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稻鸭共育对超级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共育对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稻飞虱和天敌蜘蛛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的稻田相比,稻鸭共育后20d和50d,稻飞虱数量减少45.93%和66.83%;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稻鸭共育田平均每百丛稻的蜘蛛数量分别是不养鸭稻田的1.59和1.60倍。此外,稻鸭共育还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稻鸭共育田比对照田经济收入要高22%。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鸭 稻鸭双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稻田养鸭的重大意义,总结了稻鸭共育的优点,从场地选择、品种选择、适时放养、合理密度、稻鸭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稻鸭共育的主要技术措施,并通过成本对比表明该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稻田养鸭的重大意义,总结了稻鸭共育的优点,从场地选择、品种选择、适时放养、合理密度、稻鸭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稻鸭共育的主要技术措施,并通过成本对比表明该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一项安全绿色高效实用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 ,以种优质稻为中心 ,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相互促进 ,达到环境友好、稻鸭双丰收的效果。在稻鸭共育实施过程中 ,要选择适宜的水稻、鸭品种 ,培育适合稻田养殖的健壮雏鸭 ,合理运筹和调控肥水 ,做好稻田病、虫、草生物与生态防治等。鸭在稻间捕虫、吃(踩 )草、耕耘且刺激水稻生育 ,能显著减轻虫、草、病危害 ,排泄物变为稻的有机追肥 ,使水稻健壮生长 ,生产出的稻鸭产品无公害、低成本、高效益 ,还能保护环境。1998年以来 ,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育对稻田培肥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我国及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家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不仅使很多有益生物的存活环境得到改善,对杂草、害虫、纹枯病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率约在50%~95%之间,而且减少了CH4和N2O的排放,有效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稻鸭共育后的稻田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土壤营养含量有所增加,土壤结构有效改善;稻鸭共育田的水体中铵态氮、硝态氮和磷含量有所提高,增加了降雨或搁田时排水的氮磷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稻鸭共育技术发挥了鸭在稻间的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促进水稻生育和增产、稻鸭产品无公害增效等“役禽”功能,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属于创新的稻田农作制度,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稻米无公害化生产的稻鸭共育技术应用推广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2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进行了稻米无公害生产的稻鸭共育技术应用推广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12只麻鸭或半番鸭,稻鸭共生期45~60天,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剂除草和稻飞虱的药剂防治,并促进稻田生态趋向良性循环。稻鸭共育技术是当前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该项技术在金华市婺城区推广实施,使推广区农民总增收84.5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浅谈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鸭共作模式,鸭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刺激水稻生长,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供给养分。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在稻田里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从稻田的选择及田间工程,水稻育秧、插秧、田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鸭苗准备、放鸭时间、放鸭前后的水层管理、放鸭后的饲料管理、收鸭等方面总结了适合当地的稻鸭共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育对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年稻鸭共育栽培试验结果说明,本田移栽密度稀、移栽大穗型品种时稻鸭共育的效果更好。稻鸭共育栽培条件下,大米加工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变好,而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育是以水稻田为基础,利用鸭子的杂食性特点,将水稻的种植和鸭的饲养结合为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以往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多是单家独户的小面积运作方式,大面积的稻鸭共育种养结合模式是近年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出更诱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我国高效、生态、智慧型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种养对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模式演变,目前已形成了稻鸭、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稻鱼鸭、稻鱼鸡、稻虾蟹等模式.综述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演变过程,分析稻田系统生物的组成成分,总结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鸭可不使用农药防治稻田草害和虫害,稻鸭共作不仅水稻除草、防虫效果好,而且可有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节本增效,在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从地块选择、稻田养鸭要点、水稻种植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稻鸭共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安乡县天喜哥家庭农场的调查表明,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可减少稻田农药施用量30%,减少肥料投入15%,提高水稻产量10%,稻米品质明显改善,新增养鸭纯收入7500元/hm2。稻鸭共生技术在稻田管理上,要抓好稻田选择、品种安排、播种密度、开沟保水、病虫防治等环节;鸭子管理要抓好鸭种选择、搭建鸭棚和围栏、放鸭密度、适量添饲、适时收鸭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稻两鸭共作绿色种养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种养技术,用统筹协调的方式把稻田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保证绿色稻米生产的同时,增加了水禽产品的收获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确保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应遵循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掌握稻鸭品种选择、稻田及配套设施准备、水稻绿色栽培和鸭的绿色饲养技术等要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插秧密度在12.5~25穴/m^2范围内,稻鸭共育时,水稻密度越大,株高越高,叶龄越小,分蘖越少,产量越低。稻鸭共育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生态栽培配套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应用示范表明,该项技术对稻田有害生物控效明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纹枯病都未出现危害高峰期,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更为显著,免去了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与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早、晚稻增产率分别为5.7%和5.6%,两季合计每公顷增收4 665元.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鸭可以除草防虫,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从稻鸭品种的选用、水稻育秧及孵鸭时间要求、稻田围网及鸭笼摆放、水稻插秧及鸭雏放养、水层管理、适时添饲育肥、做好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收鸭及后期管理、水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萝北县稻鸭米生产模式,并提出了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栖即稻田养鸭,以鸭治草防虫,从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2003年宜春市示范推广稻鸭共栖面积7 173 hm2,共节本增收1 018.22万元.总结了稻鸭共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人们对安全、放心食品的需求 ,各地广泛开展无公害稻米生产。2000年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等地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技术指导和浙江省、绍兴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扶持帮助下 ,在无公害稻米生产中除了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 ,增施有机肥料、减施无机化肥等生产适用技术外 ,还开展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通过三年努力 ,“稻鸭共育”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2002年绍兴市应用面积达2000hm2,所产稻谷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抽样测定 ,19项指标全部符合无公害稻米标准。目前“稻鸭共育”技术已作为绍兴市无公害稻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