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水乌钙液”结合碘高消合剂治马疖病才仁山德布(德令哈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817000)马疖病一般是因乱用被病马脓汁、汗液污染的鞍具、汗褥或马互相啃咬等途径而感染,病程多为慢性经过,时愈时发,严重者失去乘用能力。症状:有甲部、背部、腰部出现毛囊皮...  相似文献   

2.
用蛋白结合分析法(CPB)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初期小结肠便秘病马血浆cAMP、cGMP浓度,观察在应用针刺“耳丁”穴治疗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结果,病马血浆cAM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马,而病马血浆cGMP浓度显著低于健康马。在针刺治疗后,血浆cAMP降低,cGMP升高,至治愈时两者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因而认为,cAMP,cGMP是针刺“耳丁”穴对肠动力学机能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趴窝病”马治疗前、后血清钙、磷、钾、钠、羟脯氨酸含量,血清硷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外周血浆雌二醇、孕酮含量,以及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症病马血磷含量减少;血清ALP活性增高;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增多;产后病马血钾含量减少;产前病马外周血浆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减少;病马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都增强。根据病马上述变化特征,认为本病是发生在孕马的一种混合型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病,分内脏型、神经型、皮肤型和眼型等四个类型。我场主要流行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其主要特征为心、脾、肝、肾等各种内脏器官均发生病变和形成肿瘤病灶,并以进行性消瘦而形成恶液质以致虚脱死亡。群众称之为“生癌鸡”或“纸朴鸡”。近年来,我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对控制马立克氏病,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X”结肠炎,曾于1919年以“运输病”的名称描述过,后来又称为“X结肠炎”、“急性结肠综合症”、“出血性水肿性结肠”、“应激性腹泻”以及“马肠道梭状芽胞杆菌病”等。本文采用一个病例作为实例,旨在回顾有关文献和描述其显著的特征。临床所见:一匹6岁母马,严重腹泻两天,曾采用静脉输液、氯霉素及类固醇等治疗无效。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红细胞压  相似文献   

6.
重复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效果好陈锡群,陈志宏,陈四荣(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畜牧兽医站224232)徐万余(江苏省东台市兽医站)鸡马立克氏病是鸡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后患鸡表现渐进性消瘦和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地区虽采用正常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记载:“溶血性黄疸”发生于传染性贫血、马紫癜病、血红素血症、焦虫病、纳脱原虫病、肋膜炎、肺坏疸、溶血性毒物及各种中毒等。又据苏联兽医杂志记载:流行性淋巴管炎患马以另一同病患马血液治疗,7匹患马中发生中毒死亡1匹,本文所述的“溶血性黄疸”就发生在流行性淋巴管炎以患马血液治疗的一组马群中,该杂志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魏刚才,胡建和,何宏轩,班世灿(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453600)目前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的马立克氏病以其独特的发病特点和不易治疗性使养鸡者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使鸡场倒闭。疾病的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这对马立克氏病尤为重要。近...  相似文献   

9.
1发病情况近几年来,鸡马立克氏病在本地区多呈散发性,但时有暴发流行。如2004年5月,黄集镇后李村某养殖户饲养本地草鸡2 300只,已接种过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苗(MDV),但在鸡18~20周龄时,先后发病488只,发病率21.23%,死亡227只,死亡率9.87%,其中混合型感染192只,占发病数39.34  相似文献   

10.
用分离自病马抗凝血中的“x 原虫”、人工培养的“x 原虫”和“虫体”培养物三种裂解液分别接种5匹马、1匹骡。结果自然死亡4匹,迫杀2匹,其临床症状、血液学与病理学变化和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的变化基本相同。因此认为“x 原虫”是本病的条件病原,“x 原虫”裂解毒是本病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1.
马锥虫病是由媾疫锥虫和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以马属动物(下统称马)为主要宿主的原虫病。我县1984年普查时检出阳性率为2.86%,并对阳性马用“拜耳205”进行防治,至今相隔10年。为进一步查清马锥虫病疫情情况,特进行本次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一课题来源1987年8月,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马立克氏病研讨会”,会上就当前由于疫苗质量问题造成的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农口现有优势,生产  相似文献   

