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2.
198 9年大通县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大通县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 ,病畜淘汰和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从 1 997~ 1 999年 ,大通县连续三年用抽检 8日龄以上犊牛血清 482 8份 ,检出阳性 3头 ,阳性率 0 0 6 % ,抽检 5月龄以上羔羊 81 54只 ,检出阳性 2只 ,阳性率 0 0 2 % ;用畜间流产物分菌的方法检查牛流产物 55份 ,检查羊流产物 98份 ,结果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自 1 990年以来未查出新发病人。2 0 0 1年 1 2月 30日 ,经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大通县牛羊布鲁氏…  相似文献   

3.
为了尽快控制畜间布病发生,从1991年开展了“三市”畜间布病联防。并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去年联防采用S_2苗免疫羊546329只,检疫家畜21601只(头),检出阳性家畜47只(头),阳性率为0.22%。今  相似文献   

4.
对沙坡头区1950—198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概述,资料记载表明,沙坡头区50~70年代畜间布病流行较为严重。为此,多年来经过采取检疫、免疫、淘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后,有效的控制了布病的发生和流行。1990—2010年,采取了以监测为主的防制措施,并结合采取无害化扑杀和免疫预防的方法。21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羊和猪布病在部分年份内检出阳性感染畜;黄牛无阳性畜检出;奶牛在部分年份内检出阳性感染畜,阳性率较高,且检出的阳性畜均为调入奶牛。监测结果提示,对调入动物的布病防制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三场一县种羊布病感染严重。两年共检疫各类种羊25603只,阳性率为4.86%,成年羊、母羊、公羊和幼年羊的阳性率分别为6.95%、6.30%、3.07%和1.47%。在布病流行区施行菌苗免疫只能保护健畜不受感染,但不能根除传染源和制止病毒排放病原茵。检疫扑杀病畜是净化布病的最佳方案。从现在起,各地(特别是绵羊改良地区)应重视种羊和引进羊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6.
果洛州家畜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自195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验收三个阶段。据196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牛的阳性率为14.2%—25.1%,牛的检出率最高达58%,羊的阳性率为7.22%—16.6%,山羊的阳性率为5.8%,马和猪都有感染;1959年牛羊流  相似文献   

7.
湖东种羊场种羊布病经过连续5年检疫淘汰,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种羊布病阳性率由1986年的9.15%(241/2635)下降到1990年的0.19%(8/4317),下降8.96个百分点,保证了种羊出场的纯净率。证明检疫、淘汰病羊是控制和净化畜间布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人、畜共患的地方性传染病。我县人畜布病的防治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检疫、免疫、治疗、淘汰等综合防治措施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人畜布病防治前感染情况1983年— 1984年开展了一次全县性的牛、羊布病普查工作 ,普查结果详见表 1。表 1   1983— 1984年牛、羊布病血清学   (试管凝集反应 )调查结果单位 :头·只、% 年度牛抽查数阳性阳性率可凝可凝率羊抽查数阳性阳性率可凝可凝率838833 5 2—— 1995 35 1 75 85 4 2 08415 342 6 1…  相似文献   

9.
1981年,在乐都县开展了布病防治工作,用淘汰病畜和菌苗免疫等手段,试图找出适合农区的布病防治措施。由省畜牧兽医总站,乐都县畜牧兽医站和公社兽医人员二十人组成工作组,按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防治布氏杆菌病的暂行办法》和我省八一年《对今后防治布病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对八个公社,两个牧场的牛、羊、猪进行了布病抽检、普检工作。并以药草台地区为重点,进行了布病的防治工作。乐都县全县现有各类家畜289,245头,其中牛25,578头(牦牛15,200头),羊175,613只,猪61,233头。从八个公社、两个牧场共抽检、普检绵山羊6.762只(其中绵羊4,661只,山羊2,161只),检出阳性252只,阳性率为3.73%,可疑564只,疑性率为  相似文献   

10.
曲麻莱、杂多、玉树三县牛羊布病防治见成效严生海(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810001)过去,玉树地区牛羊布病感染率很高.危害严重。据当地资料记载:玉树具1960年检疫羊451只,检出阳性105只,阳性率23.28%,1966年检疫牛3280头,检出阳性3...  相似文献   

