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鲜食与加工保鲜专用玉米单交种津鲜糯102的品质和来源及适于鲜食和加工保鲜的品种特性。2001年天津市区域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8062.5kg/hm2,比对照津鲜2号增产66.5%,比垦糯1号增产19.3%,且农艺性状好,鲜穗品质优良,鲜食或加工保鲜口感好,抗旱、抗病性强,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种植密度为495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万全县年种植鲜食玉米达1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30%;鲜食玉米加工企业26家,年加工鲜穗5.5亿穗。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堪称一绝。2007年万全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随着急速发展的鲜食玉米产业的兴起,同时出现了采收过于集中,加工过于拥挤。究其技术性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满足种植鲜食玉米隔离条件的地块太少,鲜穗收获主要集中在8、9两月,有必要推广超前、延后栽培鲜食玉米模式,增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3.
鲜食专用玉米单交种津鲜108(原名津鲜8号或JX108)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与发展中心(简称玉米中心)育成,组合为W649×W140。该品种生育期102天,春播出苗—鲜穗采收83天,夏播79天。果穗鲜食口感微甜。2001年天津市区域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6300.5kg/hm2,比对照津鲜2号(10849.5kg/hm2)增产50.2%。试验证明,该品种表现出鲜穗产量高、稳产、农艺性状好等特点;鲜穗品质优良,口感好;抗旱、抗病性好,适应性强,适宜在全国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右江河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以2018年广西玉米创新团队百色综合试验站引进的25个优质高产抗病鲜食玉米新品种在右江河谷种植表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右江河谷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与其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穗长株高行粒数秃尖穗位高出籽率,穗粗、百粒重、穗长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大,出籽率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小。建议在右江河谷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推广中,着重选择果穗较粗、籽粒较重、行粒数较多的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玉米单交种津鲜糯101(垦环7×W选-2),生育期95天,出苗后75~80天鲜穗可食用或加工保鲜。区试平均鲜穗产量17176.5kg/hm2,比垦粘1号增产13.4%。鲜穗品质优良,口感好,是鲜食或加工保鲜的优良品种。抗旱、抗病性强,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种植密度为50000~54000株/hm2。  相似文献   

6.
鲜糯2号白糯玉米的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糯2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可以单种,也可以复(套)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7.
晋鲜糯8号(黑糯):早熟黑色糯性玉米新品种黑、糯、甜、香、鲜、穗美,适于鲜食、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也适合干子粒生产。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8.
<正>被国家权威机构命名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连续10年特供全国"两会",连续7年供应清华大学,50%的深加工产品漂洋过海......历经14年的发展,河北省万全县鲜食玉米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目前,从事鲜食玉米开发加工的龙头企业达19家,年生产能力达到2亿穗,创建标准化鲜食玉米订单种植基地0.4万公顷,带  相似文献   

9.
甜糯玉米鲜食商品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3414"试验设计,以甜糯玉米万糯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钾肥、密度3因素对甜糯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鲜穗粗和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增加,鲜穗粗则先增后降;当密度增加时,鲜穗产量增加,但商品穗长和鲜穗粗降低;密度是影响甜糯玉米鲜食商品性的主要风险因素;参试3因素分别与鲜穗粗、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以标准商品穗长17 cm为目标穗长,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分析,获得了万糯1号鲜食商品化最优栽培措施组合,即施用N(130.3±14.3)kg·hm-2,施用K2O(74.4±6.8)kg·hm-2,种植玉米(52 759±1 017)株·hm-2。  相似文献   

10.
井海滨 《农技服务》2002,(12):20-20
<正> 石榴籽水晶红玉米 此品种色泽血红,上色早,鲜嫩时即可全穗着红色,色泽诱人。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钙质。味道香粘可口,皮薄、鲜食无渣。此品种一般穗长24厘米左右,属大穗型特种玉米。全生育期100天,鲜食只需83天即可采收。是保鲜贮存或销售嫩玉米的优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2—2021年上海市鲜食玉米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近10年上海市鲜食玉米审定品种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近10年上海市共审定78个鲜食玉米品种,企业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育成品种占比74.4%;年度间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鲜百粒重和出籽率变化不大,但品质和产量水平提高较快。新育成品种在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推动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需加强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创制优良亲本材料,选配强优势鲜食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2.
鲜食玉米穗速冻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鲜食玉米穗速冻加工中存在水分、色泽、香味及营养损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鲜食玉米由季节性消费向常年消费的转变,笔者以陕西主栽的陕白糯11号、陕加强甜8号为试材,就鲜食玉米穗速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的食盐溶液浸泡鲜玉米穗20min,可达到驱虫和护色的效果;汽蒸熟化时间为22~25min;熟化玉米穗速冻后包装,在-18℃可冻藏7~8个月。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专用鲜食玉米因其营养丰富、成分特殊,近年已成为朝阳产业。适期采收的优质专用玉米鲜果穗可直接在市场上出售,用作鲜食。若采用相应的加工方法,则可以大幅度增值,提高经济效益。鲜穗收获后,优质专用鲜食玉米的茎叶也是上等青饲料。为了推动当地鲜食玉米的发展,在新乡县鑫益禾农业有限公司试验田安排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为本地鲜食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石彩糯1号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玉米研究室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鲜穗产量一般在600~700公斤/亩(1亩=1/15公顷),2003~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糯玉米区试,专家评价结果为鲜食品质一级,在参试品种中居首。自2001年开始开展速冻保鲜加工技术研究,以  相似文献   

15.
鲜食玉米春季双覆膜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是指专门用于食用鲜穗的玉米品种或类型,包括甜玉米、超甜玉米、鲜食型糯玉米.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易消化吸收、用途广泛和种植效益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水稻”新熟制叶膜春玉米栽培试验表明,可选用鲜食型特早熟品种及收籽粒和鲜穗兼用型中早熟品种,以后者产量高,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为穗粒数,对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春玉米品种,提出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多渠道引进全国多地鲜食玉米品种52个,并进行玉米粗缩病抗性和鲜穗产量、鲜食品质、风干籽粒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为粗缩病感病品种;以鲜食品质为主、兼顾鲜穗产量为原则,推荐糯玉米品种3个(精品超级晶糯、西星白糯2号、渝糯13号)、甜糯玉米品种2个(万糯1号、万糯十一)和甜玉米品种1个(圣园珍甜2号);以风干籽粒产量为指标,推荐西星白糯2号、西星黄糯6号、中糯309、精品超级晶糯和黄糯共5个品种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同时分析鲜穗产量与各病害性状之间的关系,应用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产量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王花糯2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粗缩病(r=-0.364**),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防治粗缩病是提高鲜食玉米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同时分析鲜穗产量与各病害性状之间的关系,应用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产量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王花糯2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粗缩病(r=-0.364**),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防治粗缩病是提高鲜食玉米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2,(26):52-53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认定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目前,鲜食玉米产业已位居万全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首。据了解,万全县已成为全国五大鲜食玉米加工基地之一。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万全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占有地理优势,由于独特的区位、土壤和气候原因,产出的鲜食玉米品质居全国之首;二是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