结薯(cv.I-1085)。由此表明,离体培养条件下,外源添加上述植物生长物质不是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必需因子。对此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下寨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诱导微型薯直播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田间1~5代种薯的质量和效率。结果表明,生育阶段比同品种网室繁殖脱毒小薯同代脱毒种薯略迟;生长势、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匍匐茎数和匍匐茎长度等生长发育指标,PVX、PVY、PLRV和PVA等重要病毒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干腐病和软腐病发病率,晚疫病发病率和叶面枯死率相同;未发现环腐病和黑经病。单薯重量平均45.1g,随田间种植代数增加而增大;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结薯数逐代减小,脱毒田间1~4代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逐代增加,繁殖效率与脱毒小薯相同,故离体诱导微型薯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种薯是经济有效且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短日照植物,最适宜光照时间,因品种而言,一般约在8—12小时之间。作者和冯肇传研究证明:(1)脱字棉全日光照的每株结铃11.5个,而光照12小时的为23.5个。(2)康字棉的一个枝条施以短光照处理后,这被处理的局部,也能发生感应而开花结果,但未处理的部分,则不能开花结铃。(3)在康字棉生长前期的部分期间,施行短光照处理,其余时期使受自然光照,也能开花结果,惟不及全部期间处理的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棉花施行短光照处理后,它的效果能不能保持到后代? 1956年作者在全苏棉花科学  相似文献   

13.
在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增长过程中 ,小薯不断地形成、退化或转化成大中薯 ,其中出苗2 8d以后的 2~ 3周是决定大中薯数的关键期。在不同密度及施肥处理下 ,马铃薯块茎体积及干重的增长均呈S型曲线变化。单株块茎体积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适量施用氮、磷、钾 ,可增加块茎体积、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数 ,其中磷钾肥可使结薯时间提前 ,过量氮肥则推迟结薯时间 ;随密度的增加 ,块茎日增重逐渐降低 ,适量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库的充实度 ,增加产量。在本试验因素中量 (适量 )组合 ,底西芮品种单株块茎体积最大增长速率为 2 5 7392ml d ,块茎干重的最大增长速率为 10 6 82 6 g d ;种植密度 4 5 0 0株 6 6 7m2 时 ,单株结薯数为 13 5个 ,大中薯数平均为 10个 ,单产可达 30 0 0kg 6 6 7m2 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a’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活性炭以及光照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Favorita’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其诱导效应依次为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CCC+6-苄氨基嘌呤(6-BA)>丁酰胺(B9)>6-BA>无激素;活性炭能够明显提高试管薯前期的形成和发育;8 h/d散射光照比全黑暗试管薯重量和大薯率都有提高;全黑暗使试管薯发生提前,结薯集中,但不利于试管薯的增重。  相似文献   

15.
2个淮山品种的微体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淮2号"、"桂淮6号"2个淮山品种的-叶-芽微体植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处理,以及不同无土栽培基质配比对植株生根和微型薯生长的影响,以建立淮山微体扦插繁育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桂准2号"、"桂淮6号"2个淮山品种在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大棚内可不经生长素处理直接进行微体扦插,生根率分别达到98.3%、95.8%;泥炭土:珍珠岩(1:1,体积比)、泥炭土:甘蔗渣(1:1,体积比)分别是"桂淮2号"、"桂淮6号"微体扦插生产微型薯的较优基质配方:微体扦插植株茎伸长生长长度分别与薯长及薯鲜重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外源诱导剂对克新8号马铃薯微型薯诱导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凤云 《中国马铃薯》2001,15(5):296-298
以“克新 8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 ,研究了在 2 0± 2℃、全黑暗条件下 ,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诱导剂 (BAP、NAA、香豆素、B9)对微型薯诱导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BAP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5mg/L ;NAA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5mg/L ;香豆素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2 0mg/L ;B9诱导的最佳处理浓度为 10mg/L。  相似文献   

17.
为使马铃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对试管薯生产参试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MS培养基中壮苗,是获得试管薯高产的必要前提。在诱导培养基MS+6BA0.5 mg/L+8%白糖液体培养基上黑暗处理2周后放入自然光下培养可提高试管薯的产量。当容器使用220 mL培养瓶时,诱导培养液量为50 mL为宜,并且每瓶放入20个茎段效果最好。试管苗去掉顶部后进行试管薯生产可提高成苗率和试管薯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打破多效唑药物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玉娴 《中国马铃薯》2005,19(5):300-300
为了提高春季微型薯生产产量和质量,对于徒长的温室扦插苗使用多效唑药剂处理,能使地面植株矮化,营养生长转移到地下的块茎生长。但由于多效唑在基质中药物残留时间比较长,而且多次使用或药剂量加大,对后茬植物生长有抑制的作用。为了解除抑制,我们采用GA3对基质中的微型薯进行处理。由于GA3浓度过小,喷洒没有效果,偏大,又会对植株造成徒长。所以我们又制定了一套试验方案,用6种不同浓度的GA3,对基质进行处理。1试验过程试验选用本所选育的“早大白”脱毒微型薯。把春季生产的早大白微型薯进行熏蒸,强行打破休眠。具体催芽方法:7份2-氯乙…  相似文献   

19.
鲜食菜用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希近  马恢  尹江 《杂粮作物》2008,28(5):296-297
受国家“863”重大专项育种计划的资助下,我所按照市场需求相续开展了不同用途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以及种苗脱毒,网室原原种、微型薯的生产和繁种体系建设等研究,选出了适应鲜食菜用深受市场青睐的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该品种于2006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冀张薯8号。并于2006年10月申请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060555.0。“冀张薯8号”是河北省首次申请保护专利权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尖叶品种金线莲种植苗为材料,用LED蓝光进行不同光周期补光试验,研究补充光照对金线莲生长及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蓝光光照对金线莲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植株叶片数、茎粗、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尤其是8 h/d处理,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补充蓝光光照使植株总糖、多糖含量略有增长,但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植株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对照,且8 h/d处理植株增幅显著;3个补光处理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