11.
正布病曾于70年代初在我县人畜间发生流行,经过认真防制于80年代初达到控制区标准,又经过1990~1993年三年防制,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来,庆城县畜间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阳性率高达3.26%,采取了"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布病疫情呈下降态势,2018年开展羊布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检测阳性率1.88%,下降了  相似文献   

12.
久治县畜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60年代中期,经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1988年共免疫家畜335万多头次,平均阳性率,牛下降3.78个百分点,羊下降3.18个百分点。经1986年绵羊布病免疫效果考核,检查幼羊7 871只,检出阳性33只,可疑12只,平均感染率为0.57%,对251例流产胎羔布氏菌分离均为阴性,达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果洛州进行了牛羊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抽检羊97 957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进行淘汰,进入70年代,应用布鲁氏菌羊型M5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注射免疫。80年代后应用猪型Ⅱ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1994年州属六县共血检牛9944头,检出阳性38头,阳性率为0.38%,血检羊28 928只,检出阳性羊99只,阳性率为0.38%。2005年,全县经严格考核,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4.
都兰县是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疫区。早在1962—1967年间,曾以变态反应和平板凝集反应对绵、山羊做过4次布病检疫,共检疫绵山羊29737只,检出阳性2260只,平均感染率7.6%,最高达13.37%。1976年县卫生防疫站对巴隆乡人间布病普查结果,布病感染率为14.7%。一、免疫 70年代以前,本县的布病防治工作处  相似文献   

15.
1991年秋,东营市垦利县境内黄河农场为发展畜牧业生产,从外地购进山羊210只.当时未进行布病血清学检验。到1992年夏天,发现个别饲养员患有疑似布病症状的疾病,经确诊为布病阳性。随即对本场的全部羊、牛进行市病平板凝集试验筛选,共计检疫山羊326只,检出阳性羊48只,检疫黄牛11头,奶牛2头.无阳性。对平板凝集反应阳性为48只羊,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结果全为阳性。对检出布病阳性的48只山羊,全部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同群和周边村庄的羊、牛进行布氏杆菌疫苗免疫接种,每年春、秋两次,连续三年。1994年春疫病调查,采取…  相似文献   

16.
<正>1虎林市布病防控的工作现状2004年以来,虎林市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牲畜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了家畜布病检疫工作。截至2013年底,虎林市检出布病阳性牛62头、布病阳性羊160只,现已全部扑杀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病畜圈舍进行了清圈和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州曾广泛流行,对人、畜危害较大,自50年代开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以畜间基础免疫为主,免检结合,人间普种、普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到1992年全州牛羊布病率先达到“控制区”标准,1998年人间布病达到“控制区”标准。达标后各地在加强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检疫、淘汰、治疗和疫情监测等综防工作。1布病疫情回顾自50年代开始各地进行了羊布病感染情况调查,到50年代末共抽检羊168826只,平均阳性率达24.49%。1980年到1984年全州共抽检未经免疫…  相似文献   

18.
韦瑛 《兽医导刊》2020,(8):80-81
为全面了解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和特点,进行风险评估,为全市的布病防控和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2019年,采集全市11个县(区)1337个场点47062份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检测,检出阳性场点25个,阳性血清417份,群体阳性率为1.87%、个体阳性率为0.89%,采取扑杀及无害化处理阳性羊及其同群羊1431只。河池市2016年检出羊布病个体阳性率高达6.15%,通过采取扩大监测面、强化监测频次、对检出阳性病例进行100%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2019年羊布病个体阳性率下降到0.18%,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但布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要实现所有县(区)达到羊布病净化标准,还需要毫不松懈继续抓好羊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省主要牧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布病的流行相当广泛,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1958—1980年陆续对全州7个县51个乡的未免疫牛、羊进行了检查,受检羊41026只,检出阳性1293只,阳性率3.1%;牛26579头,阳性3143头,阳性率11.8%;马741匹,阳性22匹,阳性率2.9%;猪133口,阳性2口,阳性率1.5%。  相似文献   

20.
久治县绵羊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防制效果考核工作,自1985年12月开始,至1986年7月20日结束,在康赛、索乎日麻、哇赛三乡共检疫5—7月龄羔羊7871只,检出阳性33只,可疑12只,平均感染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