13.
张立甫,河南省唐河县兽医,有家传手术治疗马骡骨质疏松病的经验。1956年,笔者遇此类病畜,先后按“翻胃吐草病”“缺钙”治疗,未见好转。后去张立甫处学习手术治法,并渐试用于临床,虽不用药,但效果令人满意,远近求医求教者颇多。1965~1970年,共治本病54例(马29例,骡25例),治愈50例(马26例,骡24例),4例有好转。对于这个治法,一些人不相信,说无理论根据,但目睹效验者说,此医理人尚不知。现如实介绍于后,供参考研究。(一)主要症状不同性别和年龄马  相似文献   

14.
马的“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马病,为了了解我国蒙古马群中这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探讨其性质,我们曾对24匹老令青、白毛色的蒙古马中“黑色素瘤”的发病情况,病变部位及组织形态作了观察,结果详见上文。为了深入认识此病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探讨病变的性质,对21匹病马中13匹的病变组织作了电镜观察,现将观察结果作一报道,并就此病的性质和发病机理作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住院“趴窝病”马106例进行了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对轻、中、重症病马分别采用补钙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中西医结合配合装着长尾连尾蹄铁的方法,效果显著。总治愈率为91.6%;轻、中、重症病马的疗程分别缩短为8.3~11天、14~17.6天和28~31天。对以往不予治疗的继发跟健撕脱性骨折病马,用接骨散外敷和石膏绷带(或竹、板)固定,配合补钙治疗,结果对继发单肢跟健撕脱性骨折病马有一定效果。 1982~1983年两年期间,对历年发病较多地区的150匹孕马应用南京石粉进行了预防试验。结果,试验组75匹均未发病,对照组75匹有13匹发病,发病率为17.3%。  相似文献   

16.
鸡弧菌性肝炎在本地区很少见到,同时由于本病临床上常有渐进性消瘦和慢性经过的特征,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以肝脏变性坏死为特征,所以极易与青年鸡或新开产母鸡的马立克氏病、白血病、沙门氏菌病、包涵体肝炎相混淆,仅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很难做出正确判断,所以临床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自2010年起,OIE不断修订疫病录入标准和疫病名录,新增流行性出血病,删除了牛恶性卡他热、钩端螺旋体病、马立克氏病和禽霍乱;将马脑脊髓炎(东部型)、苏拉病(伊氏锥虫病)从马病调整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将马鼻肺炎的名称变更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2014年,OIE又删除了疫病名录中的水泡性口炎和猪水泡病。关于疫病名称,除普遍接受的外,OIE建议用“病原名称加感染或侵染”字样。通过分析OIE疫病名录的修订过程,发现OIE在逐步缩减疫病名录的同时,也在增加一些病种。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疖病易发生于奶牛泌乳期,可见乳房皮肤《表面有麦粒至胡桃大的疖肿,有时仅出现于乳头,有时密布于乳头及其周围。挤乳时病牛表现疼痛,给畜主挤乳带来许多不便,从而也易诱发其他乳房疾病。为此,笔者总结出一套防治乳房疖病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疖病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乳房化脓性疾病,发病后在乳房皮肤上形成化脓性炎症病灶,局部增温、肿胀、疼痛,奶牛泌乳量下降,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笔者用中药加味五味消毒饮结合局部治疗奶牛乳房疖病32例,治愈32例,并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治愈后不复发、产奶量可迅速恢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肠炎是各种畜禽的多发病 ,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此病症状明显 ,群众说就是“拉稀” ,然而治疗确有很大难点 ,这是因为病因不同 ,病型有别 ,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笔者曾见治疗马“拉稀”应用 2 5 g盐酸土霉素粉剂给马内服 ,患马发生土霉素中毒 ,抢救无效死亡。也曾目睹 1位兽医应用痢特灵、磺胺类药物 ,治疗 1头高产奶牛肠炎症 ,奶牛死亡。沉痛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 ,治疗牛、马肠炎千万不能应用广谱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 ,以防肠道菌群失调。须从中药和其他药物中寻求治疗方法。从 1984年至今 ,应用中西药物结合方法 ,治疗牛肠炎 32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